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不拘小節的表現,看看自己孩子有沒有中招?

孩子不拘小節的表現,看看自己孩子有沒有中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別總拿孩子“熊”當“不拘小節”,孩子不拘小節的表現有哪些?關於孩子不拘小節的表現,先看看自己孩子有沒有中招?

有句話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似乎,“不拘小節”是個褒義詞?隨着閱歷的豐富,我們越來越發現,不拘小節真不是什麼優點,特別在爲人處事方面,簡直是缺點。我們用科學方法“比較出真知”來論證一下。

朋友A想看教育學的書,找我借了幾本,並定下3個月後還。3個月過去,朋友似乎忘了這事,經我提醒,才發現書找不到了。朋友一向不拘小節,覺得書沒多少錢,而且大家是大學同學,想着我不會介意,便沒了下文,我也不好追究,只能客套說句“沒事”就完。

朋友B每次借我的書都會記錄下來,並約定歸期。時間到了就會和我約時間見面歸還,還順帶請我吃飯以示感謝。而且打開她歸還的書,會發現書頁絲毫沒有摺痕,就像我剛借給她時一樣。

朋友A的態度讓我感受到我借出的書是無足輕重的,而朋友B的態度不但能讓我感受到她不但對書很重視,也很感謝我能借書給她。

我把書借出,是基於對朋友的友誼與信任,如果對方能珍惜會加深我們之間的感情,如果對方棄之如敝屣,那我會重新考量這個朋友是否值得交往。

我們常說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平時也是這樣對孩子、對別人的,孩子在待人處事方面也會模仿大人而形成“不拘小節”的習慣。

不拘小節的表現

不拘小節的表現主要有三種,看看自己孩子有沒有中招?

不懂禮儀

1. 逢年過節見了長輩不問好不行禮,收到禮物不答謝

2. 不尊重客人,看到爸爸媽媽的朋友來訪仍霸佔客廳隨意玩耍,不願讓位

3. 未徵得同意便打斷父母與他人的談話

4. 去別人家做客時隨意進出別人的房間

5. 獲得別人的善意後不懂表達感謝

缺乏公德心

1. 在諸如公交車、地鐵、馬路、圖書館、餐廳等公共場所大聲喧譁、肆意嬉鬧

2. 亂踩草坪、隨地扔垃圾,在樹上、椅凳等公共財物上亂刻亂劃

3. 出入電梯或在遊樂場玩耍橫衝直撞,不顧他人感受及安全

言行無狀

1. 用大人的口吻對長輩說話

2. 用不知道哪學來的髒話或粗魯話和別人開玩笑

3. 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好像地痞一樣

不拘小節真的“不要緊”嗎?

如果你以爲親友口說“不要緊”、“沒事”就真的對自己的熊孩子不拘小節,那真是大錯特錯!

我曾問過一個4歲的小朋友,爲什麼她喜歡和某某(A)玩而不喜歡和某某(B)玩。

孩子告訴我,因爲每次A來她家玩都會帶上一些自己的玩具,這樣大家可以交換來玩;如果她臨時來玩沒有帶玩具,會先問是否可以玩我的玩具,得到我的允許後再玩,還會和我說謝謝。

但B每次來我家玩都不會帶玩具,媽媽還經常讓我分享玩具給他,但他拿到後從來不說謝謝,只是自顧自地玩,所以我不喜歡和他玩,也不歡迎他來我家。

其實我們都知道孩子B的問題是大人沒注意引導,可能別的孩子去B家是可以隨意玩玩具的,但孩子B的父母忘了考慮人性——你可以要求自己對別人不拘小節,卻不能要求別人對你不拘小節。

這就像我們常說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一樣,你可以用高要求要求自己,卻絕對不能用高要求要求別人。

四歲的小朋友尚能明白“禮尚往來”,我們做大人的更不能忽悠。

教導孩子不做不拘小節的人,其實是讓孩子學會感恩、理解別人的想法,不貪小便宜。

一句話:讓別人自在,你也得自在。

新年很快就到了,有哪些過年的“小禮節”,可以讓孩子提前練起來呢? 祕笈在這

向長輩行禮

傳統的向長輩行李是要作揖的,現在少人做,可以用彎腰鞠躬代替。有人喜歡用拱手禮,那是平輩之間用的,不適合小輩向長輩。

說吉利話及答謝

無論是見面還是收到紅包(利是)都要說吉利話,例如“恭喜發財”、“身體健康”之類的,記得先加對方稱謂,例如:爺爺新年好,恭喜發財。

新年經常會有親戚朋友送孩子禮物,要讓孩子習慣說謝謝,例如和孩子約定,如果誰先說謝謝,誰就能獲得優先打開禮物的權利。

不過要注意,無論是紅包或禮物,都不能當面拆開,要等回家才能拆開,這是對別人的尊重。

遵守餐桌禮儀

餐桌,是最能看出家庭教養水平的地方,爲什麼很多人談生意喜歡在餐桌上談,因爲這裏最容易看見人性——你是自私的還是守規則的。

孩子不拘小節的表現,看看自己孩子有沒有中招?

從小養成好的餐桌禮儀,就是讓孩子贏在明天:

等長輩“起筷”後才能夾菜,如果飯前餓可以先吃點糖果、花生之類的墊墊肚子;

夾菜時要夾自己面前的菜,現在在酒樓吃多數會有轉盤,要讓孩子等沒人轉轉盤時再轉,以免別人夾不到;

如果有些菜不方便夾,應該讓父母代夾;

夾菜時看準了要哪件再夾,不能翻動或夾起一個又不要再夾一個;

每次夾菜儘量夾一件,等碗快空了再夾新的;

夾到的菜要儘量吃完,實在吃不了可以和父母交換,或放到小蝶上;

餐具是用來幫助吃飯的,不是用來敲的。

父母可以用繪本向孩子介紹餐桌禮儀,有個參照對象在,孩子會更願意模仿:

拿取糖果要適量

如果隨父母拜年,通常主人都會備有糖果,在出發前要先和孩子約定好:

拿糖果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說);

一次只能拿一個,一共可以拿幾次,吃完了纔可以再拿;

如果主人塞給你一堆,你就大方收下,並說“謝謝”。

瞭解活動範圍及物權歸屬

去別人家作客,要告訴孩子哪些地方是可以自己去的,哪些地方是需要父母陪同的,哪些地方是絕不能進去的。

別人家的東西都是屬於其主人的,除非主人主動給你,否則要玩、要摸什麼東西都要徵得主人的同意。

不追跑打鬧

公共場合不允許追逐打鬧,特別是酒樓等人多的地方。

父母可以讓孩子選擇幾件方便分享的玩具,例如小顆粒的樂高積木、兩輛小賽車、彩泥、飛鏢吸盤,或帶有互動性的書等等。

不要選靜態操作的玩具或書,因爲人多的地方孩子也會興奮起來,根本定不下來。

上面的條文雖多,但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並不是做不到的事,只要孩子練多了就能記住,可謂一勞永逸。

父母可以找一天當作是通關遊戲,和孩子邊吃邊學邊玩,做對了可以到“下一關”,做錯了就要從頭開始。

另外,正式去拜年前要先和孩子說一下流程,讓孩子知道去那是幹什麼的,自己可以做什麼,會去多久等等,孩子心中有數就不容易因爲一時適應不了而哭鬧了。

細節決定成敗,讓孩子成爲進退有度的人!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