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看準了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沒?學會抓住關鍵期

看準了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沒?學會抓住關鍵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學習的最佳時期是什麼時候?生活當中,經常有家長會問,“我們家孩子爲什麼現在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也下了很多很多功夫,爲什麼不見效?”

這可能跟你沒有抓住關鍵期有關係。

有一次我在做諮詢時,媽媽帶着孩子來的。孩子四歲了,纔剛開始學叫“爸爸”“媽媽”,檢測之後發現孩子沒有什麼聽力問題、發育障礙。於是判斷應該是在學語言最關鍵期的時候出了問題。

媽媽說,她是把孩子交給鄰居老太太看護的,老太太愛打麻將,孩子送過去老太太就哄孩子睡覺,然後自己打麻將。等媽媽去接的時候,再把孩子弄醒,吃點東西。看到孩子倍兒精神,大家都誇老太太會帶孩子。但是,孩子白天睡夠了,晚上就不睡,在牀上不知道摔過來多少回。

這個孩子從十一個月到十三個月的時候開始蹦字,但是學會的第一個字是“碰”,第二個詞是“和了”,其他的都不大會,後來聽老太太鄰居說漏了嘴,於是趕緊換人。

這孩子就是典型的沒有抓住語言形成關鍵期。

說到關鍵期,不得不提一個人——洛倫茨(K·Lorenz),奧地利生物學家。洛倫茨在 1937 年發表《鳥類世界的夥伴》一書,首次報告他所發現的雛鴨印刻現象。

所謂印刻(imprinting,又譯印記、刻板),是指某些動物在初生嬰幼期間對環境刺激所表現的一種原始而快速的學習方式。

洛倫茨發現,剛孵出的雛鴨對最早注意到的環境中會移動的客體,隨即表現出跟隨依附的行爲,如在它面前出現的是母鴨,雛鴨會跟隨,如出現的是母雞或人甚至是移動的玩偶,它也會跟隨。

從表面看,動物此種原始性特殊反應與其生存本能有關,但就雛鴨也跟隨其他客體的現象看,顯然不是動物的種族遺傳,而是後天學習。

由此,洛倫茨提出了關鍵期的概念——人腦就像窗戶一樣,打開時進去特別容易,過一段時間會關上,關上之後再想進去就很難,只能從別的地方繞進去。

因而關鍵期又叫“機會之窗”。

如果機會給了你,你沒有抓住,將來就算習得也是事倍功半;如果抓住了機會,就會事半功倍。所以,這一段特殊的時期就叫做關鍵期。這段時間,環境對個體造成的影響可能會超過其他任何時間。

洛倫茨後來又進行拓展研究,提出“行爲發生學”,他後來又與荷蘭行爲學家Nikolaas Tinbergen合作,證明了不同形式的行爲是互相協調進而組成一個行爲序列的。

一個有機體生命中的一段時間裏,環境對個體的影響可超過任何其他時間——事半功倍。

6歲前是人類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時兒童對一切事物特別敏感,極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響,此“關鍵期”(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行爲發生學理論獲得了1973年的諾貝爾醫學及生物學獎,爲揭示人類個體發展規律奠定了基礎。

研究者還發現,在關鍵期的開始及結尾階段,機體對環境的敏感度較低,在中間階段最高。

父母、教師注意選擇最佳時機對兒童進行教育,使知識技能容易爲兒童掌握,智力及性格容易形成。

但若缺乏某種影響,便會引起發展方面的變異,關鍵期的研究在教育實踐方面引起強烈反響。

如果這一時期及時加強教育,將會收到最佳效果,從而將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着十分重大的影響。

它促進了對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視——認識到早期教育的必要性,瞄準幼兒學習的“最佳年齡”,施以及時的教育。

近期的研究證明,兒童幼年具有巨大潛力,而兒童發展的關鍵期又多在幼年期,因而實施早期教育可以充分發揮幼兒學習潛力,促進兒童心理發展,有利於早出人才。

教育者對於兒童的要求要適度,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如果錯過這些關鍵期,不是說不能取得教育效果,而是會增加教育的難度。

根據洛倫茨關鍵期的概念,心理學家發現:人的所有能力都存在一個關鍵期。舉例來說,孩子的器官、感覺與運動整合的協調期在1到3歲。

1歲半到4歲,孩子開始對物品和自然產生興趣,如果要把孩子培養成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就要在這個時間段引導孩子。2到3歲是孩子記數的關鍵期,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在嘴裏頭唱着數數。

所以,不同時間孩子會形成不同能力,而不同能力最終形成的時間都在6歲之前。對於這一點,很多人做過追蹤研究。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Benjamin Bloom)曾對近千名兒童做過從出生到成年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5歲前爲智力發展最爲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孩子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餘的30%是在4—7歲間獲得的、20%則在7歲以後獲得。

後來人們慢慢發現,智力的發展,在12歲時基本就不再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我們的智力在12歲時就定下來了。

換句話說,12歲以後,再開發孩子的智商是不可能的。發展智商什麼時候最重要呢?12歲的一半是6歲,6歲時,80%的智商基本定型;6歲的一半是3歲,80%的智商中,有70%基本定型了。

看準了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沒?學會抓住關鍵期

圖:兒童智力發展曲線圖

這就驗證了現在全世界公認的事實:一十二歲定終生。12歲,孩子由小學升到初中之後,學習內容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轉向抽象邏輯思維,學習的方法、策略、環境、夥伴等等都發生了變化,這時孩子能不能轉型和適應就尤爲重要。

決定孩子能否轉型和適應的最重要的老師是誰?不是高中老師,也不是初中老師、小學老師,而是幼兒老師和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

如果把一輩子的關鍵期看做是在12歲之前的話,那麼12歲之前的關鍵期是在6歲之前,6歲之前的關鍵期在3歲之前,因此3歲之前是一個人一生中關鍵期裏的最關鍵期。

所以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十二歲定終生”,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我們換用表格來表示上圖,則更加明顯!

看準了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沒?學會抓住關鍵期 第2張

表:不同年齡段智力開發的空間

從上述表格我們看到,年齡越小,智力開發的空間越大!0-3歲,每年智力開發的空間近19%,幼兒園階段爲8%,小學階段3%多一點,小學畢業之後智力開發的空間幾乎爲零:更多的是智慧的涵泳而非智力開發了。

從上述表格我們還看到,小學老師忙乎近三年,相當於幼兒園老師忙一年——全世界最優秀的教師真的不應該在大學、中學、小學,而一個在幼兒園!

當然,話也要反過來說,如果幼兒園教師不優秀,坑孩子一年等於小學老師坑三年!所以幼兒園老師不能不優秀!優秀的唯一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從上述表格我們還看到,有個職業比幼兒園老師更重要——撫養人,孩子生命的前三年由誰來撫養的?那個人耽誤孩子一年,相當於幼兒園老師坑三年、小學老師坑六年!

所以我們一直呼籲年輕的家長:一定要自己親自帶孩子——你們是人類歷史上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代家長,一定要讓你家孩子因爲你的教育而受益!

迫不得已,求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助搭把手——兩人一下班就趕緊回家把老人替換出來!週六週日給老人放假,完全由你倆接管!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