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媽媽育兒心經之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媽媽育兒心經之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育兒心經之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爲什麼我的孩子總愛玩手機,從來不願意看書?”

“爲什麼我的孩子這麼叛逆,你說什麼,他的回答永遠都是‘不’?”
“爲什麼越是不讓他做的事情,而他越要去做?”
“爲什麼一不開心,他就會大喊大叫?”
這幾位朋友問題中的“孩子”和“他”,都是與優優年齡相仿的小男生。說實話,這些媽媽們的問題,很多也是優優曾出現過的,只是...媽媽一發現問題的苗頭,就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而且...只是媽媽的一些小小的轉變,就可以換來優優大大的改觀。

【蹲下與孩子交談】這一點媽媽有兩方面的體會,一方面則是,很多時候,優優犯了錯誤或做了錯事,如果媽媽站着批評小朋友,優優是根本意識不到的;但如果媽媽蹲下來,拉着優優的手,與優優的目光平視,只需要說一句簡簡單單的“優優,這樣做是不對的”,優優便會很認真地看着媽媽,說“對不起”。另一方面則是,一些需要立馬叫停之事,如果媽媽只是一味地對着優優喊“停下來”、“Stop”,小朋友不但不聽,而且還會做得更歡;但如果媽媽走到其跟前,蹲下來,平視地望着優優,說道“這樣不可以”,小朋友便真的會立馬停下來。

【擺事實與講道理】優優是個吃軟不吃硬的小朋友,一些事情,如果爸爸或媽媽想用簡單的“武力鎮壓”,那是絕對行不通的,一定是要與其擺事實、講道理的。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便是,媽媽每天帶着兩個小朋友去公園散步,該回家的時候,如果媽媽一再要求優優,“走,我們回家”、“不行,現在必須回家”、“不能玩了”......那肯定是無效的,只會換來倔強優優的大哭大鬧或大聲叫喊“不”;而媽媽如果和小朋友好商好量地說,“弟弟餓了,要回家吃奶奶”、“天氣太熱了,我們回家吧”、“媽媽要回家喂弟弟,給優優做飯”......那麼優優一定會非常痛快、而且非常開心地拉着媽媽的手朝家的方向走去。

【提高嗓門之錯誤】偶爾遇到心情有不好或耐性耗盡之時,對於優優的胡攪蠻纏或哭哭鬧鬧,媽媽也會提高嗓門兒,想以自己的聲音蓋過優優的聲音,以此起到壓制的效果,但經過幾次,媽媽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是大錯特錯。由此,優優也開始變得凡事大喊大叫,尤其是弟弟哭了的時候,優優也會衝着弟弟一通大喊大叫。優優這樣對弟弟是不應該,但這“不應該”的源頭還在於媽媽,優優是有樣學樣,也想以自己的聲音壓住弟弟的哭聲呢!事後媽媽做了很深刻的反省,從此以後媽媽是努力再努力,做到不喊不叫、不斷磨練自己的耐心;而優優也由此改變了對弟弟的態度。

【耐心去做每件事】對於兩個小朋友,媽媽真的是很佩服自己的耐心(“育兒路上媽媽請慢下來等等孩子”),而對於爸爸,就沒這麼幸運了,很多時候,爸爸一開始磨蹭,或者說話一開始囉嗦,媽媽就開始不耐煩,不願意再繼續與爸爸同做的事情。以此給優優帶來的壞影響則是,小朋友做事情也會有半途而廢、因爲一點不順而不願意繼續下去的現象,很不利於專注力的培養。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媽媽做了小小的改變,要麼告訴爸爸事情怎麼做更快更好,要麼就什麼也不說地任爸爸繼續下去,再要麼就是晚上睡覺時避開小朋友與爸爸在臥室裏聊。現在想想,優優是個專注力非常強、而且意志非常堅定的小朋友,可能與此也有關係吧!

【放下手機陪優優】電子設備和網絡技術發達的今天,幾乎每個人都被俘虜,在優優還小的時候,媽媽認爲小朋友不懂,於是很多時候趁優優自己玩之時,媽媽看看手機信息,或在電腦上寫寫博客。當時的感覺就是,本來乖乖自己在玩的優優,一見媽媽玩手機,就再也不乖了,哭哭鬧鬧不說,而且總纏着媽媽做這做那的。後來媽媽一想,也是啊,手機剝奪了媽媽對優優的關注,小朋友肯定不開心啦!從此以後,媽媽每天都會將手機放在桌子上,QQ、微信和郵件都關成靜音,唯有電話是音樂(以確保有急事可以找到媽媽),這樣一來,媽媽可以非常專心地陪着優優,或者就是坐在沙發上看書,小朋友也會非常乖巧地自己玩。

【嚴格地遵循作息】想必媽媽們都有相同的經歷,由於種種原因而打亂了小朋友的作息時間和規律,優優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出現過幾次這樣的情況,出去玩晚上回來得晚,認爲小朋友在車上睡了就沒關係,但孰不知,在車上睡着了的優優,到家後從車裏抱出來又醒了,這樣睡眠就被打斷了,不哭不鬧便是幸運;但被打斷的睡眠,會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的情緒,優優一般第二天就會很不開心。經歷了幾次如此的波折之後,每次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外出,都是嚴格遵循小朋友們的作息時間和規律,當然,提前對行程的安排和合理規劃還是非常重要的。

【減少使用否定詞】隨着小朋友年齡的增長,好奇心也不斷增強,於是便出現了很多“這不行”、“那不可以”之事,因此媽媽在生活中也免不了很多諸如“不”、“NO”等的否定詞,往往都是媽媽越是說“不能...”,而優優越是要...。後來媽媽通過讀一些育兒書發現,這是此年齡段小朋友的共性,一來是他們腦子接收信息的能力還有限,不會理解“不”的含義,媽媽說“不要什麼”,他們聽到的、進入大腦的,就是這個後面的“什麼”,而忽略了前面的“不要”;二來也是一種叛逆的表現,媽媽越說不要怎麼樣,小朋友越要怎麼樣,以此來試探媽媽的底線;三來便是小朋友們對於負面的詞彙,都是具有牴觸心理的。瞭解了這些,媽媽便改變了說話方式,與其說“不能在沙發上蹦蹦跳跳”,不如說“到地上來蹦蹦跳跳”,效果真的很不錯,也算是以此而轉變了優優的注意力吧!

媽媽最後語:其實,這些“媽媽的小轉變”和“優優的大改觀”,說白了,也就是育兒路上言傳與身教的力量,媽媽是優優的第一任老師,優優都是在日常生活的不經意間學習,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優優很多問題的根源,其實都在於媽媽,在於那個陪伴他們最多的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