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小學教師兩年給家長寫百餘封信:彌補家校羣不

小學教師兩年給家長寫百餘封信:彌補家校羣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爲在家校微信羣裏發佈的作業被家長認爲“過多”,小學教師田麗被家長投訴到了學校教務處,這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爲在家校微信羣裏發佈的作業被家長認爲“過多”,小學教師田麗被家長投訴到了學校教務處,這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孩子都太小,常常記不住作業,我擔心家長課後沒辦法輔導,於是按步驟敘述,因爲操作文字太長,家長們就覺得作業太多。”這件事讓田麗開始意識到,家校微信羣雖然溝通更爲及時方便,卻因爲內容零碎,也容易產生誤會。

後來,田麗開始給班裏孩子的家長們寫信,併發布在網上,先是發QQ空間日誌,後來發微信公號。《談談作業那些事兒》、《答廖峻爸爸問》、《關於寫字作業的說明》……兩年裏,田麗在課餘寫了104封家信,共計20多萬字。

“每封信我都會定一個主題,講一件班級裏的事情,一封信就相當於開了一個家長會,讓家長知道老師的教學理念,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近日,深圳市龍崗區南灣學校三年級(3)班班主任田麗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與微信短消息相比,寫公開家長信能讓師生交流更加冷靜,“我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家長也能夠靜下心來閱讀或反思”。

小學教師兩年給家長寫百餘封信:彌補家校羣不
田麗公衆號中寫給家長的《家信》  本文圖均爲 受訪者供圖

兩年寫百封“家長信”

“今天是2018年10月8日,之所以特別註明一下時間,是因爲我寫給你們的第一封《致家長信》,剛好是在2016年10月8日。”在第100封信的開頭,田麗回想起兩年前開始的第一封信《最是書香能致遠》。

田麗剛接手班級時,班裏都是一年級剛入學的新生。“作爲語文教師,我最注重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讀、寫能力,所以當時開始寫信,就是希望能介紹一下自己的閱讀經歷和感受,提出一些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和建議。”

令田麗沒想到的是,原本只是在日誌裏分享的一封家信,竟得到了許多家長的回覆和留言。少則幾句話,多達幾百上千字,家長們或焦慮困惑、或迷茫不知所措,紛紛在家信下表達自己教育孩子時的“力不從心”。

這件事讓田麗意識到,與家長溝通並非只有家長會一個方式,寫信或許可以作爲一個家校溝通工具。於是,每當孩子們在學校鬧矛盾了、對座位安排不滿意了、做作業太慢了、不自信了……田麗都會通過寫家信的方式與家長溝通。

“家信的內容和班級裏的孩子息息相關,可能在外人看來可讀性並不強,但對家長們來說,每一封信裏都有他們孩子的身影。”田麗說,最初寫信時也害怕不被人理解,家信日誌只對本班家長開放。

慢慢地,家信越寫越多,獲得認可的同時田麗也更加自信,“希望家信能夠影響幫助更多的家長。”從第71封信開始,田麗便將發佈家信的平臺從QQ空間轉移到了自己創辦的微信公衆號上。直到今年10月25日,田麗推送出了她的第104封家信。

小學教師兩年給家長寫百餘封信:彌補家校羣不 第2張
家長們在家信後面的留言

3000多條家長留言

“中途有過一兩次想要放棄,但一想到家長們對我的期望和鼓勵,我就有了動力。”田麗說,在這100餘封家信的背後,不是她一個人在付出,而是所有家長在陪伴着孩子,也陪着她一同成長。

作爲一名80後的全職媽媽,家長詹婷是田麗公衆號的忠實粉絲,每一封家信她都會細細讀完,然後再在評論裏發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詹婷告訴澎湃新聞,雖然自己閱讀了不少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但還是停留在“概念”上,“當真正成爲人母,需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還是很迷茫,尤其是孩子剛上一年級時,在培養孩子的習慣方面,完全沒有頭緒,田老師的家信就幫助了我很多,告訴我們在不同的階段該爲孩子做什麼,具體怎麼做。”

詹婷認爲,家信一方面讓她瞭解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一方面也是自己的“修煉手冊”,“家信裏也會涉及到家庭教育的內容和理念,孩子在不停地學習進步,家長也要學習教育、相處理念,一起修煉成長”。

在家長謝女士的印象中,從未遇到過像田麗這樣的老師,她告訴澎湃新聞:“只要是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教育孩子有關的話題,田老師都會寫家信,比如班上有孩子打架了,田老師也會以這樣的事件爲題給我們寫信,告訴家長在今後的教育中應該注意什麼,怎麼教育。”

在家信的引導下,謝女士通過“每週進步一點就獎勵小紅花”的教育方式,慢慢改掉了女兒的壞習慣。“田老師堅持寫家信,也是一種言傳身教,對我和孩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兩年來,每當發現孩子又進步了一點,家長們便欣慰地在田麗家信的留言中反饋,如今已經積累了來自家長的3000多條留言。在田麗看來,每一條留言都是自己的財富,“值得在以後的漫長人生中去細細品味”。

彌補家校羣溝通不足

田麗給自己的班級起了一個名字“幸福班”,她說這是她和家長們的約定,孩子們不僅要在你學校裏幸福學習,在家裏也要幸福成長。

但“幸福班”的約定,離不開家校雙方的配合。田麗始終認爲,教育是需要雙方互動的,而家長和學校教師之間更像是一種合作關係:雙方合作把孩子教育好。

她坦言,自己是一個愛開家長會的教師,“早在一年級入學時的第一次家長會,我就和家長們說明了我的性格、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田麗說,教育是一件長遠的事,教師和家長之間需要坦誠相待,“只有彼此瞭解,才能儘量避免誤會的發生”。

儘管如此,在剛剛接手班級時,田麗也受到了部分家長的質疑和投訴,“像交班費、大掃除、購買點讀機等,很多家長看到微信羣裏的通知,就開始質疑老師,或者直接投訴”。

田麗告訴澎湃新聞,儘管家校羣的出現給家長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可以讓家長更方便地參與孩子在學校的教育,但也容易產生誤會。“因爲家校羣中的交流內容往往是零碎的,而‘人多嘴雜’,很多時候沒來得及說清楚,誤會就越來越深了。”

在這種情況下,既然不能總是開家長會,家信就顯得至關重要。在第47封家信《我的告白書:愛還在》中,田麗將所有家長的投訴事件原委一一解釋清楚。她坦言:“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總需要有一方敞開心扉,將問題說清楚,誤會和矛盾才能化解。”這一封信,得到了不少家長的讚揚和支持。

在田麗看來,家長和教師之間偶爾存在矛盾是正常的,沒有什麼是溝通解決不了的,“教師就是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橋樑”。

“田老師能夠堅持多年給家長寫信,在教學上有自己的想法,‘潤物細無聲’,做到了真正的返樸歸真。”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教師何捷有着22年班主任教學經驗,也同樣是語文教師,他坦言在自己教學生涯中,第一次遇到像田麗這樣堅持給家長寫家信的教師。

至於以後還會寫多久,能寫多少封,田麗沒有具體的規劃。她說,只要自己還是一個教師,班上的孩子就都是自己的孩子,家長們也還是自己的“學生”,她曾和孩子以及家長們有一個關於“幸福班”的約定,這些信,要等到以後各自坐在輪椅上慢慢看……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