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遇事總愛哭怎麼辦

孩子遇事總愛哭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遇事總愛哭怎麼辦?爲什麼孩子會因爲一點小事而哭鬧呢?孩子已經逐漸學會了說話,但是稍有不滿還是會哭鬧。如何才能讓寶寶情緒穩定,不那麼愛哭呢?

育兒專家剖析答疑:

哭是人類應對情緒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人字頭上頂着兩張口,可見付諸於口的強烈。從我們呱呱墜地的第一刻,就用哭的方式宣告了從被子宮保護着到要直面世界。那麼對孩子來說,究竟是什麼需要付諸於哭呢?

嬰兒無法運用語言來表達需求,於是渴了、餓了、冷了、尿了等等感受和需求都用哭來表達,而媽媽也會從孩子的哭中聽出了不同的需要然後迴應。所以哭泣的停止可以看作是寶寶的需要被看到並被滿足的標誌。

但是等到了可以用語言來表達需要以後,爲什麼有的寶寶還喜歡用哭來表達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讓愛哭的寶寶停下來。要糾正孩子愛哭,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潛在的誘因都有哪些:

迴應孩子不及時

嬰兒用哭聲來表達需要,是因爲無法用言語表達。那麼對於已經擁有了相當程度的語言能力的孩子來說,爲什麼還要用哭來表達呢?這一方面有可能是因爲孩子嘗試了各種方法,都無法獲得關注和滿足,這讓他認爲用“說”的方式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需要,於是只好回到最原始的方式,選擇人生中最早獲得的能力,通過哭來獲得關注。

對於這種情況,父母就需要先反省一下自身,看看是否出現過對孩子的迴應不及時,等到孩子開始哭了才理會的問題。因爲這其實變相鼓勵了孩子對哭的使用。

孩子遇事總愛哭怎麼辦

父母對“哭”刻意迴避

如果父母在自己的成長經歷中一直被教育,哭是軟弱、無能的象徵,尤其是對於爸爸一方,從小一直被叮囑“有淚不輕彈”,這無形中讓我們把“哭”放在了一個不那麼光彩的位置。於是我們對於孩子的哭也往往報以厭煩和迴避的態度,而這種態度是能被孩子感受到的。

如果每次孩子一哭,父母就想盡辦法制止,那麼就等於告訴孩子哭是萬能的工具,只要一祭出這個法寶,立即就能得到滿足,久而久之讓哭鬧成爲了習慣。

分析過了這些導致孩子哭鬧的原因,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更恰當的表達方式呢?

先接納,再引導

有些孩子天生敏感,情感豐富而細膩,對於他們來說,哭泣有時候僅僅是情緒的宣泄,所以我們只要靜靜地陪伴在一旁就可以了。情緒都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父母的陪伴和包容能夠讓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能夠充分地處理情緒背後的各種心理動機,並在接納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孩子情緒的耐受力,才能減少哭泣。

比如,孩子在小區中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因爲搶玩具哭了起來。這時你就需要把ta先抱離,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通常這會讓孩子哭得更厲害,而你要做的就是等孩子的情緒高峯期過後,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問一問孩子“剛剛的事讓你不高興了,對嗎?”、“那個小朋友搶你的玩具,你很生氣,對嗎?”……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看到、被理解。

把不快樂說出來

內在的訴求需要語言表達能力的支持。對於言語功能稍顯不足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導他們發展語言的豐富性,比如當哭泣的情緒消散後,嘗試着用語言和孩子溝通發生了什麼,以及還可以怎樣處理。這樣不斷地示範恰當的情緒處理和語言溝通,孩子自然也會對自己的語言能力更加自信,從而放棄哭泣這個方式。

還以剛剛的場景爲例,在得到孩子的迴應後,也跟孩子說出你的感受——“你剛剛這麼做,媽媽很驚訝也很生氣。”正視負面情緒,把不快樂說出來而不是做出來。

父母學會控制情緒

愛哭的孩子特別敏感,極易被大人的焦慮、緊張、憤怒、憂鬱等不良情緒影響。因此父母自己先要學會控制好、平復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已經表露出了不開心,應該立即對孩子解釋,免得孩子不斷地猜想。

最後,如果我們已經想盡辦法嘗試但情況仍沒好轉,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孩子,因爲或許他此時就是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讓自己感到安全。而當我們接納了這一點,事情反而會變容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