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家長以爲的“禮貌”,有時卻會成爲對孩子的傷害!

家長以爲的“禮貌”,有時卻會成爲對孩子的傷害!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常在公園看到的一幕:孩子拿着玩具被不認識的孩子搶,許多家長爲了顯示自己“大度”,都會讓自己孩子把玩具讓出來,來滿足別人家孩子。你可能覺得讓別人玩一會兒沒啥,但對於沒有物品所有權概念的小孩子來講,他覺得玩具一旦“給”了別人,就再也要不回來了。

家長以爲的“禮貌”,有時卻會成爲對孩子的傷害!

有時候大人出於“禮貌”,常常會做出一些不尊重甚至傷害孩子的事情。下面這些事,以後可別再犯了!

家長以爲的“禮貌”,有時卻會成爲對孩子的傷害! 第2張

一、逼迫孩子打招呼

相信你小時候也有被逼着打招呼的經歷,有時候看到生人害羞,或者心情不好不想開口,家長爲了面子就會解釋爲“孩子內向、不愛說話”之類,給孩子打上標籤。孩子以後就是想開口打招呼,也會想起家長的評價,不願開口。想要培養孩子見面問好的習慣,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孩子自然會耳濡目染到。

二、不會拒絕別人

餐桌上有人逗小孩子吃花生米,甚至喝酒,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堅決制止。你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受到原本不該承受的傷害。在小區裏遇到別家大人分享糖果,也不必礙於面子不去拒絕,直接大大方方的講“孩子已經吃過糖了,吃多了會對牙齒不好”。你連對孩子最基本的保護都做不到,還談什麼愛他呢?

家長以爲的“禮貌”,有時卻會成爲對孩子的傷害! 第3張

三、教孩子把“忍耐”當成禮貌

校園暴力通常有一個共同點:它是持續性的、常發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明明可以向家長求救。也許有過,但家長認爲這只是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沒什麼傷害,於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去“忍”,結果給孩子心理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忍耐並不是壞事,但在反抗明明更有利的情況下,“忍”只會變成幫兇。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