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窮養兒”應在於養其“志”

“窮養兒”應在於養其“志”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點擊“養兒”的家長

家長一:我們夫妻倆都是普通的工人,雖然收入一般,但說到“窮養兒”,我們不能贊同。不論是兒子還是女兒,家長都巴不得把最好的給他們,並且,“窮養兒”,在我家是絕對不可能的,兒子他奶奶爺爺那關就通不過!兒子只要對哪種玩具感興趣,奶奶爺爺會第一時間滿足他,所有文具用品都是最貴的,運動鞋不是阿迪就是耐克,別的牌子他都不穿,衣服也都要名牌的……

“窮養兒”應在於養其“志”

家長二:以前,兒子有什麼要求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滿足,但漸漸地我發現孩子變得很虛榮,他會跟夥伴們攀比誰的衣服貴,誰的玩具是限量版的,誰的書包是最新款式,甚至誰家的車高級。從此以後,我不再對孩子言聽計從,而是改變了消費理念,把他所有的衣物用品玩具都換成了低檔貨……

家長三:我家經濟條件比較優越,但對兒子,我們從不驕縱。衣服沒有名牌,食物不講究高檔,但追求營養均衡,兒子每天的零花錢限定在2元,從不多給,孩子上學我們從來不開車接送,而是帶他坐公交……

 

看法:“窮養”不等於“貧養”

“富養女”並不是指給女兒最好的吃穿住用行,而是指充實其內心、美化其心靈,“富養”的“富”不在於富貴,而在於“豐富”。同理,“窮養兒”的“窮”也不在於“貧窮”,不是讓兒子吃糠咽菜、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而是讓父母減少對兒子的嬌生慣養、包辦代替,培養他們堅韌、頑強的性格。由此看來,“窮養”和“富養”看似是一對相反的教育理念,但其實,他們同時指向的都是孩子的人格、心靈的培養,而不是停留在了物質層面的表象上。在家庭教育中,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其實是異曲同工的。不論是對待兒子還是女兒,物質方面的給予都應該是理智的,而不該是過度施與或刻意使其缺乏。如果過於溺愛孩子,什麼事情都爲他們鋪好路,孩子從沒有在挫折中吸取教訓,沒能在成長中學會堅強和擔當,所以他們不懂得如何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只會依賴父母,遇到難題就畏首畏尾。

解讀:

“窮養兒”的“窮”,究竟有哪些內涵?

◎家長做交警不做警察:現在的大學校園裏,有很多大學生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這都是在家裏家長全權代勞的結果。這樣的人就算學富五年,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接受社會的各種挑戰。有這樣一個說法:孩子的成長就像驅車行駛在一條漫長的道路上,真正的司機是孩子,而家長只是交警,能夠做的是爲孩子引路,而不能上了孩子的車幫他選擇方向。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總有一天父母會離開,孩子終將自己面對生活。所以,父母要從孩子兒時起,就培養他們獨立承擔的意識和能力。

◎“儉以養德”。孩子成長的營養品:父母對孩子的付出總是不求回報、無怨無悔的,而這種付出往往超越了理智界限。從客觀的角度看,家長的這種做法正是打着“一切爲了孩子”的幌子,在孩子之間的攀比中充當了助紂爲虐的角色。於是,孩子養成了揮霍、浪費、不懂珍惜的習慣,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家長賺錢的不易,讓他理解父母的辛勞,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

◎挫折教育成就真正的男子漢:《孟子》裏有句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句話和“窮養兒”的理念是基本相同的,主張男孩兒成長的路不能太平坦,他們的成長應是在不斷克服困難與挫折的過程中完成的,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過程,長大後便容易成爲貪圖享樂、脆弱無能的人。挫折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經歷,不要擔心孩子會因摔倒而拒絕前行,家長要做的是在孩子受到挫折時在一旁喊加油,讓他鼓起勇氣無畏地面對前方的路途。當他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在人生路上踩下鏗鏘的足跡時,他纔會真正體悟什麼是成長。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