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乳糖不耐受是什麼?爲啥中國寶寶自帶乳糖不耐受基因?

乳糖不耐受是什麼?爲啥中國寶寶自帶乳糖不耐受基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乳糖不耐受是什麼?很多媽媽疑惑關於寶寶乳糖不耐受的問題,寶寶乳糖不耐受,是不是要吃一種叫“乳糖酶”的東西?寶寶吃了是不是就不拉肚子了?

其實,在沒有弄清狀況時,我們首先要排查一下是不是有其他狀況,不一定是乳糖不耐受,也可能是寶寶過敏了。

因爲網絡一直流傳,中國人自帶乳糖不耐受基因,所以媽媽也很擔憂寶寶喝奶拉肚子,也是“基因”在作祟。

實際上,先天自帶乳糖不耐受基因的人很少,大多是後天“自廢武功”!

先來說說乳糖不耐受是什麼?

乳糖不耐受是指,由於腸道里乳糖酶分泌不足,不能完全消化分解牛奶中的乳糖所導致的。

這麼說,爸爸媽媽是不是感覺很抽象啊,沒關係,我一步一步給大家分解。首先,我們肯定要知道“乳糖”是個什麼鬼?既然不耐受,那就不吃含它的不就行了?

其實乳糖是糖類的一種,是寶寶生長髮育的主要營養物質之一,它對寶寶器官、神經、四肢、肌肉等各方面發育都是必需的,特別對爸爸媽媽關心的“智力”尤爲重要哦~

所以說,不吃是不行的,因爲就連媽媽的母乳裏都含有“乳糖”,如果不吃,寶寶的營養哪兒來呢!(不要以爲換成配方奶就行了,一樣有乳糖~)

既然乳糖對寶寶生長如此重要,可寶寶又吃不得,怎麼辦啊?

很簡單,找“乳糖酶”啊!

乳糖酶是我們腸道里友好的朋友,存在於小腸粘膜表面,尤其是空腸和迴腸粘膜刷狀緣表面,但是,對於乳糖來說,乳糖酶就是天敵,阻礙它幹壞事的人!

爲什麼這樣說呢?

就像貓和老鼠這對天敵,每次老鼠見到貓跑的比什麼都快,一樣的道理,乳糖酶就是乳糖的天敵,見一次逮一次,因爲它強大的能力分分鐘就可將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使我們的身體順利吸收利用,這也就意味着乳糖無法在寶寶的腸道里作怪啦!

(葡萄糖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能量來源;半乳糖則是大腦和粘膜組織代謝時必需的糖,與嬰兒大腦的迅速成長有密切聯繫。)

乳糖不耐受是什麼?爲啥中國寶寶自帶乳糖不耐受基因?

大多數寶寶一生下來腸道里就有乳糖酶,所以,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情況是很少滴。

因爲,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發生率與種族和遺傳有關,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真正的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發生機率很低,非常罕見,迄今爲止報道例數也不多。

當然,聽到“先天”這個詞,很多爸爸媽媽一下就否決了,畢竟這個是和遺傳掛鉤的嘛~既然都是正常的,但寶寶就是乳糖不耐受,這個是啥原因啊?

要知道,除了先天性乳糖酶缺乏,還有原發性乳糖酶缺乏、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哦~

這就給大家一一道來~

原發性乳糖酶缺乏

這個原發性乳糖酶缺乏,主要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體內的乳糖酶活性就會逐漸下降或消失(大多數人的乳糖酶活性持續至2~15歲),開始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這種情況的發生率與種族和地區、年齡等因素相關。

在生活中,我們寶寶常常出現的乳糖不耐受並不是這個哦,是另一種。

且來看看它是誰!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

它就是引發寶寶乳糖不耐受的“兇手”啦!

如果寶寶是因腸炎或輪狀病毒感染等原因而導致的腹瀉,拉肚子就會持續很長時間。

腸道粘膜表面的乳糖酶就會慢慢丟失,最終造成乳糖酶不足。(而且,腹瀉症狀越重,乳糖酶丟失得也就越嚴重。)

乳糖酶不足時,那麼乳糖這個“小朋友”在腸道里就要作威作福了,經常搞些小動作,使部分乳糖被結腸菌羣酵解成乳酸、氫氣、甲烷和二氧化碳,只要寶寶吃了奶或者含有乳糖的東西,就無法消化,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繼而導致腹瀉。

乳糖不耐受是什麼?爲啥中國寶寶自帶乳糖不耐受基因? 第2張

這時,如果我們不做其他處理,只是等待腸道自行恢復到能夠分泌足量的乳糖酶,使腹瀉情況逐漸好轉,一般需要2周~2個月。

但是寶寶總不能不吃奶,因此,乳糖不耐受時的飲食指導就非常重要。

請出“乳糖酶”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們需要讓乳糖酶來治治乳糖。

所以,在寶寶喝母乳的時候,先添加乳糖酶,這樣乳糖就會服服帖帖不敢鬧啦!就像寶寶不聽話,一看爸爸媽媽嚴肅的臉色自然就乖啦!

如果是配方奶餵養的寶寶,媽媽可以在每次配方奶餵養前添加乳糖酶,或者換用無乳糖配方奶(即腹瀉奶粉),但爸爸媽媽需要諮詢醫生,醫生會根據寶寶情況給予指導的。

乳糖不耐受是什麼?爲啥中國寶寶自帶乳糖不耐受基因? 第3張

還有就是限制含乳糖的食物

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要注意多回避含有乳糖的食物,這些食物多爲乳製品啦!

比如:常規牛奶、低脂乳、常規酸、低脂酸乳、奶油等。

乳糖不耐受是什麼?爲啥中國寶寶自帶乳糖不耐受基因? 第4張

雖說限制乳製品可以避免寶寶腹瀉、脹氣等,但長期限制乳製品,寶寶會有缺鈣的風險,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補充鈣營養哦~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