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尊重、接納孩子感受的四個技巧

尊重、接納孩子感受的四個技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苗苗今年小學二年級。一次發考卷的時候,老師說:“你看,這道題是不是不應該錯?咱班其他同學都做對了。”苗苗聽了老師的話,當時回到座位上,眼睛就噙滿了淚水。回家後,苗苗對媽媽說:“今天老師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了我。”當時媽媽正在做飯,問了苗苗情況後,隨口說道:“大家都做對了,是不是你不認真呢?老師也是爲你好,希望你下次能吸取教訓。”有沒有覺得這話很熟悉?自己是不是也這樣說過呢?回想一下當時孩子是什麼反應?苗苗聽了媽媽的話哭起來了。

媽媽很生氣,講了一堆道理,但苗苗的情緒並沒有一點好轉,下午耷拉着臉去上學了。


類似的情景很多媽媽都遇到過,孩子傷心地跟我們說某件事,我們發現:這麼簡單的道理他怎麼就不懂,噼裏啪啦講一通,孩子不高興,大人也很生氣。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迴應,才能讓孩子懂得吸取教訓,並且大人孩子都舒服呢?

尊重、接納孩子感受的四個技巧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場景:

妻子滿臉不高興地下班回家,跟老公抱怨領導不公平,工作分配不均,自己乾的多,其他同事幹得少。

老公說:“人家是領導想怎麼分,就怎麼分,你肯定是人緣不好,沒人喜歡你。領導下次分派任務的時候,你應該……”

妻子反而更生氣了,說:“你怎麼知道我人緣不好?我怎麼做需要你告訴?!”結果兩個人不歡而散。

當一個人難過、受傷時,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建議、大道理,甚至是心理分析,那樣只會因爲被否定,感覺變得更差,產生防範心理。

因爲人在沉浸在情緒中時,認知功能都是失調的。此時再正確的道理都是沒用的,最需要的是調節情緒,而情緒得到調節最佳的途徑就是:自己的感受、心情被看見和被理解。

當情緒的迷霧散去,才能更好地處理自己面臨的問題。

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爲“共情”

任何的學習都是有技巧的,下面跟大家分享尊重、接納孩子的感受的四個技巧。

一、全神貫注地傾聽

媽媽放下手中的工作,全神貫注地聽孩子的敘述,讓孩子表達他們面臨的困境,自己的感受,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能夠感受到媽媽給予的安全感,孩子緊張焦慮的心情就能得到很大的平復。

二、用簡單的話

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以關心的態度、簡單的話語來回應孩子,讓孩子能在敘述過程中,慢慢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媽媽只需要說:哦,是嗎?這樣啊!……鼓勵孩子繼續不斷地表達。

目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空間,讓TA學會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

即便孩子沒有好的解決方案,接下來媽媽也會和孩子有一個合作的態度,有效的溝通。

三、試着說出孩子的感受

這一點,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爸爸媽媽經常不敢這麼做,因爲他們擔心如果說出孩子的感受,會不會讓孩子更難過?

其實不會,因爲當父母可以說出孩子感受,孩子聽到這些話,心裏感到安慰,感覺有人能理解自己內心的感受,同時也學會了表達感受。

四、無法實現時,不妨用

幻想的方式來滿足孩子的願望

這是什麼意思呢?有時父母難免會遇到,孩子想要我們沒辦法滿足的東西。

這時,我們通常會給孩子解釋爲什麼得不到,但常常我們越解釋孩子越不想聽,執着內心的願望。

比如,孩子說:我就想吃某樣東西。

如果媽媽迴應說:現在我們家沒有這種東西,你吃點別的吧!往往會引發孩子繼續鬧,而家長就會覺得孩子真不懂事。

如果媽媽可以換一種方法說:嗯,我也希望我們家可以有這樣好吃的東西,如果有魔法就好了!”

這時孩子渴望的心情得到了理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接受現實。

現在,我們已經瞭解幫助孩子擺脫苦惱,與孩子成爲朋友的四個技巧。

讓我們再次回到開頭的那個案例。

如果當時,媽媽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專心聽苗苗說事情的經過,苗苗會感到自己被媽媽關注,在說的過程中慢慢平靜下來。

同時媽媽也可以迴應孩子:“哦,原來是這樣啊!老師批評你的時候,是不是有一點傷心,也有一點自責?”還可以問問苗苗:“你希望老師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跟你說這件事情,會更好?”

當媽媽可以這樣跟苗苗溝通時,苗苗會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媽媽看到和理解,感到自己被媽媽尊重和接納,就會放下心裏的難過和自責,高高興興的去做自己該做的事了。

與孩子溝通,比語言的更關鍵的,是我們的態度。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需要拋棄以往常用的否定,忽略或者說教的方式,接納和尊重孩子的感受。

“接納”不等於“贊同”。

當我們可以去接納和理解孩子感受時,孩子更容易以一種合作的態度,來與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共同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或許我們不是天生,就會說那些“共情”的語言,所以才需要慢慢接納,並不斷學習和操練。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