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爲什麼孩子會膽怯呢?

爲什麼孩子會膽怯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常有一些孩子,見生人就哭,不敢自己去做事,處處需要大人陪着,我們稱這種孩子是膽小怯懦。這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爲什麼孩子會膽怯呢?

孩子膽怯的原因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許多父母做法或是過於簡單,或是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比如,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夥伴,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合羣,缺乏交往能力;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使孩子喪失鍛鍊的機會;或者父母過分嚴厲,孩子整日戰戰兢兢。

  原因一:家長保護太多

家長對孩子保護太多是讓孩子膽怯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呵護備至,無論是在生活細節中還是學習過程中,一些本該讓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家長都會代勞。這種情況在城市裏更加嚴重,家長會時常灌輸給孩子過分的安全意識,比如“絕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外面太危險”,甚至有些家長用恐嚇的語氣來教育孩子,這些意識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便會讓孩子覺得只有在家裏、在父母身邊纔是安全的,其餘地方都不安全。因此當孩子離開了家,便會出現害怕、退縮等表現。

  原因二:觸覺學習不足

3歲之前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尤其是與母親多進行親密接觸的年齡段,從心理和生理方面來說,媽媽要多抱孩子,這樣孩子纔不會產生皮膚飢餓,也有利於觸覺學習。然而,如今許多孩子往往是非母乳餵養的,加上在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工作太忙,總是由祖輩、保姆幫着帶,沒有太多時間照看孩子,因此造成了孩子觸覺學習的不足。而這會引發大腦分辨能力差,令孩子對外界的刺激不是太遲鈍,便是太敏感。觸覺學習不足的最直接表現就是害羞、黏人、怕生、情緒不安等,還可能產生挑食、偏食、咬人、自傷等行爲,嚴重的話更會出現自閉現象。

  原因三:玩伴選擇不當

如果孩子膽小,大多數家長根據“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並鼓勵孩子與年齡大一些且膽子大的夥伴交往,但對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結果反而不妙,在與比自己強大的同伴接觸中,他們變得更自卑,更拘束。因此,家長切勿一廂情願把孩子往優秀的羣體中趕,最好就是爲孩子選擇一個性格開朗、身體壯實、年齡比自家孩子小一些、其家長待人熱情大方的小夥伴,讓孩子經常與小夥伴在一起玩耍。這樣的小夥伴容易與年齡稍大但膽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仿效的小榜樣,而且小夥伴的家長待人熱情大方,保證了孩子去玩時,大人不會干涉。

  原因四:看不到“閃光點”

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爲,如不敢滑滑梯、跳蹦牀、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但現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麼,某某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臺都不敢上”……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家長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原因五:喜歡嚇唬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裏不聽家長的話,如哭鬧或不好好吃飯時,家長就用孩子害怕的語言來嚇唬他,說“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讓老虎吃了你”;有的孩子想玩泥,家長怕孩子弄髒衣服,說“泥裏有蟲子咬你的手”,用這些恐嚇孩子,從而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從而形成膽小怯懦。

  原因六:生活圈子過小

有些孩子平時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裏,特別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的孩子,很少出去玩,接觸外人也少,依賴性較強,不能獨立地適應環境。這樣的孩子一見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鬧,如果送幼兒園,碰上新環境、新老師更是膽小。

本來孩子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只要家長們停止以上不正確的育兒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孩子很快就能勇敢起來。要幫助孩子克服膽怯行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順其自然,切勿操之過急

孩子膽怯的不良心理行爲是隨着年齡增長,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發展而來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耐心引導。如孩子不敢自己去買東西,家長可先帶着孩子一同購物;告訴孩子購物的一般程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勵要買多少等。開始時孩子可能不敢說話,家長可幫他開個頭,然後讓孩子接着往下說。幾次下來,孩子漸漸熟悉了這家商店後,家長就可以在遠處看着孩子自己去購買,以後再讓孩子單獨去其他商店。

  2、不要當衆指責、羞辱孩子

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膽怯和退縮。當孩子不肯叫人時,不要當着客人的面強迫他叫,也不要責罵,而應當等客人離去後再耐心教育和鼓勵孩子。

  3、創造條件,擴大孩子的接觸範圍

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廣泛接觸社會,引導孩子與其他人接觸,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遊戲、購物、接待客人等活動中去。對不敢去找別人玩的孩子,可先帶他觀看別的小朋友遊戲,當他被別人的歡樂情緒感染時,請別的小朋友來邀請他,並鼓勵他積極參與。

  4、放手磨鍊孩子

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鍊。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幹涉他怎麼玩。

  5、樹立正面的榜樣

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爲,如摔倒了沒有哭,或僅哭了一小會兒,能大聲講話承認錯誤等等。還要特別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爲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6、多鼓勵孩子與他人進行交往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引導他儘量習慣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可以經常帶他去串門,或者去公園,但家長要充滿愛心,使他有安全感。在生活中,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提供與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機會。當孩子一天天長大,要去面對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時,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會讓孩子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讓孩子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氣來面對。當孩子面對生人時,當孩子主動結識小朋友時,要表揚他、誇獎他,讓他感到這是一件快樂的事。

  7、用遊戲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表現力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喜歡融入到遊戲的情境中。可以用遊戲的口吻鼓勵孩子在家裏進行各種表演。首先讓孩子表演給父母看,這樣他不會感到羞怯。孩子表演的節目可以是他喜歡和熟悉的任何題材,如一段兒歌、一首唐詩、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揚、鼓勵,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進一步就可以佈置“場景”,讓孩子對“觀衆”進行表演。這些“觀衆”可以用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來代替,讓孩子假想它們是真正的觀衆,自己正在舞臺上單獨表演,當然這些觀衆裏面也包括父母。父母儘量要求孩子認真地表演,以獲得“觀衆”的掌聲。每當孩子表演完畢,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觀衆”給孩子鼓掌。孩子可以與這些觀衆握握手,然後謝禮,閉幕,就象在真正的舞臺上一樣,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得要像真的觀衆一樣。 最後,逐漸擴大觀衆的陣容,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輪流表演,時間長了,就會鍛煉出孩子的表現力。

  8、正確對待孩子的退縮行爲

當發現孩子有退縮行爲時,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際的孩子比較,要體諒他的心情;不可由於心急而粗暴對待,這樣會使孩子更加恐懼,更不敢與人接觸,尤其不能當着外人說“我這孩子就是膽小”,要積極強化孩子表現出的閃光點,鼓勵孩子千方百計克服所遇到的困難;但也不能溺愛,以免孩子從心理上更加依賴父母,而是要以親切的態度,誘導並鼓勵孩子克服心理上的缺陷,去與周圍環境及人接觸。拓展孩子表現力的方法很多,但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否則會嚇着孩子,使他又重新有退縮的心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