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三類最糟糕的隱性失陪,希望你沒有中槍

三類最糟糕的隱性失陪,希望你沒有中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80%的父母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對孩子已經失陪了

《窮爸爸 富爸爸》一書裏有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有調查顯示,50%的爸爸每週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溝通的時間不超過6分鐘!而現在許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已經失陪了。情形一“我很忙” 每當孩子說:“陪我玩一會好嗎?”家長總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

由於工作壓力大或者生活觀念不同,越來越多的“80後”父母將撫養、陪伴孩子的責任移交給爺爺奶奶等第三方。

情形二“我不懂”

常有家長說:“我不懂怎麼教孩子。”

於是,把孩子送到社會辦學機構學這學那,以爲“投錢”就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情形三“我有陪”只是“陪”在孩子身邊,並沒有用心去關注和參與孩子的活動。

事實上,親子陪伴的價值超過任何教育培訓。對待孩子,僅有物質關懷是不夠的。真誠的陪伴、悉心的關懷更加重要。

三類最糟糕的隱性失陪,希望你沒有中槍類型一看管型陪同:各玩各的,缺乏有效溝通

有不少父母問,自己平時陪孩子(時間)也不少呀,爲什麼孩子還總嫌陪的不夠?陪同不等於陪伴,很多父母雖然和孩子待在一起,但是卻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比如有些父母陪孩子進行戶外遊戲,但只是站在旁邊看着,從不參與孩子的遊戲;有些孩子跟父母溝通時,父母從不搭理或者是答非所問;有些父母雖然隨時帶着孩子,但是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孩子成爲了父母行爲的“旁觀者”……

這種缺乏有效溝通的陪同算不上真正的陪伴,這時,不妨扔掉手機,關掉家裏的電視,哪怕只是抱住孩子轉個圈,追着他跑,扮鬼臉逗他樂,都可以。即使時間再短,也比苦坐在孩子身邊半天強很多。

類型二命令型說教:不停講道理

很多父母難得與孩子在一起,卻藉機不停地講各種各樣的道理,講自己有多麼的辛苦,一切都是爲了孩子,覺得自己說的都是對的。不少家長以爲這樣的話,能激發起孩子積極的生活狀態,卻不知被“內疚和負罪”培養大的孩子最無力。

他們只有自我否定,只有自我糾結和掙扎,沒力氣改變,孩子害怕這樣的“陪伴”。這種用命令說教代替親子陪伴的做法,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孩子會把父母的話當做“耳邊風”,父母說得越多,孩子進步越少。

類型三用物質滿足代替陪伴

不少父母打着“給孩子最好的”爲旗號,拼命工作。偶爾有時間陪孩子,就用豪爽地花錢代替陪伴,不管孩子要的、不要的,都買給他,最流行的名牌、最貴的學校、最貴的老師。用物質滿足來代替親子陪伴,也是當下城市家庭的一種常態。不少父母都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爲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

殊不知,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帶給孩子的心理給養,要比進口的奶粉和品牌服飾重要許多倍。因爲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可以讓孩子變得自信有力量,而且可以讓孩子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變得更有責任心、有夢想、有激情。

別讓隱性失陪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隱性失陪是指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爲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精神上的失陪。具體表現是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性失陪的兒童,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

三類最糟糕的隱性失陪,希望你沒有中槍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親母親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於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最好的陪伴是心靈陪伴,父母與孩子之間要建立以感情緊密聯結爲基礎的良好關係。通過真正的、內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愛、信任和安全感,促進了解、關愛和信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建立的親密關係比“正確”的技巧更爲重要!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提高陪伴質量,不在做隱形父母

究竟什麼樣的陪伴方式纔是高質量的呢?高質量的陪伴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與孩子彼此愉悅地互動——你的眼裏只有他,他的眼裏也只有你,並且彼此都很享受這個"身心在一起"的過程。看到這裏,也許會有家長感嘆:這個要求太高了!我們都很忙,時間和精力有限,怎麼可能如此去陪伴孩子呢?

1全身心投入到與孩子的相處中

哪怕你只有很短的時間待在孩子身邊,也要保證自己能夠不被外界瑣事幹擾。孩子都是敏感的,如果你人在心不在,他很容易有一種挫敗感:“媽媽可能並不是那麼喜歡我,她與我在一起的時候爲什麼想着別的?”他希望在你眼中,自己是最重要的存在。

2讓互動變得更有創意

比如,家長需要做家務,無法陪伴孩子時,何不將其拓展爲一個與孩子“間接聯繫”的遊戲——媽媽當服務員,孩子當顧客,負責提各種要求,指導服務員一項又一項地完成家務。如此,我們與孩子雖然各幹各的,卻也因此連爲一體,自然就各得其所了。

3放下不滿的情緒,卸下心理負擔

有些工作勞累的父母覺得要保障陪伴質量比較困難,因爲他們常常很難調動心理能量來與孩子交流。更多的時候,當你勞累了一天之後回到家中,看到滿地的玩具,煩躁之感便涌上心頭;偶爾控制不住情緒,還會對湊上來的孩子氣急敗壞。

事實上,這種情緒的背後往往隱藏着父母對自己的不滿:原本期待着與孩子溫馨共進大餐,飯後一同散步或者玩耍該多好!然而這個心理預期總是描繪得太完美了,繁忙的工作打亂了計劃,於是每次都沒有精力去實施美好的設想。

其實,你要意識到,與孩子相處不是一張必須要考100分的考卷,很多的時候,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待一會兒,也是很不錯的。學會享受親子時光,不管做些什麼玩些什麼,只要讓自己與孩子在溫馨氣氛中得到愛的滋養,就足夠了。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怎麼能夠少得了爸爸的陪伴,爸爸們,請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