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寶寶幾歲說話正常 寶寶說話晚的原因有哪些

寶寶幾歲說話正常 寶寶說話晚的原因有哪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傍晚,我帶着2歲多的女兒到樓下去散步,碰到一個久未碰面的老同學。女兒平時性格外向,看着年齡跟我差不多,就直接甜甜地喊了聲“阿姨”。寶寶幾歲說話正常? 寶寶說話晚的原因有哪些?

昨天傍晚,我帶着2歲多的女兒到樓下去散步,碰到一個久未碰面的老同學。女兒平時性格外向,看着年齡跟我差不多,就直接甜甜地喊了聲“阿姨”。

寶寶幾歲說話正常 寶寶說話晚的原因有哪些

老同學很是驚喜,直誇她嘴甜,但也同時憂心地皺起了眉。

原來,她的女兒比我們只小了兩個月,但到目前爲止還不怎麼會說話。看着其他比她還小的小朋友一口一句“喝水”、“燈燈”、“菜菜”,而女兒除了簡單的“爸爸”“媽媽”外,其他均是用手指,就是不肯用嘴說,她更是愁得不行。

其實,我同學的情況在我們身邊還真是不少見。

比如:“我們1歲9個月只會說媽媽爸爸拜拜,但什麼都聽得懂”、“2歲了,啥都懂,就是不肯說,急了就只會哭”等等之類,急壞了不少父母。

其實,寶寶說話,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實裏面大有文章。

寶寶幾歲說話算正常?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6-7個月就會無意識地叫“爸爸”、“媽媽”。到一歲左右,孩子會逐步地說些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發音的詞,比如“菜菜”、“燈燈”。到了兩歲,孩子就可以說出一些簡短有“難度”的詞,比如”吃飯”、“上班”等。

但這不是絕對的,而是一個參考值,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因人而異,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些,都屬正常。

但如果寶寶到了2歲以上還完全不說話,那就要引起重視了。可以帶着孩子去醫院進行診斷,儘量排除以下這幾個病因:

1、如果2歲後還聽不太懂大人說的話,可能是聽力受損

在1-2歲期間,是嬰幼兒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這個階段聽力受損,孩子接收不到任何語言刺激,將會導致語言發育障礙。

一般情況下,在新生兒出生後的42天,醫院都會對寶寶進行聽力篩查,那個時候就可以初步判定寶寶是否患有先天性的聽力障礙。

但有一部分孩子在出生時聽力是正常的,在後來的疾病、部分藥物等影響下,導致聽力受損,進而影響語言發育。

如果平時寶寶聽到巨大聲響時沒有反應,或在他看不見父母的情況下,父母呼喊他的名字,寶寶也沒有反應時,家長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那可能就是一個明顯的聽力受損信號,需儘早帶去醫院檢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2、自閉症

雖然很多父母都不願意往這方面想,但近幾年來,患自閉症的幼兒越來越多。它是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的疾病。

在現在的醫學上認爲,自閉症的病因很複雜,可能跟基因和遺傳有關。通常會表現出只喜歡一個人獨自玩耍,缺乏與他人甚至父母之間的目光對視,或者一直說着無人能懂的“外星語”,極少具有交流性質的主動語言等等。概括爲一句話:要麼不說,要麼亂說。

如果孩子到了2歲以上還遲遲不肯說話,又伴隨着這些症狀,那麼,家長就有必要帶着孩子到醫院跑一趟,儘量排除那個“萬一”。

孩子沒毛病,但就是不願意說話是爲什麼?

在我們身邊,因身體出現問題而遲遲不肯說話的孩子畢竟是少數,但爲什麼就是說話那麼晚呢?其實,原因還是在我們家長身上。

1.帶的人太溺愛了

這個看起來很普遍的現象,也正是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最大原因。

“孩子的需求要儘量滿足”成了不少家長的潛意識心態,尤其是隔代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是如此。寶寶不需開口,用手一指,甚至是一個眼神,家長就心領神會,拿起杯子、蘋果等遞給寶寶。

長此以往,寶寶從潛意識裏覺得不需要用語言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缺少了語言輸出的鍛鍊機會,自然會在語言發展方面慢一些。

2.家裏“語種”多,寶寶凌亂了

現有很多家庭的地域跨度挺大,家裏出現多種方言也成了必然。

有研究指出,講兩種以上的方言家庭的孩子,比單講一種語言的家庭孩子更多地出現發育性語言障礙,且以2-3歲年齡的兒童較爲突出。

家裏語言多,同一件物品有兩種以上的稱呼名,這樣的語言環境可能會造成孩子語言表達出現混亂,對發音辨別能力造成影響,造成孩子想表達的時候思維混亂,讓孩子很難開口表達。

3、與孩子語言交流太少

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階段,有不少父母會覺得跟寶寶說話他也聽不懂,和“自言自語”差不多,所以他們就不太願意和孩子講話,或講得比較少。

其實不然,在孩子出生後,他們的大腦就一直在接收各方面的刺激,進一步發育。

和出生後不久的孩子進行對話,其實更多的是爲了讓寶寶的大腦受到刺激得到快速的發育生長,而並非只是爲了讓他們“能聽懂”。

我們應該怎麼辦?

排除個別孩子的身體上的病因,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爭取讓寶寶早點開口說話呢?

1、儘量“逼”孩子講

很多父母疼孩子疼得不行,覺得他如果不願意說那就算了,反正知道他的意思就行了。可是,孩子如果不說出來,又怎麼能鍛鍊語言的快速發育呢?

曾經我聽過一個朋友的“狠”招,女兒想喝水,直接“嗯嗯”地用手指着水杯。我朋友假裝沒看懂,故意指着旁邊的鍋說“什麼?你說什麼?是這個嗎?媽媽沒聽懂?”她女兒急得直襬手,她又堅持:“什麼?媽媽真的沒聽懂?你說嘛,到底是什麼?”最後,僵持了足足十分鐘!我朋友在這期間故意一臉懵,最後女兒終於被“逼”着說出了“水”。

我朋友欣喜萬分,上前一頓鼓勵:“哎呀,原來你要喝水啊,寶寶你真棒,你會說“喝水”了。”

一旦孩子說出那個詞後,你一定要記得鼓勵孩子,他們會發現,原來,用語言可以比用其它方式更有效地表達他想要的,他們自然會懂得多說話來交流。

2、起初,把家裏的方言儘量統一成一種語言

如果家裏的方言有很多種,那不妨統一用普通話來和孩子交談,讓普通話作爲孩子的啓蒙語言。

當寶寶能對啓蒙語言能基本熟知和交流時,再可考慮慢慢添加其他方言,這樣也不妨礙和寶寶之間的正常交流。

3、多和孩子說話

這一點可謂是相當重要。在孩子出生後,就可以和他多“嘮叨”,比如他躺在牀上時,“寶寶你醒啦,今天的天氣很不錯哦”、“呀,你是不是拉臭臭啦?不要急啊,媽媽給你換尿褲”等等之類。

我和身邊說話比較早的小寶寶們的爸爸媽媽交流,他們有共同的“經驗”,從孩子出生開始,大人就有意識地和他們說話,把寶寶當做會說話的人來交流。

一般這樣對待寶寶,他們都會較早地開口說話,因爲大腦中控制語言表達的神經區域受到了足夠的刺激,發育得會更快。

最後,我必須得鄭重地對說話較晚寶寶的寶爸寶媽提一句:千萬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逮到誰就說“我們家孩子就是還不會說話”。

大部分說話晚的孩子都是“說得少”,不是完全不會說,也完全能聽得懂和家長之間的交流。你若一直強調他們“不會說話”,他們心領神會,自己給自己貼上了“我就是不會說話”的標籤,到時候,心裏想說話的念頭少了,想要寶寶開口說話就更難了。

孩子語言表達這一關,確實需要寶爸寶媽們的關注,更需要父母細心的觀察和正確的引導。

排除疾病因素,觀察他的語言理解能力,耐心並主動地和寶寶多交流,孩子不知不覺就會多開口說話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