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老人出現這3種現象,預示“情況不妙”,子女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老人出現這3種現象,預示“情況不妙”,子女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母親說她身體沒事,讓王林去忙自己的事,不要耽誤了工作,他相信媽媽的話就去了外地,錯過了最後的陪伴時間。還有的老人經常說一些比較奇怪的話,讓子女莫名其妙,這是老人內心對生死已有預感,故此不斷地叮囑子女,希望能在…

原標題:老人出現這3種現象,預示“情況不妙”,子女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對於每個人來說,從出生開始,生老病死註定是一個自然規律,更是人生最無奈的結果,這樣的經歷誰也不能避免。面對最後的結局,無論老人自己是否願意,子女和親人多麼難過,也只能在內心接受這種殘酷的現實。

王林處理好家事回來上班,就像變了一個人,沒有了曾經的意氣風發,神情顯得有些遲鈍。

兩個月以前,他母親突然在家中去世,聽到這個消息時,感覺一下難以接受。他從小跟着媽媽長大,嚐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因而對母親有着深厚的感情。

老人出現這3種現象,預示“情況不妙”,子女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半年以前,身體一向很好的媽媽突然感冒,到醫院看病吃藥之後,很快恢復正常。母親說她身體沒事,讓王林去忙自己的事,不要耽誤了工作,他相信媽媽的話就去了外地,錯過了最後的陪伴時間。

突然接到噩耗後,王林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這樣的痛苦讓他久久不能自拔,像個“祥林嫂”似的嘮叨不停,大家都不理解他的行爲。

其實,大多數老人離開人世,事先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徵兆,子女要有思想準備。

老人出現這3種現象,預示“情況不妙”,子女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第2張

那麼,老人在離世之前,會有哪些特殊的表現呢?

身體突然生病

很多老人身體一向很好,不管是買菜、做飯,還是打掃衛生、做家務等,樣樣都能自己做,有的還能散步、跳廣場舞等,這樣的老人,讓子女非常放心。

如果突然生病,情況就變得非常嚴重,這表明老人的身體沒有想象中的好,其身體機能可能存在較大的問題,甚至會一病不起。

老人出現這3種現象,預示“情況不妙”,子女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第3張

所以,對家有老人的子女來說,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經常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尤其不能忽視那些小病小痛,即便是一個普通的感冒,都可能引發一些併發症,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從而影響其身體的健康。

食慾突然變差

大家都知道,人是鐵飯是鋼,充分說明食慾的重要性。一個人只要有食慾,不管處於什麼狀態下,都能很快從食物中獲取營養,讓身體保持和恢復到正常水平。

如果老人生病後不想吃東西,對任何食物都沒有感覺,尤其是到了“水米不進”的地步,這就表明老人已經時日無多。

老人出現這3種現象,預示“情況不妙”,子女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第4張

此外,還有一種“迴光返照”現象值得警惕,也就是有些病了很久的老人,突然間變得十分清醒,而且特別想吃東西,這並不是老人的病情穩定或者好轉的標誌,而是一種反常現象,說明老人剩下的時間不多,子女不要過於高興,這樣可能因疏忽大意而出現意想不到的事。

常常唸叨以前的“故人”

很多老人在去世前,總會有意無意地看到已經故去的親人,讓子女感覺有些害怕。

實際上,他面前出現的“故人”只是一些幻覺,是身體機能嚴重退化而引起的,並不是真正地看到有這樣的人,也不是封建迷信。

還有的老人經常說一些比較奇怪的話,讓子女莫名其妙,這是老人內心對生死已有預感,故此不斷地叮囑子女,希望能在彌留之際安排好自己的後事。

在這種情況下,子女不要以爲老人是病得糊塗了,也不是在開無聊的玩笑,認真聽清老人的話,才能讓他走得踏實和安心。

子女在與父母相處時,應該怎樣對待老人呢?

多加陪伴

趁老人身體尚好、比較方便的時候,子女要多抽時間陪伴他們,這樣一旦父母有朝一日離開,纔不會讓自己自責和後悔。

老人出現這3種現象,預示“情況不妙”,子女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第5張

即便工作很忙,只要有心總能找時間忙裏偷閒,陪伴在他們的身邊,或者帶老人去檢查身體,關心他們的健康問題,或者在一起吃飯、散步或者購物,滿足父母的小小要求和願望,既可以體現自己對父母的愛,也能盡一點孝心和責任。

與老人談心

父母年齡慢慢變老以後,不僅身體會出問題,內心也會展現出脆弱的一面,就像小孩似的產生依賴心理。

作爲子女,一定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要麼經常與他們一起聊天,講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和感興趣的話題,或者自己的工作情況,不能表現出急躁和不耐煩。

讓父母開心,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同樣也是一種盡孝的表現。

老人出現這3種現象,預示“情況不妙”,子女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第6張

聽老人的話

有人說,孝順最重要的是“順”,也就是聽老人的話。老人的話不是無緣無故的,是他們多年生活經驗的總結,也是對子女的關心和殷切希望。

因此,子女要多聽父母的話,順從他們的心願,特別是要留心老人最後的安排,儘量滿足他們的心願。

哲人說,子欲養而親不待。

儘管對老人依依不捨,但誰也無法抗拒那一天的到來,面對生死,人們只能被動和坦然地接受。

因此,與其在老人離世後再內疚和自責,不如珍惜眼前的時光,把握最後的機會,聆聽老人的安排,陪伴在他們的身旁,讓自己的人生無怨無悔。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