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高情商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

高情商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情商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
  這天張珊下班回家後,女兒小丫從她的書包裏掏出一個日記本給媽媽。張珊想打開日記本,卻發現是個帶密碼鎖的日記本。小丫幫打開鎖後,張珊看見扉頁上寫着“除本人外,禁止亂動”,下面的署名是“Rose"。  “Rose是誰啊?”張珊問  “當然是你的寶貝女兒我呀!”小丫抱着媽媽的肩膀說。  張珊沒想到女兒剛上初中就給自己起了英文名字。起英文名字也不跟我商量商量,真是人小鬼大。張珊心裏雖然有些不悅,但沒有流露出來,這畢竟不是什麼大事。  “你爲什麼一定要買個帶密碼鎖的日記本呢?”張珊問。  “就是爲了不給別人看呀。”女兒沒有覺察到媽媽的表情越來越嚴肅了,繼續撒嬌。  “媽媽也不能看嗎?”  “那當然!”說完,小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  “那在你眼裏,媽媽也成了‘別人’?  “……””小丫不知如何回答媽媽的這個問題。  沉默了一會,張珊坐到了小丫的對面:“小丫,你是不是跟哪個男生好了,不想讓媽媽知道?”  “你亂說!”小丫差一點要哭出來了,拿起日記本,就衝回了自己的房間。  屋子裏變得很黑暗了。張珊沒有想去開燈,更沒有想起身去做晚飯,只是呆呆地坐在那裏。坐着坐着,她突然想哭,感覺自己是個失敗的媽媽,一向乖巧的女兒突然變得那麼陌生了。  “爲什麼孩子會變得越來越陌生?”張珊實在不明白……  其實,對於家長來說,孩子變得越來越陌生是種正常現象。  孩子的成長,不僅是長身體的過程,也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孩子在一天一天地成長,衣服買了沒幾天就開始不合身了,鞋子沒穿幾天就變短了;孩子的聲音也在發生變化……在大多數家長的眼裏,他們關注的僅僅是孩子這種生理上的變化。  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基本上沒有關注到孩子心理上的變化,這種變化不限於孩子因內分泌系統的發展引起的孩子的心理髮展,比如,孩子的情緒開始變得不穩定,個性難以捉摸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社會化的過程,孩子越來越希望表現出自己作爲一個“大人”的價值,他們的自尊心不僅在快速成長,而且變得更敏感,他們更關注別人(特別是異性)對自己的看法。他們對很多問題似懂非懂,但自尊心不允許他們再像小學生那樣直截了當地問家長或老師了,所以,他們心裏的祕密越來越多。  雖然家長對孩子充滿了愛,但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畢竟相差二三十歲,如果說十年是一個代溝的那,那家長與孩子之間至少要差兩個代溝,因而家長與孩子之間溝通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孩子在家長眼裏顯得越來越陌生是種正常現象。  孩子越大,值得家長操心的事也就越多,不僅有孩子的學習問題,而且還有人際交往問題、早戀問題、生活習慣問題,等等。要爲孩子操心,家長就必須瞭解孩子,因此,很多家長都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  “小胖,你今天看起來沒精神,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小丫,你最近老說英語老師的壞話,是不是英語學習出了問題?”  “小胖,你的鞋子子是不是咯腳了?”  一般來說,在孩子身上發生的這類問題,家長都能察覺到。但是,孩子爲什麼不想去學校、爲什麼無緣無故發脾氣,對這種感情上的問題,很多家長無法作出判斷。  隨着孩子漸漸長大,成爲小學生、中學生,他們有很多事情不會再告訴家長了。家長也開始不安起來:“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呢?”因爲覺得不能放任不管,所以家表開始追問孩子。  如果家長問“在學校怎麼樣”,孩子便會回答“沒什麼”,家長要是問“你這是怎麼了”,他們還是回答“沒什麼”。“沒什麼”“沒什麼”,已經成爲孩子應付家長追問的口頭禪。孩子之所以不向家長說心裏話,是因爲他們知道,如果自己認真地回答了問題,家長肯定會責備說:“爲什麼你就不想想辦法呢?”“你自己主動去做不就行了嗎?”所以不如什麼都不說,直接保持沉默。然而,孩子不說話,家長就更着急了。在孩子看來,家長這麼老是這麼追問自己,打探自己的隱私——在很多家長的觀念裏還沒有“孩子的隱私”這個概念——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現。所以,家長追問孩子,只會加深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讓孩子感到厭煩。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變壞,經常偷看孩子的日記,窺視孩子的祕密,結果孩子非常反感,和家長的關係反倒惡化。有的家長還用對小學生的方法來對待初中生,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要孩子順從自己,孩子很有可能變得更加逆反,或者膽小退縮,沒有主見和自信心。  家長不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而感到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長越擔心越不能逼問孩子,更不能不分青紅皁白地命令孩子這樣做那樣做。家長必須學會控制自己,不要質問或盤問孩子,也不要用指示、命令和禁止的語氣跟孩子說話。  對於那些高情商家長來說,他們雖然也擔心孩子,但不會橫加干涉孩子的事情,只在旁邊靜靜地守護,等孩子自己來傾訴。他們會利用自己極強的觀察能力,觀察孩子的需求,儘量創造適合與孩子溝通的氛圍與機會,讓孩子主動開口。  反思:你是否悄悄看過孩子的日記、短信或聊天記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