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爲什麼中國式親情容易讓孩子成爲心理巨嬰?

爲什麼中國式親情容易讓孩子成爲心理巨嬰?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中國式親情容易讓孩子成爲心理巨嬰?到底什麼樣的育兒環境,最終造成了這樣一種認爲父母是禍害的普遍現象?

我鄰居是一對母女。

女兒32歲,婚姻生活失敗,便回到孃家生活。

之後,這位母親的生活就全亂了。前不久她女兒欠下鉅額貸款,之後又輕信網友搭夥做生意,過了一個月就陪的血本無歸。

這事兒其實是運氣的問題。但讓人不解的是,合夥人行爲不軌她清楚,卻讓母親向親戚借款,搭了15萬進去。

結果,女兒不但什麼生意都沒做成,還母親讓背上了鉅額債務,母親幫女兒還貸款,揹負着兩筆債務。

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她一點悔改之意都沒有,反而覺得這是母親的錯,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責任感嚴重缺失,頭腦簡單,心智不成熟,這一類人,在心理學上,稱之爲巨嬰。

巨嬰的普遍特點是生理年齡達到了成人標準,而心智成熟度卻停留在嬰兒水平,也就是成年嬰兒。

巨嬰人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主要來源於兩方面:第一是家庭教育,第二是社會環境。

爲什麼中國式親情容易讓孩子成爲心理巨嬰?

性格軟弱的人,身邊往往會有一個性格強勢的人。比如在杜拉斯的小說《情人》中,女主的二哥性格軟弱是大哥性格強勢的成因。

又如之上提到的我的鄰居,女兒不成熟,是因爲母親是一位十分剛強的女性。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學校婚姻,都是一手操辦的。

嫁什麼樣的老公,做什麼樣的工作,甚至孩子讀哪所學校,都要聽母親的安排。

也就是說,所有事都是她母親把持和掌控,包括之前提到的兩筆債務,也是她母親承擔着。

多年來,母親費心費力,替她籌劃,爲她付出,可結果卻十分令人心寒。

母親越管,女兒就越不爭氣。而越不爭氣,就會越被照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怪圈。

事實上,在一段關係中,那個經常被“照顧”的人,必然容易形成一種依賴思想。

反正有人爲他遮風擋雨,替他解決所有麻煩,那麼成長對他來說其實沒什麼意義。

換句話說,如果有一天你成爲或者你已經成爲了一位母親,不能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在溫暖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直被親人屏蔽着,判斷力和承受力都十分薄弱。

當他們獨自面對生活的時候,與社會短兵相接,各種能力上的缺失都會立刻展示出來。

在巨嬰的成長過程中,幾乎無一例外的,身邊都有一個性格強勢且極愛他的親人,整天管着他護着他,不讓他拿主意。

於是關注變成了掌控,愛變成了傷害。

結果就是,你以爲你在教育,實際上,你在越界。

缺乏界限感,喪失尊重意識,正是中國式親情普遍存在的問題。

斯坦福大學的Julie Lythcott-Haims 在TED上說過一段話:

我們一定會去過度幫助、過度保護、以及試圖掌控孩子的人生,給他們設定目標和未來。讓他們走我們認爲正確的道路。

而一定會有一天,當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應該自己掌控的時候,家長依舊無法擺脫這個習慣。

而更恐怖的是,這些明白應該自己掌控人生的孩子,也已經失去了自己掌控的根本能力:自我認知,或者說自我效能。剩下的只有無助和憤怒,對“禍害”自己人生的家長的憤怒。

生活中,我見過一個將這種父母子女之間的界線感把握的特別好的例子。

他是我同事,有一個十歲的女兒。

前兩年,小姑娘說想領養一隻寵物,我同事也就是孩子爸爸,建議先制訂一份領養計劃。

包括:去哪家領養,路線怎麼走,手續怎麼辦,還有以後的工作分配,誰負責衛生,誰負責餵食飲水等等。

後來,孩子們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自己乘車去了一家領養機構,簽字畫押,收養了一隻小狗。

幾年來,都是她們自己在照顧寵物,從不麻煩父母,表現的十分有責任感。

同事說,他不希望孩子養成一時興起,然後把爛攤子留給家長處理的習慣。

他希望通過這件事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讓她們明白,每個人都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其實,他對孩子的教育,一直採取這種放養模式,只參與不掌控,儘量給予自主權。

事實證明,他的確是對的。

龍應臺在目送裏寫過一段話: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這句話揭示了父女母子的真相:如果你希望獨自面對,我絕不會指手畫腳。你自己的生命,我只能做的是指引,我無權掌控你的生命歷程,因爲愛你,我也不敢掌控。

這就是界限感。

凡是界線感極度弱化的家庭關係,多半都存在嚴重的問題,比如母子不睦,孩子不成器。

而那些界限感拿捏得當的家庭,大多生活的很幸福,兩代人互愛互敬,關係和睦。

著名作家小霍丁·卡特說過:

“我們希望有兩份永久的遺產能夠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是根,另一個是翅膀。”

根是什麼?根就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和信仰。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何談偉大的精神,高貴的信仰?

還有一個是翅膀。你要做的是帶着孩子飛翔,讓他學會飛翔,而不是永遠做他的保護傘,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

對待親人,該放手的就要放手,因爲他不是你的私有財產,更不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要做的就是放飛他,追求自己的理想。

前路不管荊棘叢生,還是春暖花開,每個人都需要獨自面對,走出自己的光芒萬丈。

最好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最偉大的親情是一種適時的放手。

真正的愛,往往就是恰如其分的愛。

不多一分,不少一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