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比如,一歲的孩子鬧,家長認爲他在跟自己作對,或者認爲是在要挾自己。其實,孩子只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情緒,不會表達而已。你可以逐漸去教他表達,國外甚至有人教嬰兒使用手語,幫孩子溝通。

兩歲孩子鬧,常是因爲他既渴望獨立做事,同時能力有限又做不好,導致有焦慮情緒。兩歲是個小叛逆期和各種敏感期並存的年齡。他現在的鬧,在兩三歲期間還會多次出現,但只要您現在態度平和地跟孩子理性、正向溝通,那麼到4歲,孩子的情緒管理就會做得比較好了。

再如,兩三歲的孩子,看到媽媽手破出血了,漠視走開,媽媽心裏頓時悲從中來,覺得孩子不知心疼自己,是不是該教育教育了。其實媽媽不必傷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看到不幸,會表現出好像自己同樣在體驗痛苦一樣,這是一種移情式喚醒。他們會用離開、漠視,甚至攻擊對方,來緩解自己的這種不適。隨着孩子長大,他才逐漸能做到把這種共情體驗,轉向對痛苦者的關心和幫助。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再比如,有些幼兒家長常說孩子不虛心、逞能、不讓大人教。其實孩子這樣的表現很正常。研究發現,3至5歲的幼兒,通常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他們常覺得自己似乎什麼都能勝任。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人在這個時期需要學習大量的技能,他們的這個心理特點,恰恰是爲了讓他們有學東西的自信!

我們現在常說,教育要順應孩子的生長規律。什麼叫順應孩子的生長規律?就是不超前不滯後,不總是在做錯位的教育。

比如:嬰兒期把孩子交給別人帶、不陪伴,沒有培養安全型母嬰依戀;一兩歲過多立規矩、不顧孩子各種敏感期,爲了培養“品德”而跟孩子無謂地較勁;4、5歲 時,孩子的大腦開始有執行控制能力了,但家長該給的界限卻沒有給,該培養自理能力、讓孩子自由玩和交往,卻不做,因爲重心放在超前學小學知識上了;上學 後,又把孩子的成長、獨立看作失控,越發加緊監控;上大學又去陪讀;畢業又替孩子去相親(這都是在補學前家教落下的課——因爲在孩子幼兒時、交往的窗口 期,我們沒讓他自由交往)……

錯位教育,大人孩子都累!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第2張

養孩子是農活兒,要了解時機、節氣!

所以,我們家長多學習、瞭解孩子的生長規律,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

孩子的時間表

我曾寫過,應該給產婦發個孩子說明書,告知,除了生理髮育規律之外,孩子的心理、行爲的發展都有哪些規律,有怎樣的時間表。

比如:嬰兒期會吃手;1歲多膽小黏人、喜歡微小東西,喜歡鑽進小空間;2歲愛說反話什麼都不行不好、故意尿褲子、生氣了會趴地上打滾蹬腿、還有各種疑似強迫症敏感擔心;3歲有小脾氣、開始享受玩伴;4歲喜歡說臭粑粑、愛比誰大誰小、不認真聽講、不虛心學習、總被告知專注力有問題;5歲話多、愛交往;6歲小叛逆;7歲怕黑怕鬼;8歲在意同伴評價……12歲、18歲獨立;20歲放縱折騰;30歲自信;40接納不惑;70隨心所欲不逾矩……

這條微博好多朋友轉發,家長在轉發時常感慨:“太準了!我孩子真的這樣!”我暗想,當然準了,因爲我女兒是個正常的小孩,您孩子也是個正常小孩。孩子有差異和個性,但共性大於個性。這就如同孩子大致在幾個月時長牙、會走一樣。

關於這些,各種發展心理學教材裏有很多專業研究結果。哈佛大學還曾有專家對此做過一項系統的研究,並把最終結果出版成書,國內也有引進,叫《你的N歲孩子》。有興趣的朋友可找來看看。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第3張

埃裏克森的心理髮展理論

這裏想着重介紹一下著名心理學家、埃裏克.埃裏克森的一個理論。

埃裏克森繼承並發展了佛洛依德的理論,提出一個“人生中的八個危機”的說法。他的這個理論是一種描述性的觀點,不同於現在做科學實驗的心理學研究方法。但不管怎樣,這個理論至今仍然很有地位,其中某些點也得到了實驗驗證。

至少我覺得是很有道理的,值得分享!

他的人生八個危機觀點認爲:“人在其生活道路上面臨八個危機或衝突。每一次的衝突都有其出現的時間,它是由人們在一生中某個特定時間所體驗的生物成熟與社會要求決定的。人必須妥善地處理好每一次衝突,才能爲圓滿解決下一個衝突做好準備。”(《社會性與人格發展》p.45)

具體如下:

0至1歲:其主要危機或衝突,爲信任對不信任。

1至3歲:危機爲自主性對羞愧和懷疑。

3至6歲:主動性對內疚感。

6至12歲:勤奮對自卑。

12至20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20至40歲:親密對孤獨。

40至65歲:繁衍感對停滯。

65歲以後:自我整合對失望。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第4張

以下是我的解讀:

10至1歲

如果這時孩子和最初養育者建立起了安全型的依戀關係,那麼孩子就有了對他人和世界的基本的信任。這是他今後一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

21至3歲

孩子渴望自己做事,自己掌控自己生活,自主。如果不能做,他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有羞愧感。想想有些家長,不讓孩子自己吃飯、自己決定大小便、自己穿衣,然後抱怨各種所謂的吃飯問題、大小便問題……真實的情況是——問題常常就來自家長的過多控制!

我還常聽家長說,4、5歲的幼兒,什麼都不敢嘗試、都覺得沒意思,沒信心做好。這裏當然有性格和其他教養方式的原因,但或許,在3歲前,家長控制過多,給孩子自主、自理機會太少,也是一個因素。

33至6歲

這個年紀的幼兒往往高估自己,他們努力要嘗試各種能勝任和不能勝任的活動。他們的這些大膽探索嘗試的行爲,常會跟外界構成衝突。解決辦法就是,幫孩子平衡好主動性和遵守界限之間的關係。

換句話說,這麼大幼兒要同時發展兩個方面:一個是主動性,我們要給他鼓勵自發、主動去做事的氛圍;另一個是自控,我們要讓孩子清楚怎樣的行爲是可以或不可以接受的,界限在哪裏,他可以怎樣靈活變通。家長要記得兩方面兼顧,缺一不可!

每當我聽到小學生家長聊孩子的問題時,家長說的是小學的問題,我看到的就是上面各時期積累下來的問題!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第5張

比如,跟家長對着幹、寫作業磨蹭、不會玩沒有朋友、不好好聽課、亂花零花錢……實則是:親子關係沒建立好、沒有積極的自我形象(因爲缺乏自主做事的機會,對自己能力和價值有懷疑、有羞愧感)、主動性發展不好所以做事沒有內在動力、沒機會練習自控所以無法適應外界要求……

那小學生的家長該怎麼做?沒有其他途徑——從頭補課!從親子關係、建立相互的尊重信任,以及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開始補。

所以,解決幼兒和小學生的各種問題,不要從對問題的管教入手,因爲問題都是外在表現。忙着救火,就永遠沒有觸及到真正的核心,所以總是不得要領!

46至12歲

這個階段主要危機是勤奮對自卑。上小學的孩子,他們進入一個密集學習各種社會技能和文化知識的時期,並且,這時孩子也越來越在意同伴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如果他們在學校做得不錯,那麼他們就能產生自我確定感。否則,就容易有自卑心理。

想提醒的是,現在有些新派家長,因爲對自己的成長經歷矯枉過正,結果,對孩子的學習持過於寬鬆的態度,給孩子傳達了學習不重要的想法。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第6張

跟小學的孩子可以這樣溝通:

爸媽很重視你的學習;

成績是檢驗指標,目的是提醒哪些需要更多努力;

明確全面發展目標,除了學業和成績,我們還有哪些方面要發展;

確認孩子的優勢;

一起想辦法。

鼓勵小學的孩子在學業上做好,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努力和結果之間的關係,並且在人生的這一階段,繼續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

後面的階段,以後有機會再細聊。

這樣看,我們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或許就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一個人越是在年幼時,他發展的越是他生命內核的 東西。年齡越大,發展的越是外圍、枝節的部分。

各種差異,多源自幼年,之後滾雪球般逐漸增大。正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或者說,這是人成長過程中的馬太效 應——好的越來越好,因爲時間沒有停止下來,一切都是環環相扣、都在持續積累中。

而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幅度,大概也是逐漸在遞減的。上小學後,孩子受同伴影響增大;中學,青春期渴望自主。到了高中後期,你所能做的其實已經不多了,因爲你要爲他成人做準備,你的逐漸放權已經該進行到最後一步了!

所以,幼兒的家長,我們真的好幸運!真要好好珍惜此刻!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第7張

生長痛

春天來了,有些孩子會有生長痛。如果拉大尺度看,在整個人生的歷程中,我們都會經歷一些“人生的生長痛”!

比如,對孩子來說,可能體驗到生長痛的事情有:離乳、自理、入園、分牀、上小學……

現在我們都說,要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與呵護,這當然沒錯。需要提醒的是,家長不能用自己的愛心妨礙孩子的成長。

比如,不同的孩子,可能在不同的月齡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等事情,這是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節奏。同時另一方面,在他已經能做了之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那就要儘量讓他做。

我們允許孩子有各種反覆、倒退,也可以嘗試各種好玩的辦法,幫他自己做到。但我們總體的方向,要是向前的!如果總是你替他做、或者完全不要求,那就妨礙了他的成長。

有時,僅僅是家長自己怕這個生長痛,承受不了,就人爲地給孩子拖延着。

我曾看到國外有資料說,有些心理醫生近些年接待一些比較奇怪的問題兒童,說奇怪,是因爲,這些孩子並沒有經歷各種逆境噩運,沒有被虐待被忽視,他們的痛苦僅僅是教育的問題。具體說,他們沉湎於退化的樂趣,生長停滯。而當家長按照醫生的建議,給他們相應的界限和要求之後,他們的問題行爲就消失了,變得跟正常兒童一樣。

我們可以這樣去想:成長、蛻變的痛苦,爲的是迎來新的快樂與成就。正如,花落,才能結果。這就是自然!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第8張

以爲離乳、入園很難嗎?很痛苦嗎?其實,孩子的身心已經準備好了,他將享受到更多的、更適合他年齡的新的樂趣!

說個極端點的例子。我們都聽說過,一些民族傳統的成人禮,很殘酷。那當然是陋習。它爲什麼存在呢?因爲那時,生存就是殘酷的,這種成人禮也正是爲了讓孩子成長,讓他能生存下去。其意義,換成現代的話就是“什麼時間辦什麼事”。

現代社會,缺乏成長的儀式感,一切都模糊起來,結果,人一方面在喪失童年,另一方面,又總是沒有長大。

總之,還是那句話,養孩子是農活兒!拔苗助長不對,壓住不讓他長,也不對。

結語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但同時,人們又是共性大於個性,有着大同小異的成長路徑。因爲有這些規律,所以發展心理學、教育學等等關於人的研究才成爲可能。

那天看到@佛教微博有句話寫得非常好:“我們都渴望自由,但同時又都在誤解自由。自由不是去打破一切規律的限制,因爲真正的規律是任何人都無法打破的,也是萬事萬物都必須遵循的。真正的自由是順應規律,就像我們的腳穿上合適的鞋子,我們的腳纔是自由的;就像火車行駛在鐵軌上,火車纔是自由的一樣。真正的自由就是這順應規律後的行止無礙。”

在孩子教養上,也是同理!

我們要懷着謙卑與敬畏,多學習、多陪伴、多觀察。

道法自然。

養孩子是農活,請看“孩子成長節氣表” 第9張

當我們順應了孩子的成長規律時,少去扭曲,孩子就可以長得更自然、本色,更健康,他就能發揮出種種潛能,長成他可能的最好的自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