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老人帶娃不容易,但這些壞習慣是時候改改了!

老人帶娃不容易,但這些壞習慣是時候改改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年輕人每天都需要上班,很多孩子都是家裏老人帶着,但是年輕人和老人家的思想觀念不一樣,老人帶娃不容易,但這些壞習慣是時候改改了!

家有老人幫忙帶娃,其實是件很幸福的事。娃有了人照顧,爹媽才能更放心的去工作呀~

不過,老人帶娃總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些帶娃方式已經被指出很不科學了,但他們還是老一套。我們不是責怪老人帶娃有多“糟糕”,只想糾正一些老人帶娃時的錯誤行爲,爲的是共同進步,一切都是爲了寶寶好嘛~

乳牙不用刷

這個問題真的很普遍,甚至發生在自己身上。每次給孩子刷牙,孩子不配合,哭得特別悽慘。老人聽了很是心疼,就說反正乳牙遲早都會掉,刷不刷都沒意思,幹嘛要瞎折騰。

調查顯示:中國超過半成的寶寶牙齒都有問題。尤其是很多老一輩都對口腔健康並不重視,覺得孩子的乳牙就算蛀牙了也沒事,反正都會掉的。

事實上只要乳牙壞了,後面萌出的恆牙也絕對好不到哪去!

關於乳牙要不要刷,什麼時候開始刷,育姐之前發過一篇文章,可以點擊下面鏈接直接查看。

寶寶牙齒還放養?別讓你的這些蠢觀念毀了寶寶一口好牙!

怕孩子冷,穿的太多

老人自己怕冷,也常常覺得孩子手腳涼,認爲孩子穿得不夠多,還要再加點衣服,不然要凍感冒了。

其實小寶寶因爲末梢血液循環不好,會有手腳涼的現象,這是正常現象,並不是因爲冷。如果寶寶穿得太多,新陳代謝快,稍微活動後就會出汗,皮膚血管張開,衣服也會被汗溼,這樣會更容易“受涼”,嚴重的還可能出現“捂熱綜合徵”!

關於寶寶穿多少合適,育姐提供了一個方法可以快速判斷,可以點擊下面鏈接直接查看。

別亂添衣!寶寶冷不冷,摸摸這裏就知道!

老人帶娃不容易,但這些壞習慣是時候改改了!

太早給孩子吃鹽

很多老人都說,孩子不吃鹽沒力氣,所以寶寶的輔食裏早早就開始加鹽了。

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1 歲以內的寶寶不需要額外吃鹽。寶寶已經在母乳和輔食中攝取了足夠的鈉,再加點鹽,就超標了,會加重他們腎臟的負擔,同時增加心臟負擔,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

而且過早食用調味品,可能會讓寶寶口味變重,拒絕吃不加鹽的輔食。天然的纔是最好的,調味料吃多了可不好哦~

滿嘴髒話

養孩子不僅要讓寶寶的身體健康成長,也要讓寶寶的心理健康發育。一個人的談吐就能看出一個人的素質、代表着一個人的文明程度。

老一輩由於年輕時的生長環境,也許身不由己地無法有太高的文化水平,我們無法強求,但是我至少認爲說不說髒話是能自己控制的,要是老人不聽勸,老是髒話掛嘴邊,最好還是讓寶寶敬而遠之了。

因爲小寶寶正處於探索與學習的階段,無論行爲還是說話都很喜歡模仿別人,更別說每天陪伴孩子的老人了。所以帶孩子的家長必須把自己的談吐重視起來,這個壞習慣必須要改!

迷信偏方

雖然到了科學普及的年代,但有些老人還是很迷信。例如說:孩子被嚇到了,喝點XX水就好了....育姐還聽過有的老人聽了偏方,往寶寶屁股上抹土治紅屁屁......

有些老人對西藥有所顧忌,孩子生病了,他們總要去求點偏方讓孩子好得快一些。如果只是“裝神弄鬼”,不做傷害孩子的事也就算了。如果讓寶寶喝“符水”、用“土方”就會延誤治療,使病情加重。若是做一些讓孩子無法接受的事情,還會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嚼碎食物喂寶寶

有些老人認爲,把食物嚼碎後再喂孩子使食物好消化,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這是育姐最反感的行爲!

嚼碎了爲孩子,大人口腔中的各種各樣的病菌很有可能會傳染給孩子。大人抵抗力強,可以不生病,而嬰兒的抵抗力差,病毒被傳染到孩子身上必然會生病。讓孩子自己咀嚼可以刺激牙齒的成長,同時還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胃內消化液的分泌,以幫助消化,提高食慾。

把屎把尿

中國的娃娃們大概都經歷過“把屎把尿”,到了現在,還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老人們認爲“你們從小就是這麼把大的,有什麼問題?”

但其實把屎把尿並不是出於寶寶自己的需求,也確實可能對寶寶造成一些傷害。比如影響脊椎發育、引起尿頻、不衛生、影響寶寶心理等。

寶寶明明可以隨自己心裏想尿就尿,爲什麼非要把呢?關於爲什麼不贊成“把屎把尿”,以及如何鍛鍊寶寶自主如廁,可以直接點擊下面鏈接查看。

你跟娃有仇?“把屎把尿”禍害終生,爲啥你非要這麼做!

爲人父母,現在想要好好養育一個孩子,已經不再像我們的父輩那樣簡單了。對孩子的養育還是應該父母爲主,老人爲輔的。如果家裏條件實在沒辦法,必須把孩子放在老人身邊,就一定要多跟老人科普科學的育兒方法,在孩子面前改掉這些壞習慣。

當和老人發生意見分歧的時候,要多交流、多溝通,儘量求同存異,相信真正爲孩子好、明事理的老人也能逐漸做出改變,畢竟共同養育孩子健康成長才是硬道理呀!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