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借孩子的名義放大憤怒,降低素養,你也許正在這樣做

借孩子的名義放大憤怒,降低素養,你也許正在這樣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老媽和我講了一個事情。她帶着小鹿出去玩,看到兩個老人在吵架,因爲孩子盪鞦韆的事情。一位老人說是另一位老人把自己的孫子給弄下來了。另一位老人說是,沒有弄他,是他自己走下來的。老媽說,有兩個鞦韆。這個小孩坐鞦韆的時間特別長,另一個鞦韆上都已經有三個小孩下來了,他還在坐着,最後是自己走下來的。

孩子們都還沒怎麼樣,大人先吵起來了,這種事情特別多。只要在小孩較多的遊樂場坐上一會,你就會看到。有時候大人沒注意,碰到孩子了,也會引來一番大吵。只要是看到了這些吵鬧,心情就會非常不愉快。只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小心再小心,把別家的孩子當作易碎品,摸不得碰不得。所以,在孩子玩的時候,便會不斷地干預。

有些人沒教孩子禮儀,卻在現實中用最具衝擊性的行爲來教孩子破壞禮儀,這些人習慣於以孩子的名義放大憤怒。

借孩子的名義放大憤怒,降低素養,你也許正在這樣做

五一假期,和小鹿奶奶一起帶着小鹿去小公園裏玩。前一天下過一場雨,空氣很清涼,陽光很溫和。一波牡丹謝了,另一大波牡丹已經在待放。走到兒童遊樂區,就看到一位老人抱着孫子,走到另一大家人(爺爺、奶奶、媽媽、孩子)面前,把他們攔住,開始怒氣衝衝地指責那一家人裏的媽媽,大概意思就是說那位媽媽碰了他孫子,把他孫子嚇得不會站了。

剛開始,那位媽媽很茫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知道了什麼事情之後,開始對罵。因爲都有孩子,所以兩家人都還是有底線的,什麼髒水都不會專門地往孩子身上潑,而是有意地擴大化了,罵全家,順帶地也就把孩子給罵了。兩家人爭吵的激烈程度,把他們的孩子都嚇哭了。整個兒童區,除了孩子們還在玩耍之外,大人們都忍不住地朝他們看去。本來一家人和和美美地,悠然自在地在假期裏逛公園,卻因爲這件事情,整個假期都不會好過。

借孩子的名義放大憤怒,降低素養,你也許正在這樣做 第2張

大人們很容易藉着孩子,把自己的憤怒放大。保護孩子,是一個社會很承認的、非常合理化的理由。有一則著名的新聞,同樣是借孩子將自己憤怒放大的一個例子。一位父親認爲另外一個女司機突然從側面變道,自己孩子受到驚嚇,他一路追趕擋下這位女司機的車之後,把人家強行拉出車之後,進行毆打,打得人家骨折還腦震盪了。

多數車主都會有路怒症,曾坐過某位親戚的車,他從上車就開始罵路上的車或者行人,一直罵到停車之後。半路改道,在中國,這種事情很容易發生,在平時,很多人也就是罵上兩句完事。而這位父親卻極端到採取行動,把怒氣直接釋放到誘發人身上。

當時,在公園裏,看到那兩個家庭的吵架事件之後,婆婆給我講了另外一個事情,發生在同一個地方,也是在這個公園的兒童遊樂區。這裏新裝了一個比較“豪華”的兒童滑梯,小孩們都爭搶着去玩。結果,一個小孩碰了另一個小孩了,被碰的小孩的爺爺就用手拍了拍這個小孩。

於是這個小孩就非常不高興了,告訴他媽媽說,爺爺打他。那位媽媽對孩子說,爺爺是覺得挺喜歡你的,才拍你的。孩子對情緒都是非常敏感的,當然不會覺得那位爺爺當時拍他是因爲喜歡他。於是那孩子就哭着吵着,向媽媽要電話,說是要打110。孩子媽媽告訴孩子說,110來了,會把你帶走的。最後,事態發展到什麼程度就不知道了。這位媽媽很理智,想來會將孩子的情緒平復的。

借孩子的名義放大憤怒,降低素養,你也許正在這樣做 第3張

我總在想,如果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麼辦呢?比較好的做法是什麼呢?面對別人猛烈的指責,會不會以平靜的心態去面對這些事情呢?

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處理。在現實社會中似乎很難交給孩子來處理。大人們處處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虧,每每在孩子身後干涉着孩子的內政。

當然,社會上以孩子名義所做的事並非都是那麼陰暗的。早晨被小鹿叫起之後,就會抱着他去附近的菜市場買些早點順帶地再買些菜。很多時候,賣菜的人都會對同樣等待着買菜或者買早點的人說,先給她拿吧,她帶着孩子。每每這個時候,我都會特別感動。

現在很多啓蒙的繪本里都有教孩子禮儀的部分。1歲多甚至更小的時候,家長們買給孩子的第一套啓蒙繪本很可能是《小熊寶寶繪本》,裏面就有關於《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大聲回答“哎”》、《你好》等有關禮儀的。

給孩子講繪本,更進行機會教育,正好遇到書中發生的事了,要抓住時機教。

借孩子的名義放大憤怒,降低素養,你也許正在這樣做 第4張

故事發生在1978年。有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齊聚巴黎,共同出席某個會議。會上,有位媒體記者問其中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您的一生裏,您認爲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裏學到的?”

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得主平靜地回答:“不是在大學,也不是在實驗室,而是在幼兒園。”

記者有些好奇,問“爲什麼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爲您在幼兒園裏學到了什麼?”

諾貝爾獎得主答道:“在幼兒園裏,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答應小朋友或別人的事要做到;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爲,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現代中國教育過於重知識,輕禮儀。但行爲規則和禮貌教養卻是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該耐心薰陶孩子的重要內容。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