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成功,因爲有媽媽的愛伴我長大

成功,因爲有媽媽的愛伴我長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耕耘與收穫,有媽媽以身作則

成功,因爲有媽媽的愛伴我長大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口是心非”。要求孩子達到某種高度,然而這種高度卻是家長自己也難以做到的。這就往往令孩子有這樣一種想法:爸爸媽媽都做不到的事情,爲什麼要求我做到呢?孫儷的媽媽在這一點上有着自己的體會,那就是以身作則。

孫儷5歲那年,父母發現她很有舞蹈天賦,於是,就將她送到文化宮舞蹈班去學習舞蹈。

開始,孫儷抱着好奇和新鮮的心理,練得挺起勁。可漸漸地她開始受不了了,練舞蹈並不像她想像的那麼好玩,是要吃許多苦的。每次上課時,老師的要求都非常嚴格,一個動作要練上許多遍,不達到要求就不讓休息。小小年紀的孫儷累得直想趴在地板上,再也不起來了。但老師卻非常“狠心”,孫儷的眼眶裏已蓄滿了淚水,老師卻還是監督她不停地練。

孫儷一邊恨着老師,一邊告訴媽媽,自己再也不想學舞蹈了。媽媽問:“爲什麼不想學了?當初你不是特別喜歡嗎?”孫儷說:“跳舞一點都不好玩,太辛苦,我不跳了。”

其實,媽媽也很心疼孫儷。每次女兒去練舞蹈時,媽媽都會在練功房外看,每當看到她渾身被汗水溼透,含着眼淚練習時,媽媽都會禁不住想流淚。但媽媽知道,如果此時答應了孫儷的要求,她就會養成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的習慣,這對於她將來的發展極爲不利,弄不好長大後會一事無成。

於是,媽媽給孫儷講堅持就是勝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還引用了許多具體的事例來說服她。可是,也許是孫儷年齡太小了,媽媽講的道理她似懂非懂。媽媽講了一大堆,她仍然堅持不學舞蹈了。

媽媽很着急,不停地考慮着怎樣才能讓女兒理解這個道理。她想:“不如用一個通俗易懂的事例,讓她感受到做什麼事情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正好那時媽媽正在給孫儷織一件花毛衣,愛漂亮的孫儷早就惦記着要穿上這件新毛衣了。於是,媽媽決定用織毛衣這件事來現身說法。

一天晚飯後,孫儷坐在媽媽旁邊看電視。媽媽拿出打了一半的毛衣,一邊看電視一邊織。孫儷問媽媽:“媽媽,毛衣什麼時候能織完啊?”媽媽問:“怎麼,你想穿了?”孫儷點點頭。媽媽說:“打毛衣又不象吹氣球,需要有耐心和毅力,一針一針地織才行。”說完,媽媽故意用毛衣針紮了一下自己的手指,並大叫了一聲。小孫儷急忙問:“媽媽,怎麼了?”媽媽說:“手被毛衣針扎破了。”孫儷從抽屜裏拿出創可貼,爲媽媽包紮好。媽媽把毛衣收起來,不再織了。孫儷問:“媽媽,你幹嘛不織了?”媽媽說:“我手破了,就不織了。”孫儷急了:“那我什麼時候能穿上新毛衣啊?”

媽媽看火候到了,就對她說:“要想穿上新毛衣,媽媽就要不顧手疼繼續織。你說媽媽容易嗎?”孫儷說:“不容易。”媽媽說:“對啊,如果媽媽因爲手破了就叫苦,毛衣也不織了,那能把毛衣織完嗎?”孫儷搖搖頭:“不能。”媽媽說:“這和你學跳舞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你嫌跳舞苦,半途而廢,怎麼能學到真本事呢?幹什麼事情都是需要付出的,媽媽織毛衣也很辛苦,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正是因爲付出了辛苦才能織出漂亮的毛衣,你懂得這個道理嗎?”孫儷用力地點點頭,說:“媽媽,我懂了,我再也不說泄氣的話了。”媽媽將她緊緊地摟在懷裏,說:“這纔是媽媽的好女兒。”

從此,孫儷再也沒有叫過苦,在舞蹈班裏成了最用功的學生,深得老師的喜愛。11歲那年,她就開始代表上海東方小夥伴藝術團出訪英國、美國、日本等國。

自卑的陰影,媽媽爲我驅散

孩子也有着自己的獨立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他們感受着屬於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些情感,也許在成人看來不是什麼大事,但在孩子自己看來,卻是天大的事情。孫儷也曾經歷過這種情感的困撓。

孫儷曾經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爸爸媽媽的百般寵愛下,她整天不知愁滋味。她的性格特別活潑,一有時間就和小朋友們瘋玩瘋鬧,開心得不得了。

然而,爸爸媽媽因爲種種原因離婚了,孫儷被判給了媽媽。對於家庭的突然變故,小小年紀的孫儷在感情上實在無法適應。她很想爸爸,但又不敢在媽媽面前提起,怕惹媽媽傷心。所以,只好趁媽媽不在時,悄悄地拿出爸爸的照片看。

儘管爸爸媽媽離婚的事情沒有向外宣揚,但慢慢地,大家還是知道了。小夥伴們看孫儷的眼神變了,有的人開始躲避她。有時,一些小夥伴故意問她:“孫儷,你爸爸爲什麼不來接你?他是不是不要你了?”每當小夥伴們興高采烈地談論着自己的爸爸時,孫儷都會趕緊躲開。一次,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爸爸。”孫儷感到很爲難,不知怎麼寫纔好。最後,她只得隨便編了一篇,結果,受到了老師的批評。

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讓孫儷漸漸地變得越來越自卑了。在學校,她不愛參加集體活動,儘量躲着同學們,常常獨來獨往。每當同學們說到“爸爸”這個詞,她都會神經過敏地全身緊張,彷彿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看自己。她只好低着頭,裝作看書,可她的心裏卻在流淚。

一次,班裏組織春遊,同學們都在積極地做準備,可孫儷卻謊稱家裏有事,不想參加。因爲,她害怕和大家在一起,她怕被別人問起爸爸,怕別人說她是個沒有爸爸的孩子。

孫儷的變化被老師看在眼裏,於是,老師給媽媽打電話,請她到學校談談。其實,媽媽早就發現了她的異樣。過去那個活潑開朗的女兒不見了,整天愁眉苦臉,敏感而自卑,眼神充滿憂鬱,顯得與年齡很不相稱地成熟。媽媽心裏很着急,就對老師講了家裏的實情,並和老師商量解決的辦法。最後,媽媽和老師商定,由媽媽做孫儷的工作,老師則在學校爲她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那天回到家,媽媽將孫儷叫到身邊,拉着她的手說:“女兒,媽媽今天要好好地和你談談。我和你爸爸離婚了,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們的錯。雖然我們離婚了,但你永遠都是我們的女兒,我們永遠都會愛你的。現在,你跟媽媽一起生活,在別人眼中,好像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可憐。其實,你根本不用有這個思想包袱。單親家庭怎麼了?世界上許多有成就的人都生活在單親家庭。你用不着自卑,也不用擔心別人看不起你。你知道嗎,只有那些沒有本事、品德不好的人才會被人看不起……”

孫儷看着媽媽慈祥的目光,默默地點了點頭:“媽媽,我懂了—我不能看不起自己,要用自己的行動讓所有人對我刮目相看。”

媽媽做通了的思想工作,老師也和班裏的同學進行了一次誠懇的談話。老師將孫儷家裏的情況如實地告訴了同學們,並對同學們說:“孫儷的父母離婚了,她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堅強的。你們不能歧視她,而應該幫助她,讓她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纔是。”

從此,班裏的同學開始主動接近孫儷,有什麼活動都推薦孫儷來組織,誰也不在她面前提離婚、爸爸的字眼。在媽媽、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下,孫儷漸漸地走出了自卑的陰影。

媽媽的愛一直伴隨着孫儷長大,而孫儷和媽媽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只要她在家裏,就經常幫媽媽做家務,給媽媽按摩。外出回家時,她還會想着給媽媽買份禮物。

現在,孫儷又在接拍新的戲,有了更多喜歡她的影迷。她說,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第一個要感謝的就是媽媽。如果沒有媽媽對她的教誨,就不可能有如此健康、快樂、真誠的她。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