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西柏坡手抄報圖片大全】西柏坡手抄報小學生 有關西柏坡革命手抄報

【西柏坡手抄報圖片大全】西柏坡手抄報小學生 有關西柏坡革命手抄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柏坡手抄報圖片大全,西柏坡是新中國創立之初時跟延安、井岡山一樣的革命根據地,也理所應當的創造出了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一樣的西柏坡精神,我們要對革命精神報以崇高的敬意,將西柏坡精神發揚光大。

手抄報一:西柏坡的歷史沿革


溯源

西柏坡,這個冀西山區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僅風光秀麗,而且水土肥美。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於唐代,因村後坡嶺上翠柏蒼鬱而得名。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爲“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爲“西柏坡村”。她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交匯處,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裏,三面環山,一面環水,西扼太行山,東臨冀中平原,距華北重鎮石家莊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難攻,既適宜危機時刻向山裏撤退,順利時又便於向城市進軍。從經濟條件來看,西柏坡村一帶村莊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佈,依山傍水灘地肥美,地寬糧豐,稻麥兩熟。聶榮臻元帥曾這樣說過:“平山縣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較發達的農業經濟,有利於保障軍民的經濟供給,爲黨中央駐地提供物質基礎。

西柏坡被選爲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指揮中心,不僅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而且有多年來建立起來的革命基礎和政治優勢。平山縣革命發動較早,大革命時期就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到1946年,全縣黨支部爲608個,共產黨員由1931年的60人發展到19,535人,人民羣衆聽黨的話,羣衆基礎較好。自抗日戰爭以來,平山縣爲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邊區兩大根據地所環抱。

平山縣是晉察冀邊區第四軍分區和第二軍分區領導機關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等首腦機關也曾在這裏居住長達三年半之久。平山縣是晉察冀邊區的模範縣,西柏坡是個模範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黨,到1948年時已有黨員40名,分佈在33戶,佔全村人數的12.3%,佔全村戶數的33%。

指揮部

西柏坡一帶村莊很多,爲什麼偏偏選中西柏坡作爲中央工委的駐地呢?朱德總司令的祕書潘開文當時實地參加了考察和選擇,他回憶說:“我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一是村子要適當集中,將來後委一些機關要來,能放得下(至於中央、毛主席來不來,誰也沒說,我們更不知道,並且那應該是以後的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於和各解放區的聯繫;三是安全問題。儘管洪子店、郭蘇、夾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標也大,人多不便於保密。西柏坡村子較小,後邊有個小山好防空,並且離周圍村有一段距離(1公里左右),便於保密;四是住宿條件。西柏坡當時許多房子被鬼子燒了,但基礎很好,便於建設,將來住在一起比較集中,方便工作。”

1948年黨中央、毛主席移駐西柏坡,在這裏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並在1949年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

周恩來總理評語道“西柏坡是黨中央毛主席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 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經過緊張的籌備,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當然,爲了適應戰爭環境的需要,中央工委當時對外稱“工校”和“勞大”。劉少奇任校長,朱德爲董事,分別稱胡校長(胡服,劉少奇化名)、朱校董。

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之後,幫助晉察冀野戰軍打了四次規模較大的勝仗,殲敵6.2萬餘人。其中解放石家莊戰役尤爲著名。

1947年10月31日,朱德參加了晉察冀野戰軍區司令部召開的旅以上幹部會議,與楊得志、羅瑞卿、楊成武等共同擬定了攻打石家莊的戰略部署。11月1日,又致電聶榮臻、蕭克,要求晉察冀軍區必須充分準備好人員的補充。11月6日至12日,在朱德總司令的周密佈置下,晉察冀野戰軍殲敵2.4萬餘人,勝利解放了石家莊。在總結作戰經驗教訓時,朱總司令欣然寫下了《七律·攻克石門》:“石門封鎖太行山,勇士掀開指顧間。盡滅全師收重鎮,不叫胡馬返秦關。攻堅戰術開新面,久困人民動笑顏。我黨英雄真輩出,從茲不慮鬢毛斑。”

【西柏坡手抄報圖片大全】西柏坡手抄報小學生 有關西柏坡革命手抄報

手抄報二:西柏坡旅遊景點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佔地面積16440平方米,目前對外開放的主要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董必武舊居,軍委作戰室、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會址,九月會議會址,中共中央接見蘇共中央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代表舊址,防空洞和中央機關小學舊址12處。1982年3月,國務院公佈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柏坡陳列館

建築面積6100平方米,共12個展室。展覽內容以解放戰爭後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時期的活動爲主線,運用了大量的文物、照片和歷史資料,輔之於會畫、雕塑、景觀、幻影成像、半景畫等高科技手段來展現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偉大革命實踐。館名由鄧小平同志題寫。

西柏坡石刻園

坐落在三面環水的柏坡嶺上,佔地面積11000平方米,1997年對外開放。該園在建築設計上汲取了古典建築和南方園林的特點,碑廊迂迴,亭臺樓榭錯落有致,園名系薄一波和舒同的墨寶。其中鐫刻着老一輩革命家、社會各界名人、全國著名書法家作品320餘幅。

西柏坡紀念碑

位居停車場南側、紀念館後的山頂上。總高度爲20.5米,碑名“西柏坡”系鄧小平同志的手跡,碑文是1991年江澤民同志爲西柏坡的題詞“牢記兩個務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五位領導人銅鑄像

位於西柏坡紀念館廣場中央,均高2.5米,青銅鑄像,藝術地再現了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充滿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無限憧憬的情景。

西柏坡青少年文明園

佔地面積4600平方米。園內花草、雕塑相間,更有偉人寄語青少年的名言警句,革命傳統和時代文明渾然一體。

國家安全教育展覽館

由國家安全部、河北省安全廳、西柏坡紀念館共同建設的。展覽面積770平方米,圖片114副,實物85件,文摘22段,動態模型7個 ,場景復原3處,藝術浮雕1組。該展覽充分運用博物館學的最新理念,通過虛實對比,動靜結合等綜合設計手法,採用多媒體、凹面鏡成像、幻影成像等陳列形式深刻詮釋了我黨隱蔽戰線的鬥爭歷史,整個展覽融教育、思想、科學、藝術於一體。

【西柏坡手抄報圖片大全】西柏坡手抄報小學生 有關西柏坡革命手抄報 第2張


手抄報三: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芻議

西柏坡時期,毛澤東思想繼續得到豐富和發展,包括軍事思想、戰略戰術思想,特別是建立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從國情出發,走中國式的建設道路,通過建設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思想,都得到了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西柏坡精神,不僅是我們黨,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發揚光大。

時值黨中央進駐西柏坡50週年,西柏坡——這個黨領導的“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自然成爲人們瞻仰的必去之地,西柏坡精神也自然成爲專門研究者的熱門話題。

本質上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

石家莊市社會科學院夏月娥主編的《建設一個新世界》一書指出,內涵是一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質屬性的總和。我們認爲可以這樣表述:西柏坡精神是中國無產階級在革命即將取得全國性勝利的歷史轉折時期所表現出來的既善於破壞舊世界、又善於建設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對中國共產黨傳統和優良作風的概括和總結,又是中華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精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昇華。

領袖集團集體智慧的結晶

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常瑞平撰文指出,什麼是西柏坡精神呢?其基本內涵十分豐富,包括萬衆一心的團結精神,自強不息的趕考精神;團結進取的大無畏精神等。它是以毛澤東同志爲首的,以周恩來、朱德、任弼時、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組成的領袖集團集體智慧的結晶。

精髓是實事求是

唯物辯證法認爲,革命精神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一定的客觀物質條件,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上的革命精神,纔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影響力和促進力。西柏坡精神作爲歷史的產物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後人不論從何種角度去概括總結,都不能超越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周恩來同志曾經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三大戰役和七屆二中全會都是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件,在西柏坡這個農村指揮所裏,黨中央,毛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吹響了徹底埋葬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的號角,這就是歷史事實;人民革命力量發展壯大,革命形勢急劇高漲,羣情振奮,勝利在望,這就是革命精神產生的客觀物質條件。

正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中,產生了兩個“敢於”(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兩個“善於”(善於破壞舊世界,善於建設新世界)的科學精神,兩個“堅持”(堅持依靠羣衆,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兩個“務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的創業精神等多種革命精神,但這些革命精神的精髓只能是實事求是,是實事求是在不同方面的表現。正確地分析敵情、我情、友情,適時作出戰略決戰的決策,動員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光輝思想;正確分析中國國情和革命勝利後的形勢,提出奪取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因此務必要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光輝思想;深入調查研究,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建立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前方打老蔣,後方搞土改、建政權等無不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光輝思想。總之,實事求是是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指導思想,也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

本質特徵是兩個“敢於”、兩個“務必”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對於物質的每一個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共同點。但是,尤其重要的,成爲我們認識事物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①革命精神是在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後者是包容了前者,因此,歷史愈向前發展,革命精神的內容愈豐富。不,“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就只能籠統的稱爲革命精神,而不能區別爲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了。

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本質特徵,就是具體分析西柏坡精神產生的歷史條件。西柏坡精神是在戰略決戰的殊死搏鬥中產生的,是奪取全國勝利的前夜產生的,是黨中央在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的特定條件下產生的,因此,西柏坡精神有大決戰硝煙的洗禮,有迎接勝利喜悅的撞擊,有摧毀舊政權、建設新政權的各種困難的挑戰,有長期從事農村工作得心應手、爐火純青經驗的昇華。這一歷史階段雖然短暫(不足一年,連同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的活動不到兩年),但由於這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時刻,是中國歷史上最生動、最活躍、最威武雄壯的一幕,因而,這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革命精神更具有創造力和表現力,應該有別於被逼上井岡山產生的井岡山精神,有別於被迫踏上長征路的長征精神,有別於極端困難條件下依靠自力更生髮展壯大產生的延安精神。

黨中央進駐西柏坡期間,解放戰爭已進入第三年,敵我力量對比雖然在數量上仍然表現爲敵優我劣,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質量對比,我則已佔優勢。正是這種形勢下,我們黨發出了“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號召,用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鼓舞人民,藐視敵人,奪取勝利,毅然發動了三大戰役,展開了空前決戰;三大戰役勝利後,奪取全國勝利己成定局,面對紛雜萬端的社會矛盾,我們黨一方面要求全黨、全軍再接再厲,將革命進行到底,不要半途而廢,另一方面提出兩個“務必”,要求在奪取政權後,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兩個“敢於”體現了大無畏的英雄革命主義精神,兩個“務必”體現了積極進取不斷革命的精神。這兩種精神貫穿於黨中央在西柏坡期間革命鬥爭的全過程,成爲最突出的特點,並且兩種革命精神互相輝映,相得益彰,成爲奪取勝利,迎接解放,戰勝困難,實現轉變的強大精神支柱。這一時期還有許多鼓舞軍民奮鬥的革命精神,諸如,着眼大局服從大局,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羣衆,堅持團結統一,善於破壞舊世界、善於建立新世界等革命精神,這些革命精神是以往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圍繞兩個“敢於”、兩個“務必”革命精神的展開,併爲其服務的。總之,西柏坡精神儘管有多種概括,但其本質特徵,應該是兩個“敢於”、兩個“務必”。

【西柏坡手抄報圖片大全】西柏坡手抄報小學生 有關西柏坡革命手抄報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