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一叢花今年春淺侵年翻譯

一叢花今年春淺侵年翻譯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叢花今年春淺侵年翻譯,這是宋代詞人蘇軾在密州任知州時詞一個春天寫的一首詞,詞中作者抓住“初春”和病癒初起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從而表現出了詞人初春病癒後既喜悅又疏慵的心緒。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一叢花今年春淺侵年翻譯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原文: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 朝來初日半含山。樓閣淡疏煙。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拼音解讀

jīn nián chūn qiǎn là qīn nián 。bīng xuě pò chūn yán 。dōng fēng yǒu xìn wú rén jiàn ,lù wēi yì 、liǔ jì huā biān 。hán yè zòng zhǎng ,gū qīn yì nuǎn ,zhōng gǔ jiàn qīng yuán 。 cháo lái chū rì bàn hán shān 。lóu gé dàn shū yān 。yóu rén biàn zuò xún fāng jì ,xiǎo táo xìng 、yīng yǐ zhēng xiān 。shuāi bìng shǎo qíng ,shū yōng zì fàng ,wéi ài rì gāo mián 。

翻譯:

今年的春天來得早,天氣還很寒冷,美麗的春天依然被冰雪覆蓋着。不光春天來得遲,它託東風帶來的消息也被人們疏忽了,只在柳樹、花朵上顯露出了些許春意。不過初春時節縱然夜寒且長,但畢竟已是大地春回,厚被子蓋着有些熱了,就連那報時的鐘鼓聲也清脆圓潤起來。

早上起來太陽初生,被山遮住了一半,遠處的樓閣籠罩在淡淡的霧氣之中。春天已到,人們開始計劃着外出踏春了,想必郊外的桃花杏花已經爭相開放了。我因爲生病沒有心情出去遊玩,只想懶散的躺着,一直睡到日上三竿。

註釋:

⑴一叢花:詞牌名,雙調,七十八字,前後段各七句,四平韻。康熙詞譜載此調只有此體,宋詞俱照此填,惟句中平仄小異。

⑵春淺臘侵年:在陰曆遇有閏月的年,其前立春節後較遲。春淺,春天來得早。臘侵年,因上年有閏月,下年的立春日出現在上年的臘月中。臘,歲終之祭,祭日舊在冬季後約二十多天,稱爲臘日。

⑶春妍:妍麗春光。

⑷東風有信:曹鬆《除夜》:“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東風,春風。

⑸衾(qīn):厚被。

⑹清圓:聲音清亮圓潤。

⑺尋芳計:踏青遊覽的計劃。

⑻少悰(cóng):少樂趣。

⑼疏慵(yōng):疏懶;懶散。

一叢花今年春淺侵年翻譯

賞析:

此詞抓住“初春”和病癒初起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寫詞人初春病癒後既喜悅又疏慵的心緒。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二句,寫春寒猶重,而用臘侵、雪破錶述,起筆便呈新奇。“東風”二句進一步刻畫“今年春淺”的特色——不光春來得遲,而且即使“有信”也“無人見”,春天只“柳際花邊”露了此“微意”。這既表現了這年初春的異常,同時也暗中透露了詞人特有的乍覺乍喜的心情。此處“微意”和“柳際花邊”啓人聯想,含蘊深細,極見個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悅心情:初春時節,縱然夜寒且長,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曖”了,就連那報時鐘鼓,也覺其音韻“清圓”悅耳。“寒夜”以下三句,感覺兼有想像在內。其實並不必真暖和,卻彷彿暖和了,暮鼓晨鐘其實也還是平常的聲音,卻彷彿格外清圓了,寫早春極細。這和下片“初日”“樓閣”句並用杜甫《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復有樓臺銜暮景,不勞鐘鼓報新晴。”浦起龍《讀杜心解》卷四之一:“舊注,俗以鐘鼓聲亮爲晴佔。”亦與此詞意合。至此,初春乍覺而興奮之情,極有層次、極細膩地刻畫了出來。

下片前二句寫初春晨景,仍貼合着“病起”的特殊景況,只寫樓閣中所見所感,“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景象雖不闊大,但色調明麗,充滿生機,清新可喜。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實描繪,又符合作者獨特的環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說到遊人郊苑尋芳,進而聯想到“小桃杏應已爭先”。“爭先”即先於其他花卉而開放,此處只說推想,未有實見,還是緊扣“初春病起”的獨特情景落筆,寫得生動活潑,意趣盎然。這四句與上片前四句寫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敘事兼寫景,景是出以虛筆;下片四句寫景兼敘事,景則有實有虛。這樣不但避免了重複呆板,同時也符合詞人病起遣興的邏輯。上片寫日出之前初醒時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辭,病起逢春,自然興奮愉悅;下片寫日出之後,見到明麗的晨景,故以實筆描畫,這既合乎情理,又爲下文蓄勢。詞人由眼前景,自然會聯想到尋芳之趣,聯想到樓閣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應也“作尋芳計”。

最後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陡然逆轉,與前景前情大異其趣。這曲折的波瀾,實際上卻仍是緊扣“病起”二字。因爲儘管春回大地,而病體方起,畢竟少歡樂之趣。“疏慵”對“少悰”,“愛眠”應“衰病”,“日高眠”合“尋芳計”,這樣上文逢春情緒到此處一跌。這種心理上的變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對此,此詞表現得刻細膩,真切動人。

清人黃子云說:“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僞。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野鴻詩的》)蘇軾這首詞恰是“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筆一下之“景”,無論爲虛爲實,“無不真”;筆下之“情”,無論是喜是優,“無不誠”,這原因就在於他抓住“初春”“病起”這一事的特殊情景,寫出了作者的個性、襟懷和心緒。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