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爺爺奶奶要慣孩子,那就讓他們慣吧

爺爺奶奶要慣孩子,那就讓他們慣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姥爺來北京看小鹿了,也是各種慣,孩子表現出一點點想要某個東西的想法,姥爺立馬滿足。孩子喜歡什麼東西,那個東西便會很快出現在小鹿面前。小鹿有一次在外面尿溼褲子了,姥爺立馬想要給孩子買上一條。當時是夏天,並不冷,一會就會幹了。於是,我也對姥爺說,你太慣着孩子了。

爺爺奶奶要慣孩子,那就讓他們慣吧

不要慣着孩子,爲什麼隔上一代,就行不通了。

自己在新手媽媽狀態之下,爲一些事情焦慮,比如說孩子能不能吃鹽,應該是吃奶粉還是吃母乳,應該給孩子準備什麼樣的枕頭,輔食要怎麼講究?等孩子長大了之後,發現,自己所焦慮的這些事情是多麼的可笑。我們發現,之前我們焦慮的那些事情,不論怎樣做,都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所以,也就有了,頭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的說法。

老一輩人慣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老一輩人經歷的事情,眼裏的案例已經非常多,他們的經歷告訴他們,慣孩子與不慣孩子,並不會給孩子造成多大影響,甚至無影響。

如果你對孩子設立規則,在老人那裏,這個規則行不通,有什麼影響嗎?

事實上,人們一般不會將知識和技能遷移到新的去,除非新的情境與舊的情境很相似。人們通常會認爲,與其墨守成規、莽撞行事,不如假設新的情境有新的規則,並決定新的規則是什麼,這樣會更保險一些。

嬰兒就已經知道,在一個環境中學到的東西,不一定適用於另一個環境。

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琳·羅夫科利爾做了這樣一系列實驗,研究嬰幼兒的學習能力。嬰兒躺在嬰兒牀裏看着掛在上方的懸掛飾物,只要他的腳一踢,懸掛飾物就會擺動。六個月的嬰兒很快學會了這一招。過了兩個星期,他們還記得。

但如果這個實驗的某一個細節發生了變化 ,如把飾物上的掛件換一兩人,或者把嬰兒牀的內襯換成了不同的款式,或者把嬰兒牀搬到不同的房間去,他們就會一籌莫展地盯着飾物 ,好像從來沒有見過這個東西。很明顯,嬰兒與生俱來的學習機制上已貼上警示條:在某一個情境中學到的東西,不一定適用於另一個情境。

一個小孩在家裏大聲哭,他很容易受到關注。但如果他在幼兒園裏也放聲大哭,小朋友們就會躲他遠遠的,不跟他玩。

最近的弒母少女案中,那位少女在家裏的表現和在學校裏的表現完全不同。

對家人來說,她是問題少女,她抽菸,喝酒,和父親起衝突時,還將父親紮了一刀,並將母親殺死。

在同學眼裏,她是“正正經經的學生”,“樂呵呵的”,喜歡詩詞文學,喜歡跑步、跳遠,性格開朗的女孩,懂得照顧人。“人也特別友善。”“她挺愛笑,笑點很低,一笑會露出小虎牙。隨時假小子的模樣,卻時常有可愛的小動作。”

在家裏和學校裏,有非常不同的表現,對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挺正常。而且,你看,父母都影響不了孩子,何況是他們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一離開父母,孩子就變了個樣。每一個環境會有每一個環境的行爲規範和獎懲規則。很多家長在與老師談話之後,會難以置信地搖頭頭,以開玩笑的口吻說:“他是我的孩子嗎。”老師談論的孩子,在家長看來的確如陌生人一般。但更多的時候,孩子在家裏的表現超出他們的預料。

有一位母親,有產後抑鬱症,這種症狀在產婦頭幾個月裏非常普遍。當孩子在頭三個月的時候,也出現了抑鬱症的症狀。當他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候,很少笑,面部表情也很嚴肅,動作無聲無息。幸運的是,這個孩子不是所有時間都和媽媽在一起,他有一問她分時間呆在託兒所。老師們沒有抑鬱症。當這個孩子與託兒所的老師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嬰兒,愛笑也愛動。

寵愛孩子,這是老人感情的自然流露。孩子也會感受到這份愛,而且這份愛的記憶會一直保存到成年之後。回憶起童年,自己是多麼的受寵愛,那份自豪感,在長大後已變成了一種穩穩當當的幸福。

我小的時候,和爺爺奶奶生活過一年半的時間,爺爺很寵我。記得當時我很愛吃雪糕。在樓上聽到下面賣雪糕的吆喝聲,爺爺會將我的小花籃裏放上錢後,用繩子給放下去,然後,那個賣雪糕的人將錢取走,換上雪糕,爺爺再將小花籃吊上來。童年的記憶並不多,但那時候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記憶非常清晰,以錄影的方式存在於腦海中。那時,我只有兩歲。

如果你的丈夫無限寵愛你,你在他面前可以無理取鬧,但你並不會傻到在所有人面前都這樣。因爲這是兩種不同情境,你會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

因此,如果孩子在你那裏和在長輩那裏的規則不一樣,他會學會兩套規則,而不是將你的那一套規則忘記,除非你自己妥協,不再對他設立那個規則。父母們只需要保證兩套規則同時存在,在你那裏,規則是什麼還是什麼,在長輩那裏,孩子可以使用新的規則。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