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送王昌齡李頎鑑賞解析

送王昌齡李頎鑑賞解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送王昌齡李頎鑑賞解析,這是唐代詩人李頎寫的一首五言排律,詩中首尾呼應,很好的抒寫了作者對王昌齡的離別之情和不捨之意。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送王昌齡李頎鑑賞解析

送王昌齡

唐-李頎

漕水東去遠,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數千裏,中無蒲稗生。

夕陽滿舟楫,但愛微波清。

舉酒林月上,解衣沙鳥鳴。

夜來蓮花界,夢裏金陵城。

嘆息此離別,悠悠江海行。

翻譯:

漕水向東流去,送別朋友,在這黃昏時分,頓時愁情滿懷。

我久久逗留在這野外的寺院,走出寺院,發現夕陽已經照着孤山。

向前望,數千裏之中,沒有蒲草和稗草。

夕陽照在舟楫上,只見水面清澈,微波盪漾。

舉酒道別,月亮已升至樹梢;解衣入睡,沙灘上水鳥鳴叫。

今夜我在這寺廟,夢中和你在金陵城相見。

想起此次別離我就嘆息不已,想着你一路遠行,漂泊於悠悠江海之中。

送王昌齡李頎鑑賞解析

註釋:

王昌齡(約698-757):唐京兆(今陝西西安)人。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雲:開元二十八年(740)冬,王昌齡出爲江寧丞,次年由長安赴江寧途中,在洛陽停留數月,與劉晏、綦毋潛、李頎等人有密切交往,有《洛陽尉劉晏與府縣諸公茶集天宮寺巖道上人房》、《東京府縣諸公與茶毋潛李頎相送至白馬寺宿》詩,後詩寫道:“南風開長廊,夏夜如涼秋。”該詩作於開元二十九年夏,則李頎送王昌齡詩亦作於此時。此詩作於洛陽。

漕水:運糧的水道。

淹留:長期逗留。

蒲:香蒲,叢生水草。稗:稻田雜草,似禾。

沙鳥:棲息於沙洲之水鳥。

蓮花界:謂寺廟。沈佺期《奉和聖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制詩》:“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官。”

金陵:即唐之江寧,今江蘇南京。三國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樑、陳皆建都於此,爲著名古都。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用形象的暮景,表現抽象的離情,非常獨到。

詩的開篇交代時間爲傍晚,地點爲洛陽的漕水;“送君”二字,則點明題目是送別題材。“暮情”二字,領起全篇,接下來的十句,通過層層鋪寫出暮景,表達了自己的惆悵之情。“舉酒林月上”,表達出縱然良辰美景、奈何光陰似箭的惆悵。最後兩句充滿深情,“嘆息此離別,悠悠江海行。” 想起此次別離,作者便嘆息不已,朋友一路遠行,即將漂泊於悠悠江海之中,卻不知何時才能再次重逢。

這首送別詩層次分明,意象豐富,充滿深情厚誼。作者開篇以一個“暮”字領起,然後通過夕陽微波、月上鳥鳴,以及夜來花界、夢裏金陵,等各種暮景進行烘托,如此點染手法,使得全文意境幽淡,雖然不提一字不捨,但朋友間的深情卻溢滿詩行。

作者還非常注意首尾呼應,結尾以景語結束全篇,用“悠悠”二字,再次點明別離之情,更有力地渲染出自己的真摯情感。李頎的這首佳作,情感深摯,王昌齡讀了也很感動,後來還寫詩相贈。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