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教育孩子是否要分紅白臉

教育孩子是否要分紅白臉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教育孩子,“要一個白臉 一個紅臉”的問題,不同的家庭持相反的看法。你是贊成還是反對呢?


  對於教育孩子,“要一個白臉 一個紅臉”的問題,不同的家庭持相反的看法。你是贊成還是反對呢?

1.如網友南山媽媽的看法:

教育孩子是否要分紅白臉

現在的獨生子女,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就是他們的希望,他們的未來。

正是因爲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長心目的佔有極其的重要性,所以許多家長對孩子溺愛多與管教,孩子成了小皇帝,要星星不敢給月亮,這樣下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許多不利的影響。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我贊成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對孩子批評教育,夫妻雙方要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一般地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一個要嚴,一個要寬。嚴,就是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行的,如果再這樣是要受到懲罰的。但是,光有嚴不行,嚴,孩子一是從感情上接受不了,另一個會產生逆反心裏,所以,在嚴的同時還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種時候,就需要另一個家長出面,對孩子採取和風細雨的方式進行教育。

紅驗與白臉有機的結合,既能對孩子有震懾作用,又不至於傷害孩子的自尊,應該能夠起到良好的教育。

但是掌握紅臉與白臉這個度,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見過有些家長,一個嚴厲批評,另一個大聲責罵,孩子眼淚汪汪,這樣的教育未必有效果。

扮裝紅驗與白臉,夫妻雙方還要提前勾通好,如果雙方不能默契,反而適的其反。

比如,一個嚴厲管教,另一個看到孩子一哭的樣子心疼了,於是,把矛盾對準了教育者,孩子沒有教育好,夫妻二人卻幹開架了。

一個扮紅臉,一個扮白臉,話好說,但不容易做到。

2.如:我的一位朋友爲了教育他那調皮好玩的孩子,與妻子進行了“分工”:我的朋友扮“黑臉”,當孩子不聽話時,他便板着臉,或訓斥,或懲罰,或打罵;其妻則扮“白臉”,當丈夫對孩子管教到一定程度時,再出面圓場,哄孩子按大人的要求行事。原先,我的朋友對其家教之法曾自我感覺良好。可是,去年他因故與妻子離婚時,要求將孩子判給他。但是,孩子死活不願跟隨,最後法院將孩子判跟了妻子。我這位朋友此時方反省到了自己家教法的失誤。

首先,“黑臉”不利於孩子良好品性的培養。好玩、好奇心大、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但由於他們對事物的是非分辨力差和自制力差,就常會做出一些過格(即調皮)的事。對此,家長自然不能放縱不管。放縱不管,就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胡來的品性。但是,若大人因爲他好玩、老添麻煩而動不動就加以指責或採取某些粗暴行動,就會使孩子困惑不解。他先是害怕,次數多了,就不在乎了。有些家長爲了限制孩子的玩和爲使孩子早日“成材”,便用要求成人的辦法來要求孩子,如規定孩子每天練寫多少字,背多少英語單詞或詩,學多長時間的小提琴等等。在大人壓力下被迫照辦的孩子,情緒是消極的,效果就肯定不會好。其實,孩子的玩本來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拓展知識的重要途徑。只要他們玩得健康和安全,家長就無須干涉,甚至還應當和孩子一起玩。通過和孩子一起玩,瞭解孩子的興趣和閃光點,然後有意識地爲他提供條件,使其自然形成的愛好和特長得到充分發展,將來同樣可以成材。

其次,“分臉”不利於孩子認識其缺點和錯誤。對待孩子的缺點和錯誤,父母在教育態度上應體現出一致性,雙方都有責任教育孩子。

若一方批評、責罰,另一方卻態度曖昧,甚至反而袒護孩子,孩子就會形成這樣一種錯覺:我做的不一定是錯的,你看,媽媽(或爸爸)並沒有批評我;只有爸爸(或媽媽)老是看我不順眼,愛指責我。這樣,孩子就很難省過糾非,不利於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

其三,“黑臉”不利於與孩子培養感情。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自尊心,他們都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和疼愛。不少兒童還是很敏感的,大人對他的一言一行,是愛還是惱,是關心還是嫌棄,他們都能感受到。因此,和孩子打交道,“黑臉 ”會使孩子害怕而疏遠。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產生感情隔閡,乃至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就很難接受教育了。有的家長認爲自己“黑臉”的本意是爲孩子好,說自己是屬熱水瓶的--外冷內熱。但這些家長沒有認識到,年少的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大都是直觀、膚淺的,他們思考問題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深和透,而往往通過直接感受來形成自己的愛和惡。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無須採用“分臉”這一類曲折的教育方式,應直接明確,就事論事,並應以肯定和鼓勵爲主,即使孩子闖了禍,對他批評和懲罰時,也要持沉着、冷靜的態度,需要嚴肅但不可粗暴兇狠,並要注意責罰的分寸。更重要的是,要在言行舉止上使他感到,這是出於對他的愛。

末了,應該指出的是,家教最重要的還需父母身作楷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否則,就算父母均充當“黑臉”,也難望孩子成“龍”。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