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寶寶喜歡打親近的人是怎麼回事

寶寶喜歡打親近的人是怎麼回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照顧寶寶的時候,很多寶爸寶媽吐槽,寶寶總是喜歡對他們動手動腳。那麼寶寶喜歡打親近的人是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喜歡打親近的人是怎麼回事

兒子兩歲了,作爲爸媽,我和老公除了上班時間外,都會陪着他一起玩,爺爺奶奶也很疼愛他,平常不聽話時都是講道理,基本上不會動手打他。照理說,兒子生活環境的氣氛是很快樂的。

但有一段時間,他很喜歡打爸爸(很少會打其他人)鬧着玩,還會說些“打死爸爸,把爸爸踢出去,不讓爸爸回家……”等一些語氣的言語,但兒子平常喜歡纏着要爸爸講故事或和他踢足球玩,每天都是爸爸喂他吃飯、洗澡、衝牛奶。

兒子喜歡打人,而且還是打本應具有權威的爸爸,這讓我一直都很納悶,爲什麼寶寶喜歡打跟自己最親近的,對自己最好的人了呢?

後來看了一篇有關這個話題的解釋,真相有點意外,不過從某種層面來說還是挺有道理的。

寶寶打人是表達對你的喜歡

0到2歲的寶寶打人可能是因爲很喜歡你,但是卻不知道用怎麼樣的方式表達,所以寶寶就會以爲打你就是在表達對你的喜歡,那麼這個時候爸媽就要教會寶寶怎麼表達愛,而不是使用打人的方式。

當寶寶第一次打人的時候,爸媽就要制止,否則容易讓寶寶誤會,誤認爲他打人的方式你是默許的,這樣會讓寶寶產生錯誤的認識,而且一旦寶寶打人的習慣養成,改起來可是很不容易的。

家長太過寵愛,從不對寶寶說“不”

我們都知道如果家長太寵愛寶寶,從不對寶寶說不,就會讓寶寶養成肆無忌憚的性格,因爲他知道無論他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爸媽都不會懲罰自己,而且一旦寶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寶寶就會打人,甚至是咬人。

這個時候家長們一味的認爲寶寶還小,還不加以制止,寶寶就會更加的霸道,爲所欲爲,現在出現的很多“熊孩子”就是這樣慣出來的,爸媽寵愛孩子,焉知其實是在害孩子。

寶寶鬼精靈的體現

其實我們的小寶寶非常聰明,他知道向不同的人索取不同的東西,他也知道誰最寵愛自己,他可以向誰肆意的撒嬌,索要東西,甚至是開玩笑的打誰,其實寶寶內心是有一杆秤的,寶寶懂得平衡掂量。

寶寶三四歲的時候,喜歡向最愛他的人撒嬌,賣萌,都能說明其實寶寶生活的環境還是相對民主的,在寶寶打人的時候,爸媽要正確的引導,幫助寶寶排除情緒。

面對寶寶打人

父母應該怎麼辦?

不同年齡的寶貝們出現工具性攻擊行爲的原因和應對方案:

1歲寶貝?

1歲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極度不完善,當他們在跟其他小朋友相處,比如遇到其他小朋友玩他的玩具、打擾他玩耍等等,着急下便容易出現打人。

階段的孩子對打人的行爲沒有任何道德色彩,他們不知道打人是錯誤的行爲,這時就需要家長樹立原則,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

然後就要告訴孩子如何纔是對的,做正確示範。

比如說,如果孩子不喜歡別人玩他的玩具而打人,家長可以跟孩子示範表達反對的動作,比如揮揮手,以及語言配合,因爲孩子始終要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複多次之後,孩子自然會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同時模仿家長正確的表達方式。

2歲寶貝

2歲的孩子開始有物權意識,典型的特徵就是“我要自己吃飯”,“這是我的,你不能玩”,爭搶玩具時有發生。

這時候,打人是他們表達情緒最常見的方式,開心了會打人,生氣了也會打人。但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行爲冒犯了他人。所以,父母這階段的引導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

首先家長要強調,打人是不對的;其次要鼓勵孩子通過多說,培養他的語言能力,而不是手的打人的動作,多教他表達情緒的詞語,比如說“高興”、“傷心”、“生氣”,同時,家長可以在他伸出巴掌時把手湊上去,教他“give me five!”,這樣子孩子在表達開心的時候纔會有應該怎樣做的印象。

如果家長沒有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只是一味的責備,他們只感受到挫折而不能明白父母爲何那樣做,所以往往這次說了他改正了,下次又故態重演。

3歲以上的寶貝

這一階段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已經發育完全,如果由於幼時養成了打人的習慣,沒有及時引導,延續到現在,推薦家長採用隔離法、優缺點提醒法。

隔離法也就是面壁,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爲後,讓孩子站到或坐到一個指定的區域,讓他自我反省,時間最好在5-10分鐘內。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育不能當着其他孩子的面進行,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面壁後家長要告知孩子他錯在哪裏,或者讓孩子自己說出來。

提醒法相較於隔離法會溫和一些,具體做法是:在孩子心情愉悅時,告訴孩子,他有2個優點(比如說善良,誠實)1個缺點(這個缺點就是總愛打人),如果改正了這個缺點就更棒了。

給孩子列舉了優點後,要強調,打人是個缺點,告訴孩子如何改正具體做法。從而讓他們知道,暴力不是處理問題的方式。

同時,建議有能力的家長給孩子養個小寵物,在與寵物的生活當中,孩子也學會了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去關懷和愛護他人,當孩子體會到這樣的感受後,便會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產生莫大的同情與關愛,而不容易對任何人做出攻擊行爲。


寶寶打人的錯誤處理

不處理


如果寶寶一歲多,第一次開始打人的時候,你沒有糾正這個行爲,對寶寶來說,就是等同於你默認這個行爲是被允許的。

那麼就有後面的第二次、第三次。

雖然一歲多的寶寶打人是屬於手部探索行爲,但並不能因此默認打人行爲。


以暴制暴


有些家長覺得,要讓寶寶知道打人不對,那麼就打他,讓他感受一下被打的滋味。

但“以暴制暴”不僅不能解決孩子打人問題,還教會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

兩三歲以上的孩子還有頻繁打人的習慣,幾乎都是因爲大人在家裏也打他。

Tips:爸爸媽媽不能做的三件事:

面對孩子的攻擊行爲,除了上面說的咱們可以幫助他們的事之外,還有些事是咱們不能做的:

1、不要呵斥打人的寶寶:寶寶並沒意想到自己的舉動是不好的,突如其來的呵斥只會讓他感到稀裏糊塗。

2、不要由於孩子打人,就讓他也試試捱打的滋味:孩子不會理解你的意圖,他只會覺得你是在損害他,最壞的效果可能讓孩子再也不信賴你。

3、不要激勵孩子報復打他的小朋友:要是“受害人”反過來去報復“囚犯”,那末終究的結果是“囚犯”會愈來愈多。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給寶寶做好表率作用,給寶寶一個好的發展空間,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