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後 > 產後保健 > 生產之後,寶寶更痛還是媽媽更痛?

生產之後,寶寶更痛還是媽媽更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升級爲母親不容易。有研究表明分娩之痛位列所有疼痛之首。對於初生的嬰兒呢,有多疼,似乎鮮有人去關注。對於嬰兒而言,出生就意味着人生的一次重大創傷。

生產之後,寶寶更痛還是媽媽更痛?

1、做“24小時母親”

剪斷臍帶是身體上的創傷,這是看得見的傷,一週左右即可痊癒。對於嬰兒和母親分離帶來的心理層面上的、看不見的創傷,如果處理不好,將直接影響嬰兒的人格發育。

人的一生中,最安全的時光便是子宮歲月:浸泡在羊水裏,母親通過臍帶源源不斷地送來養分。但從出生那一刻,嬰兒的生存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由通過臍帶供氧變成靠肺呼吸;

從水生變成陸生;

從沒有時間概念到區分白天黑夜。

這對初生的嬰兒來說就是一場重大的災難。因此,對於初生嬰兒的照顧非常重要。

心理學家比昂提出模擬子宮的概念,即嬰兒出生到兩週(一般一個月以內),母親要做“24小時母親”,給嬰兒創造出模擬子宮的環境。因爲初生的嬰兒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出生了,也沒有時間概念,仍然按照在子宮裏的習慣生活,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這時候,要求母親忽略自我的感受,24小時不分晝夜地、像子宮一樣滿足嬰兒的需求。

2、斷崖式的過渡傷害嬰兒

子宮環境是母子一體的環境。從一體到分離的過程需要漸進式的過渡。斷崖式的過渡對嬰兒來說就是創傷。

什麼是斷崖式的過渡?比如定時定點餵奶,而不是嬰兒想吃的時候就喂;按照白天吃飯、晚上睡覺的作息時間來餵養嬰兒。這些成人標準化的生活方式對嬰兒來說就是巨大的創傷。

看到這裏,可能很多母親會疑慮,剛開始不給嬰兒規範好作息時間,如果白天和黑夜顛倒就辛苦了。其實,不必過多擔心,這只是暫時性幫助嬰兒過渡。母親就這樣24小時沒日沒夜地照顧嬰兒,給嬰兒一個逐漸適應陸地生活的時間。

2周以後,母親可以逐漸多一點時間休息。同時,慢慢白天多喂點,晚上讓嬰兒多睡點,逐漸讓嬰兒從母子一體的子宮環境,過渡到母親是母親、嬰兒是嬰兒的分離環境。

3、給新生兒安全感 避免“強迫性重複”

順利完成母子分離的嬰兒,對生存環境有足夠的安全感,長大後社會適應性也更強。斷崖式的分離,嬰兒會產生應激反應,高焦慮導致神經系統分泌大量應激激素。

舉例說明,嬰兒在餓的時候沒有及時餵養就哭,哭了還是沒有人來喂,嬰兒感到環境不安全,就會越哭越厲害,應激水平就越來越高,這就形成了特定類型的激素分泌水平。將來長大後,遇到類似的情景(可能是一件小事)也會鬧得很厲害,因爲只有鬧才能重溫早年形成的特定的高應激激素水平,這在心理學上叫強迫性重複。所以,初生嬰兒的養育環境一定要友好,讓嬰兒的激素分泌儘量投到安全的地方。

最後,還需要強調一點,如果母親有精力,儘量親自照顧嬰兒,交由老人或保姆照顧是模擬不出嬰兒熟悉的母親的呼吸、氣息、味道的。

產後飲食
產後保健
產後恢復
產後疾病
產後避孕
產後哺乳
產後食譜
哺乳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