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任性如何教育

孩子任性如何教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任性是孩子失去自我控制的最常見的表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任性的時候。那麼孩子任性如何教育?帶着疑問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任性如何教育

2歲左右的學步階段是任性發作相對頻繁的時期,這與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髮育的階段性特點有關,但家長的教養方式得當可以有效減少孩子的任性發作的次數。有研究表明:如果家長使用轉移注意力、講道理、忽略孩子的發作和批評的方式,孩子的任性行爲明顯減少。

實際上,孩子的無理取鬧往往是有理由的,可這些理由有時被大人認爲不正當,或認爲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孩子的感受和大人不一樣,他們的生理、心理的自我調節能力還很有限。

能有效糾正孩子的任性行爲的方式:

1、重在預防。

孩子,尤其幼小的孩子任性發作與他們的生理狀態密切相關。

當孩子餓了、乏了、生病了的時候,最容易一觸即發,稍有不如意就會大哭大鬧。

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生理需要節奏,建立合理的作息規律,使孩子的生理需要及時得到滿足。當孩子適應了一種有秩序的生活.對於下面要幹什麼有明確的預期,會減少許多因活動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興奮和不安,同時也減少了自己的願望和家長的要求相沖突的情況

家長也因爲孩子生活的有規律,可以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減少忙亂和煩躁。但孩子的作息時間的遵守不能像火車時刻表一樣嚴格,要根據孩子當天的情況靈活的把握。當孩子出現煩躁不安的表現,家長首先需要考慮孩子是否缺少了睡眠、前一時間段是否玩得過量了或是身體不舒服了,然後及時採取措施滿足孩子的需要。

有時孩子會否認自己犯困,許多孩子在眼睛發紅,倦意滿面的時候仍固執地聲稱不睡覺。這時候,家長如果堅持把孩子送上牀,可能會引發抗議和哭鬧。家長可以找個過渡的臺階,讓孩子做好上牀的準備。

2、設置明確、公平的規則。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逐漸發展的,不要指望孩子一下子能理解你講的道理。對孩子的期望要合理。如果家長提出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孩子做不到,反而更容易發脾氣。幼小的孩子需要家長事前給予明確的指令,在要求他轉換活動之前給予預告和準備的時間。不要根據家長自己的需要,下達命令,要求孩子立即服從。

3歲的嘟嘟正在玩得起勁,媽媽說:“睡覺了!”嘟嘟不理,媽媽過來,奪走了他手上的玩具,把他往臥室拉。嘟嘟賴在地上大哭。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後來嘟嘟媽媽改變了策略,睡覺前她就學着廣播員的腔調預報:“嘟嘟,還有10分鐘就睡覺了,請做好準備。鬧鐘鈴聲一響,我們就收拾玩具上牀。”嘟嘟愉快地答應:“好的。”鬧鐘一響,媽媽和孩子一起收拾了玩具,嘟嘟就自覺地進臥室了。雖然偶爾,嘟嘟還會要點兒賴皮,但總的來說,母子倆睡覺前的鬥爭少多了。

3、保持獎懲的一致性和一貫性。

對孩子已經發作的任性行爲,最有效的方法是忽略和暫時隔離。無論採用什麼方式,最重要的是所有家長對每一次任性發作的態度和措施要一致。讓孩子清楚地明白用任性來脅迫家長是達不到目的的。堅持多次以後孩子的任性會得到有效控制。

控制孩子的任性,不僅是爲了給父母減少很多煩惱,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至於被毫無羈絆的情感壓倒和傷害。所以家長不要因爲孩子一時的憤怒、不滿或抗議而感到內疚,你所做的是對孩子將來的快樂有益的事。

研究表明,孩子對家長的忽略或暫時隔離等積極管束策略的情緒反應很少延續到事後,也不會對家長產生憎恨,只有不恰當的專制的懲罰纔會給孩子造成心靈的傷害。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