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蠶的手抄報圖片大全】三年級關於蠶的手抄報

【蠶的手抄報圖片大全】三年級關於蠶的手抄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蠶的基本介紹


蠶(學名:Bombyx mori)是鱗翅目的昆蟲,絲綢的主要原料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原產中國,華南地區及臺灣俗稱之蠶寶寶或娘仔。

家蠶的英文名爲“silkworm”(意爲“絲蟲”)是因爲它用絲織繭。繭是由一根300-900米長的絲織成的。現如今我國繭絲綢產量與出口量均佔世界總量的70 % 以上, 已成爲可以主導世界繭絲價格走勢的繭絲綢大國。

下面介紹一下蠶種、蟻蠶、蠶蛹、蠶蛾的形態及桑蠶的生長特點。

蠶卵: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粒細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1700~2000粒蠶卵重約1克,直徑0.2cm。蠶卵的顏色,剛產下時爲淡黃色或黃色,經1~2天變爲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經3~4天后又變爲灰綠色或紫色,便不再發生變化,稱爲固定色。蠶卵外層是堅硬的卵殼,裏面是卵黃與漿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攝取營養,逐漸發育成蟻蠶,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後變成白色或淡黃色。

一齡 四至五天;二齡 三至四天;三齡 四天;四齡六天;五齡 七至九天;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 三至五天。

蟻蠶:蠶從蠶卵中孵化出來時,身體的顏色是褐色或黑色的,極細小,且多細毛,樣子有點像螞蟻,所以叫蟻蠶。蟻蠶長約2毫米,體寬約0.5mm,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後,經過2~3小時就會進食桑葉。

蠶的眠性:蠶寶寶

食桑量極大,因此,長得很快,體色也逐漸變淡。但它的食慾逐漸地有所減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絲,將腹足固定在蠶座上,頭胸部昂起,不再運動,好像睡着了一樣,稱作“眠”。眠中的蠶,外表看似靜止不動,體內卻進行着脫皮的準備,脫去舊皮之後,蠶的生長就進入到一個新的齡期,從蟻蠶到吐絲結繭共蛻皮4次。具有眠性是蠶的生長特性之一,眠性是蠶的遺傳性狀,同時也受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國飼養的蠶屬四眠性品種。

蠶齡:又稱齡期,表示蠶寶寶處於某一個發育階段。從蟻蠶到第一次蛻皮爲第一齡;眠起後進入第二齡;再次蛻皮後進入第三齡;第三次蛻皮後進入第四齡,第四次蛻皮又稱大眠。大眠後就進入第五齡,五齡的蠶寶寶長得極快,體長可達6~7cm,體重可達蟻蠶重量的1萬倍左右。

熟蠶:蠶寶寶到了五齡末期,就逐漸體現出老熟的特徵:先是排出的糞便由硬變軟,由墨綠色變成葉綠色;食慾減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虛,胸部呈透明狀;繼而完全停食,體驅縮短,腹部也趨向透明,蠶體頭胸部昂起,口吐絲縷,左右上下襬動尋找營繭場所,這樣的蠶就稱爲熟蠶。

成蟲期結繭:人們把熟蠶放在特製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蠶便吐絲結繭了。

結繭可分爲四個過程:1.熟蠶先將絲吐出,粘結在蔟器上,再吐絲連接周圍蔟枝,形成結繭支架,即結繭網。繭網不具備繭形,只是一些鬆軟凌亂的繭絲層,以作爲結繭的支架。2.蠶結制繭網後,繼續吐出凌亂的絲圈,加厚繭網內層,然後以S型方式吐絲,開始出現繭的輪廓,叫做結繭衣。繭衣的絲纖維細而脆,排列極不規則,絲膠含量也多。3.繭衣形成後,繭腔逐漸變小,蠶體前後兩端向背方彎曲,成“C”字型,蠶繼續吐出繭絲,吐絲方式由S形改變成∞形,這就開始了結繭層的過程。4.當蠶由於大量吐絲,體軀大大縮小時,頭胸部擺動速度減慢,而且沒有一定的節奏,吐絲開始顯得凌亂,形成鬆散柔軟的繭絲層,稱爲蛹襯。

蠶蛹:蠶上蔟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蠶蛾(成蟲):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複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三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爲外生殖器。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蠶的手抄報圖片大全】三年級關於蠶的手抄報

手抄報二:蠶蛾介紹

蠶蛾是昆蟲的一種,原產中國,馴化在室內飼養,故又稱家蠶。養蠶和利用蠶絲是人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已有記載,至少在3000年前中國已經開始人工養蠶。公元551年,有兩個外國修道士把蠶繭帶到歐洲。蛾體中型,雌、雄觸角皆爲櫛齒狀,雄性櫛齒略長;喙退化,下脣須短小,無單眼,體翅灰白色,翅脈灰褐色。蠶吐絲結繭時,頭不停擺動,將絲織成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字形絲圈。每織20多個絲圈(稱一個絲列)便動一下身體的位置,然後繼續吐織下面的絲列。一頭織好後再織另外的一頭,因此,家蠶的繭總是兩頭粗中間細。家蠶每結一個繭,需變換250~500次位置,編織出6萬多個8字形的絲圈,每個絲圈平均有0.92cm長,一個繭的絲長可達1500~3000m。絲腺內的分泌物完全用盡,方化蛹變蛾。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爲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爲20~30℃。

蠶的一生經過蠶卵—蟻蠶—熟蠶—蠶繭—蠶蛾,共五十多天的時間。

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爲"蟻蠶",身上長滿細毛,約兩天後毛即不明顯了.蟻蠶出殼後約40分鐘即有食慾,這時就要開始餵養過程了。

五齡幼蟲需二天二夜的時間,才能結成一個繭,做繭的絲竟然可以抽到長達1.5km長!蠶在繭中進行最後一次脫皮,成爲蛹。約十天後,羽化成爲蠶蛾,破繭而出.出繭後,雌蛾尾部發出一種氣味引誘雄蛾來交尾,交尾後雄蛾即死亡,雌蛾約花一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家蠶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發育。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古人食稻而祭先穡,衣帛而祭先蠶。”

雄蠶吐絲多

白胖胖的蠶寶寶着實惹人喜愛。這不僅僅是它潔白乾淨,更重要的是它能將桑葉轉化爲潔白的蠶絲。養蠶人喜歡多養雄蠶,是因爲雄蠶比雌蠶產絲量多,而消耗的桑葉又比雌蠶少。爲什麼雄蠶吃的少卻吐絲多呢?這還要從蠶的特性說起。雄蛾在成蟲期生活的時間比雌蛾短,它們一般在與雌蛾交尾後就會死亡。而雌蛾在交尾後,要產出大量的卵。無論是雄蛾還是雌蛾,都是不吃也不喝的,靠體內積累的物質維持生命。雄蛾體內積累的物質少,雌蛾體內積累的物質多;因爲雄蛾交尾後即死去,而雌蛾在較長時間裏產卵延續種族。雄蠶生殖腺發育所需物質的量較少,不像雌蠶需在體內貯存卵粒所需的物質;因而雄蠶能將較多的物質轉化爲絲吐出作繭。

蠶是蠶蛾的幼蟲,絲綢原料的主要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原產中國,主食爲桑葉,也可用鵝菜補充。中國大陸南方及臺灣一般把家蠶俗稱爲蠶寶寶或娘仔。

家蠶的英文名爲“silkworm(絲蟲)”是因爲它用絲來編織自己的繭。繭是由一根長度爲300~900m(1000~3000英尺)連續的絲織成的。

家蠶有很強的食慾。它們晝夜不停地吃桑葉,所以生長得非常快,俗稱蠶食鯨吞。腳部有吸盤,可吸在粗糙的物體上。當它們頭部的顏色變黑的時候即表明它們將要蛻皮。在完成四次蛻皮之後它們的身體會變爲淺黃色,皮膚也變得更緊,這表明它們將會用絲繭來包裹自己,在繭中變態成蛹。

如果允許蛹變態爲成蟲,自然地將繭溶解並鑽出的話,由於繭被它破出洞,絲線將會變短,不能用於紡絲織綢,所以要在其尚未破繭以前將蠶繭放入沸水中殺死蠶蛹,並使得繭易於拆解。家蠶的蟲及蛹可以食用,並有食療功效。

成蟲的蛾不能飛,它又被稱爲“蠶蛾”,只是用於產卵以繁殖後代。一般雌蠶蛾要比雄蠶蛾胖一些。因爲其久遠的歷史和經濟上的重要性,家蠶的基因已成爲現代科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蠶的手抄報圖片大全】三年級關於蠶的手抄報 第2張


手抄報三:蠶的種類

桑蠶

又稱家蠶,以桑葉爲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蠶蛾科,學名Bombyx mori。桑蠶起源於中國,它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爲20~25℃,主要分佈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桑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能吃生菜葉、柘葉、楮葉、榆葉、鴨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其中幼蟲期在適宜溫度條件下,自孵化至吐絲結繭需要22~26d,一條蠶一生約食下桑葉20~25g,一般經四次眠和蛻皮,至生長極度時,體重約增加1萬倍。末齡期的食桑葉量佔其總食桑葉量的85%以上。桑蠶結的繭可以繅絲,蠶絲是優良紡織纖維,是綢緞的原料。桑蠶的蛹可食用,蠶蛾和蠶糞均有綜合利用,是多種化工和醫藥工業的原料。蠶砂枕有祛風降溼、健腦明目等功效。就 2006 年 的生產情況來看 , 我國現有主 要蠶 區 8 個省份 , 分別爲廣西、江蘇、浙江、 四川 、 山東、廣東、重慶、安徽等 , 其產繭量約佔全 國總量的86% ;次要蠶 區有云南、陝西、湖北、江西、河南、山西、湖南等7個省份 ,其產繭量佔全 國總量的13.64 % 。

柞蠶

柞(zuò)蠶,以柞樹葉爲食料的吐絲結繭昆蟲。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ntheraea pernyi。原產中國,發育溫度爲8~30℃,發育適溫爲11~25℃,最適宜的溫度爲22~24℃。主要分佈在中國。在朝鮮、韓國、俄羅斯、烏克蘭、印度和日本等國亦的少量分佈。

柞蠶以殼鬥科櫟屬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葉片爲飼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慄、楓、梨、蘋果等植物的葉子。柞蠶是完全是變態昆蟲,一生中要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形態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經四次眠和蛻皮。每蛻皮1次,遞增1齡。一頭蠶從孵化到5齡老熟結繭需要50d左右,春蠶一生食葉30~35g左右,秋蠶食葉50~58g。其中大蠶食葉佔總食葉量的80%以上。春蠶體重14g,秋蠶21g左右。至生長極度時,分別比蟻蠶體重約增加2000~3000倍。柞蠶繭可繅絲,柞蠶絲是柞綢的原料,柞蠶蛹可食用,並與蛾均是化工、醫藥、食品工業的原料。卵是進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間寄主。

蓖麻蠶

蓖(bì)麻蠶,以蓖麻蠶葉爲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Samia cynthia ricini.蓖麻蠶原產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18世紀開始從印度傳出,中國、美國、斯里蘭卡、馬耳他、意大利、菲律賓、埃及、日本、朝鮮等國先後引種飼養。蓖麻蠶一個世代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卵期經過約10d,幼蟲4眠5齡期爲20d,蛹期約爲20d,完成一個世代經過約爲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時均難孵化,適宜溫度爲25℃左右;幼蟲期在飼養適溫在24℃左右;蛹期的保護溫度以25℃左右爲宜,相對溼度爲75%~90%。至生長極度時,體重7g上下,約比蟻蠶增加5400倍。

蓖麻蠶繭不能繅絲,只能作絹紡原料,紡制蓖麻絹絲。也有與桑蠶廢絲、柞廢絲、苧麻、化纖等混紡的蓖麻混紡絹絲。

其它

木薯蠶

蓖麻蠶以木薯爲飼料時,生產上俗稱木薯蠶。實際就是蓖麻蠶。1956年廣西岑溪縣試用木薯葉飼養蓖麻蠶成功,以後擴大到鄰近縣飼養,在稱木薯蠶。廣東、福建也先後飼養。其習性和特徵均同蓖麻蠶。

馬桑蠶

蓖麻蠶以馬桑葉爲飼料時,生產上俗稱馬桑蠶。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蠶業試驗站用野生馬桑葉飼養蓖麻蠶成功。因稱馬桑蠶。用馬桑蠶飼養比蓖麻葉飼養,蠶的發育慢,全齡要長入2~4d,但繭層重量相同,可達0.34~0.42g。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西、甘肅、陝西等省也飼養過。其習性和特徵均同蓖麻蠶。

惠利蠶

即蓖麻蠶。是蓖麻蠶的音譯名。蓖麻蠶原產地是印度東北部的阿隆姆,當地人稱蓖麻△",日本人將eri-silkworm的"eri"音譯爲"惠利".中國人引進蓖麻蠶時.也稱過"惠利蠶",因"惠利"含義飼養實惠,有利可圖,便於推廣。當時,中國也有人把eri--silkworm譯爲"愛麗蠶"、"伊利蠶"的。

天蠶

以殼鬥科柞屬植物的葉如遼東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樹葉爲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又名山蠶,學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佈於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地。天蠶是一化性完全變態昆蟲,卵期經過270d左右。幼蟲期從孵化到結繭4眠5齡需要50~60d左右,結繭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蟲需要20~30d,暖卵的適溫爲18℃,相對溼度爲75%~85%;羽化時最適溫度爲22~26℃。至生長極度時,體重17~20g約比蟻蠶增加4000倍。

天蠶繭色爲綠色,能繅絲,絲質優美、輕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綠色,並具有獨特的光澤。織成絲綢色澤豔麗、美觀,是高級的絲織品。

琥珀蠶

以楠木葉爲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又稱阿薩姆或姆珈蠶。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ntheraea Assama.主要分佈於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地,適宜生長條件4~25℃,相對溼度爲75%~80%,溫度超過35℃,相對溼度低於65%,幼蟲就難以成活。琥珀蠶能食數種植物的葉子,主食楠木葉,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綠樹葉子,以及含笑屬、樟屬等植物的葉子。屬多化性,一年可收穫4~5次。幼蟲期一般從孵化到結繭需要25~35d,結繭需2~3d,產卵需3~4d,卵期夏季爲7~8d,冬季爲14~15d。

繭色呈金黃色,能繅絲。絲質堅韌帶琥珀光澤,因此稱之爲"琥珀蠶",其織品供製作貴重服飾。

樟蠶

以樟樹葉爲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又稱天蠶、楓蠶、漁絲蠶等。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Eriogyna(Saturnia)pyretoum Westwood。樟蠶主要食樟樹葉,絲質較優,也蛾食楓樹葉、柜柳葉、野薔薇、沙梨、蕃石榴、紫殼木及柯樹葉等,但絲質較差。主要區是中國、越南、印度等國,產量最多的是中國的海南島。樟蠶每年一代,蛹態滯育。成蟲羽化最適溫度爲16~17℃.樟蠶共經8個齡期,全齡約經80d。成熟時雌蠶體重16g,雄蠶10g。飼養樟蠶者一般不讓其結繭,而是在其成熟期時,先將熟蠶浸死在水中,然後用手工將其第2~3腹腳間撕破蠶腹,取出兩條絲腺浸入冰醋酸(濃度2.5%)中,5~7min後,即進行拉絲,可拉長至200cm左右,經水洗後光滑透明,堅韌耐水,在水中透明無影,是最佳的釣魚線。約1000條可拉絲500g,除供釣魚臺外,還可精製成外科用的優質縫合線。樟蠶繭也可繅絲,但數量很少,世界上只有中國生產樟蠶絲。

慄蠶

以核桃葉、板栗葉爲主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Dictyoploca japonicaMoore.分佈於中國、日本等地。主要食核桃、板栗、杏樹、楓楊、桷、櫪、樟、榆等樹葉。食核桃葉的繭重,繭層厚,食棣及板栗葉者較差。在遼寧、黑龍江、吉林、江西、廣西等省,每年完成一個世代,以卵越冬。有野生情況下,幼蟲在5月下旬孵化,4眠或5眠,於6月下旬成熟,經50d左右老熟結繭,繭外觀呈燈籠狀,有大小不等的網眼。結成繭需時2d左右,經3~5d後化蛹,繭可繅絲,也可作絹紡原料,絲質優良。慄蠶也可以從熟蠶腹中取出絲腺,浸酸後拉長作釣魚絲或醫療用絲。

樗(chū)蠶

主食樗樹葉(臭椿),兼食烏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樹葉等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Philosamia cyntia Walker et Fdlker。又名椿蠶、小烏桕蠶。分佈於中國、日本、印度等國。中國分佈在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化性有1化性、2化性以至4化性的。寒冷地區爲1化性、臺灣爲4化性。蠶期30~40d。熟蠶集結2~3片葉吐絲結繭。繭灰褐色、紡錘形、頂端有孔,有細長繭柄,繭重約3g,繭層重約0.3g,繭層率10%~12%。農村一般均繅土絲,織成的綢稱椿綢。

烏桕(JIǜ)蠶

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ttacus atlas。又名大山蠶、大烏桕蠶。分佈於中國、印度、日本、越南等國。中國主要產於廣東、廣西、福建等省。2化或3化,蛹態越冬。4~11月爲飼養季節。食珊瑚樹葉,也食烏桕葉,、牛耳楓、冬青葉等。幼蟲期6齡或7齡,春夏蠶全齡35d左右,秋蠶40d左右。全繭重6.5~10g,繭層重0.9~1.1g,繭層率約10%。繭可紡絹絲,強伸力好,織綢稱"水紬"絹綢。

柳蠶

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一,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ctias selene Hubner。又稱大青天蛾蠶、中桕蠶。分佈在中國、日本、印度等國。中國各地都有。柳蠶1年2~3代(很少4代),以蛹越冬。主要食柳、楓楊、烏桕、樟、泡桐等樹葉。熟蠶在葉片間結繭,繭形大,暗褐色,能繅絲300m以上。

虎蠶

蠶的一種,其蠶長大後,身上會佈滿黑色條紋。老虎蠶通常稱爲“虎蠶”具有攻擊傾向,會攻擊家蠶(蟻蠶),部分虎蠶會將家蠶吃掉,切記勿將蟻蠶家蠶與虎蠶一起養,一般應該將蟻蠶家蠶與虎蠶分開養。

【蠶的手抄報圖片大全】三年級關於蠶的手抄報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