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讓孩子更自信?

如何讓孩子更自信?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必有些寶爸寶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些怕生,在與其他孩子玩耍的時候也是顯得非常不自信。那麼如何讓孩子更自信?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讓孩子更自信?

2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自主性發展關鍵期,對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吃飯、穿衣等,或者,通過活動來練習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比較有興趣。同時,對靜止不動的事物興趣更大,而對於“人”,卻沒有多少興趣。

這是爲什麼呢?

靜止不動的物質,沒有情緒變化,沒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也沒有人所散發出的千變萬化,而這些豐富的變化,對一個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對世界還不太瞭解的孩子來說,意味着危險,孩子會感到非常不安、甚至恐懼。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孩子,不願意與人打招呼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此時,父母刻意要孩子與人招呼,或把孩子帶到人多的環境中,或用各種方式強迫孩子與人、甚至是與成年人打交道,希望通過這些方式,讓孩子更大方,反而會讓孩子更害怕。在這樣執着的訓練、鍛鍊下,有些孩子,可能表面上看起懂事了、有禮貌了、更大方了,實際上,反而會讓孩子更膽小更害怕。

因爲,孩子表現出來的,並不是孩子本來的模樣,而是爲了博得大人的歡心,把真正的自己藏了起來。這樣的孩子,往往內心比父母想象的更脆弱。長大以後,在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也可能令其心理達到崩潰邊緣。

孩子是一個生命,自有其生命成長規律。如果成年人不影響、不干擾、不打亂,只是簡單地爲孩子提供發展所需要的環境,

比如,在孩子對物質有強烈興趣的階段,去細心觀察,看看孩子具體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然後,默默地把這些事物呈現在孩子能看見、能觸及的範圍內;當觀察到孩子開始對人感興趣了,再慢慢帶孩子去到有熟悉的人的環境裏,

這裏所指熟悉的人,是孩子熟悉的人,而不是父母熟悉的人。比如,經常見面的鄰居,父母覺得很熟悉了,但對於一個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可能每次與鄰居相遇,他看到的只是鄰居的兩個腿,根本不算熟悉,甚至談不上認識。

或許,這個鄰居是一個非常開朗熱情的人,每次見到孩子,都很熱情地逗孩子,而這種行爲,對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意味着危險,意味着被攻擊,會讓孩子脫閃不及,更不用說打招呼了,而父母卻說孩子不懂禮貌,實在冤枉了孩子。而對於語言能力有限的孩子,不能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只能把委屈憋在心裏。

這世界,最大的委屈,就是說不出來的委屈。而這種委屈,卻經常發生在孩子身上。

處於自主性發展關鍵期的孩子,不需要刻意地去跟家人以外的人接觸,去教孩子禮貌之類的,也不需要到很大的環境裏去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這個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體驗練習自己的生活自理,以及自由活動自己的身體,更多地瞭解生活中的物質世界,一旦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主性發展很好了,順利進入到下一個階段時,只要給孩子提供了足夠的環境,孩子自然就有了對“人“的好奇和探索了。

如果孩子處於自主性發展階段,你卻刻意要訓練孩子的人際能力,就打亂了孩子的發展秩序,着力點就偏了。等孩子到了對人際有興趣的年齡時,因爲你的打亂,孩子已經過早對此失去興趣,甚至對“人”產生害怕和恐懼情緒。

相同的道理,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進入小學,或者,正讀初中、高中,你發現孩子對學習嚴重缺乏興趣,可以回憶一下過往,是否有打亂孩子成長秩序,讓孩子過早就失去了對新知識、新事物、對世界的探索慾望,早早就已經失去了學習興趣,而不是現在纔開始。

讀到這裏,我相信,關於怎樣讓孩子更大方,你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了。其實,孩子人際關係的最初模型是在家裏建立起來的。你希望孩子將來有什麼樣的人際關係,並不需要一開始就讓孩子到外面去鍛鍊,而是首先要在你的家裏,營造什麼樣的家庭氛圍。

你希望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先試着成爲這樣的人。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高手,是天生的探索家,你只需把你的心,平平的、穩穩的放在你的心裏,然後,篤定自信地,順着孩子的心理髮展規律,爲他提供相應的成長環境,不干擾、不打斷,孩子自會如其所是,成就他自己生命的精彩。而你,也就順其自然,成爲了孩子心中,全世界最好的爸爸和媽媽。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