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錯過早期親子共讀,就可能錯過孩子的一輩子

錯過早期親子共讀,就可能錯過孩子的一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我是一名在職語文老師,親子閱讀一直在路上,也呼籲更多的家長來和孩子一起讀。

因爲,錯過了早期的親子共讀,就可能錯過孩子的一輩子。

1孩子可以通過書本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孩子一兩歲的時候,自我意識剛開始萌芽。他對於周遭世界的感知全靠父母的引導。這個時候,多帶孩子旅行,多給他閱讀兒童讀物,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和色彩方面的刺激無疑比只呆在家裏看電視玩平板要好很多。

過度看電視的負面意義是明顯的。花花綠綠的屏幕不斷閃動,大量複製的彩色畫面快速變換,缺乏獨創意義的快餐影視佔據孩子飛速發展的大腦。然而捕捉這些圖像靠的是視覺器官的感知,而不是頭腦的思考。於是,很多孩子變成電視機前的“蘿蔔”,很多孩子沉迷電子遊戲,很多孩子懶得看書,懶得動腦筋,專注變得越來越難。

看書的時候(對於幼小的孩子,應該是“聽書”),孩子可以在一張畫面上停留很久。到底停留多久,都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這就不知不覺在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第一次讀《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時候,熠寶才兩歲多。那時候,他非常喜歡書上小小的蘑菇。那麼親子閱讀的時候,我就不強調情節的連貫性,所以常常讀着讀着,他就會尖叫:“蘑都,蘑都!媽媽,蘑都!”對於小小的他,蘑菇是多麼迷人可愛驚訝的存在!此時的我當然是配合着:“哇,好多好多的大蘑菇!來,我們幫兔子數一數,一共有幾個?”或者,讓他說說蘑菇的顏色,蘑菇的大小,甚至蘑菇的來歷。這些都是親子共讀時候的自然生成,我覺得很寶貴。孩子的每個發現都是他對外界敏感感知的信號,我們都要給予熱情的迴應。

在一張畫面上停留多久由孩子說了算,一本書讀幾次當然也是由孩子說了算。這些都是電視等快餐文化不具有的優勢。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我深以爲然。作者說,

一個孩子能把一本書讀100次以上,將來都不會簡單。

古人也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書不厭百回讀。

錯過早期親子共讀,就可能錯過孩子的一輩子

只要孩子喜歡,我可以爲他讀上無數次。

2愛看書的孩子爲什麼不會變壞

熠寶兩歲多的時候迷戀《抱抱》,《鼠小弟系列》,《考拉寶寶系列》等,三歲多的時候迷戀《老虎來喝下午茶》,《我只愛你》等,最多的時候每天重複要讀十多次。他非常喜歡這幾本書中的主人公如小猩猩、鼠小弟、喝下午茶的老虎、兔子尤西、考拉寶寶等,他們簡直就是他的好朋友。

有一天,鄰居阿婆逮到一隻老鼠,拿給正在院子裏玩耍的孩子們看。孩子們都很高興地跑過去看,看得津津有味。過了一會,阿婆拎着奄奄一息的老鼠向垃圾桶走去。

熠寶看到後嘴巴扁了一下,幾乎要哭出聲來。大家見了都很驚訝,以爲他怎麼了。

我心裏特別明白,因爲熠寶以爲那是他的鼠小弟呢。我連忙安慰他老鼠去那邊找媽媽了呢。他才平復了傷心的情緒。

我不覺得熠寶有些傻氣:對於老鼠這種人人喊打的生物抱有同情。相反,我認爲孩子還小,不應該對萬物生靈有非黑即白的分辨。其實,每種生物都有他存在的意義。愛和善比其他都重要。

早期的繪本親子閱讀,就是爲孩子播下這些美和善良的種子。

3親子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認知力

在圖畫上停留得久會產生神奇的魔力。魔力就是觀察力,想象力,專注力。停留得久,孩子自己可以觀察地更細緻。再經過家長的引導,孩子的觀察就會更有層次,有順序,觀察得也更精準。

很多繪本都暗藏玄機。比如小人兒幫手系列的小人兒,每個衣着顏色不一樣,分工不一樣,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看似鬆散,其實分工有序。作者的圖畫是很有匠心的。當孩子把圖畫和聲音轉化成活動的畫面,配上自己的語言演一演的時候,這在無形中又增強了想象能力。

這裏有個閱讀的小技巧是,給孩子講解繪本,一定要放慢語速,發音要準確,爭取抑揚頓挫,有感染力。這樣,語言的傳遞,是準確而溫暖的。孩子呢,可以通過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在大腦中生成各種美妙的圖景。

所以,我不是建議孩子太早認字,尤其是無意義的識字。認識很多字卻不知道其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的時候,孩子閱讀就會碰到很多困難。因爲他的理解力和文字轉化圖象的能力沒有跟上他的識字水平。學前的孩子,主要還是多聽準確優美的語言,多看精美高水準的畫面。

當孩子在一個畫面上停留了,觀察了,想象了,他的專注力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這些都是有機整體的能力,不存在刻意培養哪方面的先後。

《朗讀手冊》作者吉姆.崔利斯認爲:

幫助孩子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的最好方式是與他一對一地相處,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親子閱讀就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一對一的陪伴方式。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傑羅姆.卡根指出,讀故事給孩子聽,並留意他們聽故事的反應,可以帶來許多好處。所以他強調,如果可能的話,家長最好給每個孩子單獨讀故事聽。

當然,至於如何給孩子選書,如何給孩子唸書,每位家長的水平千差萬別,孩子得到的也是千差萬別。我從來不指責自己的孩子或對他感到焦慮,我常常爲自己感到焦慮。我怕自己對圖畫的鑑賞水平不夠,怕自己的語音存在問題,怕自己選擇的書存在盲點。所以在繪本閱讀的路上,我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希望把最好的最適合的分享給自己的孩子和天下的所有孩子。

4早期閱讀的缺乏在入學後會成爲孩子的懲罰

我從大學開始兼職家教,到現在成爲在職語文老師的十來年時間,教過的成人和孩子不下百來個。有一個三年級的女孩,長得濃眉大眼,非常水靈。她講起自己學校的故事,非常繪聲繪色、眉飛色舞,但是要和她討論下閱讀或者數學的應用題,她就面露難色。

這樣的情況不止她一個,很多三四年級的小孩都會碰到。

因爲在一二年級,孩子們碰到的事物都比較具體,和日常生活經歷聯繫比較緊密。孩子原來的“語言庫”尚且可以應對。三四年級後,具體的語言升級了,變成了抽象術語,而且這些抽象術語遍及科學、語文和數學。這常常導致很多語言機能障礙的學生興趣下降。

全國著名語文老師薛瑞萍認爲:

文學化語言、抽象語言及高級語言能力的缺乏,根本原因在於早期家庭教育的失誤。

熠寶還不到兩週歲的時候,我就帶他出去旅遊,給他讀書,並且用盡量準確的語言表達各種事物。

因爲我希望他不只是知道生活中的常見事物,更希望他能建構一個更寬廣更有趣的屬於他自己的語言世界。

他每學習到一個新詞彙,都會非常興奮。繪本《愛哭的貓頭鷹》上有一幅鹿角甲蟲的插圖,我只給他讀過幾次。有次我帶他去小區公園裏玩,他看到一隻蔫了的甲蟲躺在地上,表現得非常興奮。他拉着一位剛認識的阿姨大叫着:“快看,鹿角甲蟲!”當然,那位阿姨沒有聽懂,一臉懵圈。

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語言密碼。

兒童在三歲左右學會說話,完全能夠使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日常需要。這個年齡的兒童對詞彙有一種特殊的感知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