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後 > 產後恢復 > 產後子宮恢復需要注意什麼

產後子宮恢復需要注意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宮,是女人的標誌,是胎兒生存的地方,在生完孩子後,需要好好讓子宮恢復。那麼產後子宮恢復需要注意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產後子宮恢復需要注意什麼

子宮是產褥期變化最大的器官。

子宮在胎盤娩出後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的全過程,稱爲子宮復舊。

子宮逐漸縮小,產後當日宮底在臍下1~2橫指,宮底圓而硬。

產後第1天由於盆底肌肉的張力開始恢復,宮底略可升至平臍,以後每天下降1~2cm,至產後10天左右子宮降入骨盆腔內,在恥骨聯合上方捫不到宮底。

子宮復舊需6~8周,包括宮體肌纖維縮復和子宮內膜修復。

子宮復舊 2 產後子宮變化1子宮體肌纖維縮復:

在子宮收縮的過程中,子宮肌細胞數目大致不變,但肌細胞長度和體積縮小,多餘的胞質變性自溶,通過溶酶體的酶系統,最後轉化成氨基酸,由血液和淋巴帶至腎臟排出。隨着肌纖維不斷縮復,宮體逐漸縮小。

於產後1周,子宮縮小至約妊娠12周大小,在恥骨聯合上方可捫及;

於產後10日至2周,子宮降至骨盆腔內,腹部檢查捫不到宮底;

直至產後6-8周,子宮恢復到未孕時大小。

由於妊娠期子宮瀦留的大部分水分和電解質逐漸消失,子宮重量也逐漸減少,由分娩時的1000g至產後1周時的500g、產後2周時的300g以及產後6-8周時的50-60g,較非孕期稍大。

子宮內膜修復

胎盤、胎膜從子宮內膜(底蛻膜)海綿層分離娩出後,蛻膜分爲2層,表層發生變性、壞死直至脫落,形成惡露自陰道排出;

深層子宮內膜腺體逐漸再生成新的子宮內膜,約需3周,胎盤附着部位外宮腔表面均由新生內膜修復,產後6~8周胎盤附着部位內膜全部修復。

宮頸變化:

產後子宮下段逐漸縮復恢復爲非孕時的子宮峽部。產後子宮頸鬆軟,外口如袖管狀,紫紅色,水腫,厚約Icm。

次日,宮口張力開始恢復,

產後2~3日,宮口仍可容2指;

而產後1周,宮頸內口關閉,宮頸管形成;

至產後4周時宮頸完全恢復至正常狀態。

僅因宮頸外口於分娩時發生輕度裂傷,又因裂傷多在3點及9點處,使初產婦的宮頸外口由產前圓形(未產型),變爲產後“一”字形橫裂(已產型)

子宮血管變化:

胎盤娩出後,由於子宮收縮,胎盤附着面立即縮小,開放的螺旋動脈和靜脈竇被壓縮變窄,使胎盤附着面得以有效止血,加之產婦的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數小時後血管內形成血栓,出血量逐漸減少直至出血停止。

若在新生內膜修復期間,出現血栓脫落,可導致晚期產後出血。

產後促進子宮的方法:

1、產後儘早讓新生兒進行吸吮·

通過頻繁的吸吮乳頭反射性地引起縮宮索分泌增加,促進子宮收縮。沒有餵奶的媽媽,也可以採取按摩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產生子宮收縮素。

2、囑產婦及時排空膀胱、

以免膀胱充盈影響子宮收縮圓

產後很多媽媽會因會陰傷口疼痛或不習慣於臥牀姿勢排尿,往往憋着,這樣是非常不利於子宮恢復!因爲膀胱的充盈會影響子宮收縮,阻礙子宮下降,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所以產後及時排尿非常重要。

3、遵醫囑運用子宮收縮藥。 4、不要過早從事體力勞動

不要長時間站立,也不要久蹲,尤其不要提拉重物。這些都會容易引發子宮脫垂飯風險。

5、子宮按摩手法

可通過專業子宮復原手法,讓子宮肌肉收縮,恢復子宮彈性,排出毒素,刺激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同時也可避免婦科炎症的發生,

6、通過呼吸練習促進子宮收縮

產褥期可以練習柔和的呼吸訓練,或者配合呼吸進行腹部按摩手法,均可對子宮收縮有所幫助

7、盆底肌訓練

惡露乾淨後可以進行柔和的盆底肌訓練,增加子宮的承託力,避免子宮脫垂。

8、避免長期臥牀

產後6~8小時,產婦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 可以下牀活動,這樣有利於身體生理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臥牀休息時,儘量採取左臥或右臥姿勢,避免仰臥,以防子宮後傾;如果子宮已經後傾屈,那麼首先檢測骨盆結構是否發生變化,可做膝胸位改善。

產後飲食
產後保健
產後恢復
產後疾病
產後避孕
產後哺乳
產後食譜
哺乳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