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老人帶娃不容易,這10種習慣還是改改比較好!

老人帶娃不容易,這10種習慣還是改改比較好!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長要去工作,孩子只能交給老人帶,但是又存在教育理念上的差異,爲了孩子,老人需要改正下面這些習慣!

老人家帶娃雖然爲父母減輕了負擔,但如果是屬於以下類型的老人,爲了孩子好,還是要適當改變一下自己的帶娃習慣啊!當然,如果父母自己也有以下的行爲,就更要注意自我檢討了!

01、說話必帶髒字,用語不雅

家裏的老人平時說話總是髒字不離口,什麼“我*你媽,傻*玩意兒,小*崽子……”只要說話,就得帶點。平時雖然也告訴了老人,別當孩子的面這麼說話,但是幾十年的說話習慣,就是依然不改說話風格。

一天,剛會說話的孩子,突然說了一句“傻*”(就是介於A和C之間的那個單詞),家長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充滿了天真無邪的浪漫氣息。養育孩子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發育。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講文明、有禮貌,但是處於探索和學習階段的孩子,最是容易模仿家人說話。如果長期生活在充滿髒話的環境下,難免會學習並養成說髒話的習慣,這對以後完善人格的形成,會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就說孩子在小區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時不時蹦出一些髒話,你覺得別的小朋友家長會願意跟你家孩子玩嗎?

大家肯定也不希望“白紙一樣”的孩子填上各種惡習吧……

02、責備無辜,推卸責任

生活中很多老人帶娃常會出現一個通病“摔倒了,怪地板,都是地板的錯!坐椅子沒坐穩掉下來,打椅子,椅子不牢固……”可是地板和椅子可在那一動沒動,它有什麼責任?

寶寶摔倒的原因肯定不是因爲地板和椅子了,不找到真正的原因而是一味的責備無辜的物件,沒有積極的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會向孩子傳遞推卸責任的錯誤信息,對將來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一旦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錯誤觀念,就會認爲這不是自己的錯,是別人(別的東西)的錯,自己不必爲此承擔責任。導致長大後凡事都不會從自身找原因,從而怨天尤人。

03、強迫孩子吃飯,必須長胖

對家裏的老人來說,寶寶是不是個頭大、長得壯簡直是心中的頭等大事。即使孩子吃得並不少,身體素質也不差,生病都很少。但是在老人眼裏,孩子不是胖胖噠,就是不健康,被別的小孩子比下去了,簡直太讓人生氣了。

於是每頓飯都要把孩子喂到撐,甚至以買玩具,坐搖搖車,給糖,多讓看電視等條件來利誘多吃一口,有時爲了多喂一口飯可以追着孩子一小時。

講真,讓孩子攝入過量真的不太好!體重並不是衡量孩子健康與否的唯一標準,一味想增加孩子的體重,會讓孩子營養攝入過量反而卻產生一系列問題。

營養過剩的直接後果是孩子肥胖,這在許多家長眼裏是一件“孩子養得好”的有利證據,但這會讓孩子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增大很多。

04、總擔心孩子冷,穿得太多

很多老人總是害怕孩子冷,會習慣性給孩子多穿衣服。不僅如此,在大街上看到別的孩子穿得少了也要提醒一句,多穿點。

孩子有手腳冰涼的情況,這很正常,並不代表孩子冷。小孩子本身就活潑好動,如果給孩子穿太多,很容易在運動或玩耍的時候出大量的汗。

如果出汗沒有及時擦乾,等汗蒸發了帶走身體的熱量,這樣一冷一熱,反而很容易生病。感冒發燒的時候,更不要給孩子捂汗。穿得過多不利於散熱,而且大量出汗後會導致脫水或電解質紊亂,這都不利於康復。

05、事事都要替孩子做,過分溺愛

有些老人事事都要替孩子做,簡直就是“免費的保姆”。吃飯的時候,孩子都還沒來得端起飯碗,老人已經接過去,拿着筷子餵飯了。但孩子已經七、八歲了,完全可以自己吃飯。

穿上衣服,孩子的小手已經在自己扣扣子了。老人卻說,孩子不會扣,扣得不好,一定要自己幫孩子做。

甚至帶孩子出去玩,家長打電話問孩子出門都有什麼好玩的,看見什麼了時,老人都要搶着回答,完全無視家長是在和孩子對話。

老人的這種行爲,不僅抑制寶寶的動手能力,減少學習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和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長此以往,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過於依賴別人,不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

而且,過分的溺愛還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差,讓孩子蠻橫無理,不尊重長輩。如果是一直處於溺愛中,會使孩子有一點點不順都不能接受,變得叛逆、乖張。

06、有感染疾病的家人,避免親密接觸

如果家裏的人患有感染性的疾病時,就應該注意避免和孩子的親密接觸,以免傳染給孩子。

有些家人有灰指甲、腳氣、老胃病和嘴角皰疹等,卻還與孩子親密接觸,親吻孩子、爲孩子洗屁股、洗澡、嚼食喂……使得孩子也感染了相應的疾病。

孩子還小,自身的抵抗力也比較差,如果照顧者自己都生病了,就要好好休息,才能早日康復。家裏其他成員要把照顧寶寶的活接手過來,一來讓患病者休息,二來也避免患病後的親密接觸。

老人帶孩子,很辛苦,往往也會力不從心,由於身體總是處於勞累疲乏的狀態,心理自然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長期這樣也不利於家庭的和諧。家庭中的爸爸,體力上有天然優勢,應該多搭把手,讓老人和媳婦都能歇會,這樣也有利於緩和家庭緊張的氣氛。

老人帶娃不容易,這10種習慣還是改改比較好!

07、跟在後面給吃的,影響專注力

在家裏只要一看見孩子,就要不停的給吃的。一會問孩子渴不渴,一會問孩子餓不餓,一會又端來水果。本來還在興致勃勃堆積木的孩子,被幾次打斷後,完全沒有了繼續探索遊戲的樂趣。

總是圍着孩子轉的老人,不僅把自己忙得夠嗆,還使孩子煩躁的不行。關鍵是這一小小的行爲已經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嚴重的影響了孩子注意力的發展。

很多小朋友到了上學的年紀,總會聽見老師說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丟三落四,三分鐘熱度,沒有持久性等,都和幼年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專注力,總是“被打擾”有關係。這種影響,直到成年後都會一直保留,甚至終生。

08、認準謠言偏方,不聽勸說

寶寶發燒,不正規退燒,卻採取自認爲有效的偏方,銀手鐲煮水喝、珍珠粉泡水喝、酒精擦身,折騰了一夜,寶寶哭鬧不止,全身起了很多紅疹。

次日,看寶寶實在沒有好轉的跡象,才送到醫院治療,醫生表示孩子現在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如果早點就醫,根本不會這樣!”對此,該院多位醫生表示,家長不應迷信偏方。

封建迷信真是害人不淺,3個月以內的寶寶發燒,要立即送醫治療。如果老人只是堅持舊思想,不影響孩子的話,也就罷了。如果在孩子生病這麼嚴重的事情上,還要堅持“土方、偏方”的話,只會讓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而且,如果老人做一些迷信的事情,如拜鬼神、跳大仙等,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09、總唱紅臉,鼓勵說謊

有些父母爲了寶寶健康而限制吃零食,可是老人卻總揹着人偷偷的給孩子塞糖吃,來討好孩子。只要單獨帶孩子出門,總是要買一些孩子非常喜歡卻不適合的玩具或食物。

而且還要告訴孩子“你爸媽不給你吃,他們不好。我們悄悄的吃完再回家,回去不能告訴他們,要不然下次就不能出來買嘍”。

孩子雖小,但是已經有了察言觀色的能力。很多時候自己在父母那得不到的東西,就會轉到老人那裏要,因爲他們知道老人總是會順着自己。

如果孩子每次都在老人那裏得到甜頭,慢慢的就會越來越粘老人。而老人的話也會讓孩子誤以爲父母對自己不夠好,不利於父母以後對孩子的管教,影響親子關係。

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別人不好的話,慢慢的孩子學會了在背後“說壞話”的習慣,影響今後的爲人處世方式。而說謊更是會使孩子以後成爲一個不講信用、欺上瞞下的人。

10、什麼都是危險的,限制探索

有些老人在他們的眼裏什麼都是危險的,“不能動這,不能碰,不可以這麼做……”。想和小區裏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不讓 ;想滑滑梯,不讓;想自己走路不牽手,不讓......

雖然我們之前強調過很多次,孩子的安全問題。但是絕不是草木皆兵,限制孩子的探索精神。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是大腦快速發育,有創造力的時候。

孩子每一次對新事物的發現和研究,看似有危險性,但實際上卻是具有創新性的探究行爲。使孩子更具有創造力,同時也鍛鍊瞭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家人的限制,無異於抹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創新精神,這會使寶寶形成不敢嘗試的意識,總待在什麼都不允許寶寶做的老人身邊,會養成孩子膽小、孤僻、羞怯的性格。老人看孩子,體力有限,精力不濟,家庭其他成員(爸爸、媽媽)應在下班或週末的時候多抽時間陪伴寶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放心讓寶寶大膽嘗試。

其實,很多老人的一些行爲,都是因爲時代的侷限性。畢竟他們生活的年代還沒有科學育兒,所以相對來說思想比較陳舊,也是有情可原的。

而且,對孩子的養育還是應該父母爲主,老人爲輔的;當和老人發生意見分歧的時候,要多交流、多溝通,儘量求同存異,共同養育孩子健康成長才是硬道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