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如何讓孩子遠離心理門診?

如何讓孩子遠離心理門診?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讓孩子遠離心理門診?

“弱智、多動症,我對家長的建議就是不要過早給孩子貼上這些標籤。許多孩子其實就是神經發育不平衡,只要進行適當的訓練,大部分孩子都會和正常孩子一樣的。”浙醫兒院心理科主任醫師王繼躍說,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發育不平衡的情況,和家長的教育方法有一定關係。

4歲小女孩老欺負小朋友

4歲的小韓被媽媽抱着走進了問診室,看上去她很文靜,但是媽媽一進來就和王主任開始抱怨:“小傢伙老要欺負小朋友,不遵守遊戲規則,如果輸了,馬上就跑開,不和小朋友玩。”

王主任要求小韓閉着眼睛,模擬跳繩10個,但是連續三次,小韓都跳了20多個。媽媽看不下去了,在她第四次跳的時候,出言阻止,問她爲什麼不按要求跳,她說:“越多越好啊。”

在問診過程中,小韓開始坐不住,在房間裏到處走動,碰各種東西,叫嚷着這個不對,那個不對。

“她是不是有多動症?我真的是愁死了,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治好她啊?”小韓的媽媽說。

“別這麼早下定論,她只是神經發育不平衡和視動協調障礙,對於這類病症要以訓練爲主,用藥只能暫時控制症狀,不能改變根本。家長要配合醫生的方案,對她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孩子會好起來的。”王主任說。

王主任根據小韓的情況,設計了最近一個月的“家庭作業”,建議每天畫畫,設計5種幾何圖形,給每個圖形標號。然後由媽媽說序號,小韓用鉛筆在紙上畫,讓小韓學會遵守規則,視動協調障礙最終會得到改善。

 病根主要出在家長身上

“神經發育不平衡的孩子,會出現許多家長看上去是壞孩子的舉動,比如多動、愛欺負小朋友、不愛和小朋友交流、不願意說話等,家長看到這類情況,就覺得孩子有問題了。”王主任說,根本原因是孩子不知如何表達意願,如何與其他人正常溝通。而這和孩子的神經發育不足有關,更與協調障礙有關,而後者受到環境、教育影響更多一些。

症狀表現在孩子身上,病根卻出在家長身上。醫生希望通過孩子與家長的互動來改變孩子的行爲,並改善家長的教育方法。

對於發育不平衡的孩子,王主任建議家長不應讓動畫片代替家長教育孩子。尤其是一些打鬥的動畫片,可能導致孩子進行角色模仿。對於這類孩子,與其讓他看動畫片、讀興趣班,還不如多進行體育鍛煉,比如:游泳、輪滑、跆拳道、舞蹈等項目,讓孩子多運動,多與其他孩子交流。

教育要遵循三大原則

很多家長希望通過藥物來讓孩子改變。“世界上沒有聰明藥,關鍵還是要做一些有意識的訓練。”王主任說,可以採用孩子容易接受,不反感,不痛苦又便於家庭操作的方法訓練孩子,比如用幾何圖形畫各種圖畫,用剪刀剪一些非常細小的紙條,併攏腳學兔子跳等。

王主任表示,無論是正常孩子還是神經發育不平衡的孩子,家長教育都要遵循三大原則:快樂原則、成長原則和個體化原則。

快樂原則,就是要讓孩子從成長中得到快樂。在學習技巧的時候,給孩子設定一個稍許超過其目前能力的目標,然後引導其完成,孩子不斷完成這些事情後,成就感會不斷累積,增強自信心,會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

成長原則,就是不要給孩子強加一些學習任務,比如對於好動的孩子讓其學書法,枯燥的練習方法會讓孩子產生厭惡情緒,等到真正適合學書法的時候,就不再願意學習,破壞了成長規律。

個體化原則,就是對於不同的孩子,不同發展階段要有不同的教育辦法。比如表揚這個工具,在孩子成長中許多家長會給予很多個表揚,覺得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但是如果孩子的表現是這個年齡段本來就應當做到的行爲時,如果給予過多的表揚,反而會成爲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障礙。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