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孩子耳朵不好看,怎麼辦?趁孩子沒滿6個月,趕緊看看!

孩子耳朵不好看,怎麼辦?趁孩子沒滿6個月,趕緊看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耳朵,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很簡單和侷限。耳朵最外面的部分叫做耳廓,它的作用不僅僅是支撐眼鏡腿、固定口罩,最主要的作用還是收集聲音。在越來越注重外在美的今天,一雙漂亮的耳朵會讓人增色不少。

說起耳朵,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很簡單和侷限。耳朵最外面的部分叫做耳廓,它的作用不僅僅是支撐眼鏡腿、固定口罩,最主要的作用還是收集聲音。在越來越注重外在美的今天,一雙漂亮的耳朵會讓人增色不少。

然而,有些家長髮現,孩子的耳朵一出生時就跟正常孩子的不一樣,或者出生時很正常,但後來長着長着就變成招風耳了。

孩子耳朵不好看,怎麼辦?趁孩子沒滿6個月,趕緊看看!

其實,招風耳是諸多耳廓形態畸形中的一種。很多媽媽不知道,其實像招風耳這樣的耳廓形態畸形,在早期可以進行無創矯正治療。如果錯過最佳矯正時期,就只能接受有創的手術治療了。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耳廓形態畸形?如果發現畸形,應該如何處理?

1. 耳廓形態畸形的類型?

耳廓形態畸形有 8 種,分別是:垂耳,Stahl's形耳,耳輪畸形,環縮耳,杯形耳,招風耳,conchal crus耳,隱耳。很多耳廓畸形是混合存在的(含2種或以上的畸形)。

部分耳廓形態畸形示意圖

孩子耳朵不好看,怎麼辦?趁孩子沒滿6個月,趕緊看看! 第2張

①Ear Tag 凸起;②耳前凸起,可見於“鰓-耳綜合徵”(Brachio-Oto-Renal Syndrome);③Stahl's Ear,Spock ear,or Vulcan ear,Stahl型耳畸形;④垂耳(lop ear);⑤杯型耳(Cup Ear);⑥先天性小耳畸形II型。

孩子耳朵不好看,怎麼辦?趁孩子沒滿6個月,趕緊看看! 第3張

左上:杯型耳;中上:招風耳;右上:Stahl型耳畸形;左下:Stahl型耳畸形合併conchal crus型耳畸形;中下:折耳合併conchal crus型耳畸形;右下:招風耳。

2. 耳廓形態畸形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

有很多種原因。首先遺傳因素起不小的作用,往往耳廓的不佳形態都是源於父母的遺傳;其次胚胎髮育期間的“故障”會導致耳廓軟骨發育中產生異常摺疊;此外,耳廓部位的皮膚和軟骨缺失也是造成異常形態的原因。

3. 如果出現耳廓畸形,該如何處理呢?

在以前,即使早期發現了耳廓畸形,也只能觀察,沒有任何辦法解決。輕微的畸形就伴隨終身,嚴重的畸形需要等到 6、7 歲在全麻下進行手術治療,費用高,創傷重。

而現在,從美國引進的 EarWell 耳矯正系統可以進行有效、無創地糾正超過 90% 的耳廓畸形。

孩子耳朵不好看,怎麼辦?趁孩子沒滿6個月,趕緊看看! 第4張

孩子耳朵不好看,怎麼辦?趁孩子沒滿6個月,趕緊看看! 第5張

孩子耳朵不好看,怎麼辦?趁孩子沒滿6個月,趕緊看看! 第6張

4. 使用無創耳矯正系統的最佳年齡是?

最佳治療時間段是從出生第 7 天到第 30 天之間。 即出生後觀察到 7 天,如果畸形沒有改善,建議接受無創矯正,治療週期是 2 周。超過 30 天的嬰兒也可以接受治療,但是治療時間將可能需要延長 2~6 周。

對於大於 6 個月的嬰兒,基本就不能進行無創矯正了。

5.矯正治療需要實施多久?

如果是 30 天內的嬰兒,治療 2 周就可以到達 95% 的治癒率。大於 30 天的嬰兒,治療療程大約在 2~6 周。在治療週期內請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回訪。

6. 能否晚一些進行耳廓畸形矯正呢?

新生兒期耳朵的可塑性是因爲耳軟骨的重要組成成分--透明質酸。而透明質酸和體內的孕激素有密切關係,在孕激素的刺激下透明質酸的水平會增高。嬰兒脫離母體 6 周內體內孕激素還會維持相對高的水平,6 周後會迅速下降。如果是母乳餵養,孕激素下降速度會延緩些。在美國,大量臨牀使用證明,30 天內的嬰兒 2 周塑形效果最佳。因此,新生兒應該在這個時間窗內接受矯形治療。

孩子耳朵不好看,怎麼辦?趁孩子沒滿6個月,趕緊看看! 第7張

左:無創矯正治療前;右:無創矯正治療後。

7. 耳廓畸形會讓寶寶覺得疼痛嗎?

新生兒耳廓畸形矯正系統是無痛無創的。進行過矯正後,就不再需要長大後接受全麻的手術有創矯正了。

8. 耳廓形態畸形矯正術的成功率如何?

成功率和治療時間密切相關,越早治療治療率越高。30 天內進行治療,治癒率在 95% 以上。如果錯過 30 天的治療時間窗,治癒率會隨之下降。

孩子耳朵不好看,怎麼辦?趁孩子沒滿6個月,趕緊看看! 第8張

左:無創矯正治療前;右:無創矯正治療後。

哪些專家可以做耳廓形態畸形矯正?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