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中國家長:想讓孩子痛恨你,帶ta去學一門樂器,你怎麼看?

中國家長:想讓孩子痛恨你,帶ta去學一門樂器,你怎麼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五月份開始,圖圖(化名)就沒有開心過。爲了六一兒童節的表演和暑期的鋼琴考級,他每天的生活裏除了吃飯睡覺,便是學習、練琴。當然,還有爲此付出的眼淚。

家長的“一曲成名”之夢

從五月份開始,圖圖(化名)就沒有開心過。爲了六一兒童節的表演和暑期的鋼琴考級,他每天的生活裏除了吃飯睡覺,便是學習、練琴。當然,還有爲此付出的眼淚。

別看圖圖今年才十歲,卻是一位堅強的小男生,並不是那種動不動就哭的孩子,只是當他坐在鋼琴前時,淚腺就會特別發達。圖圖5歲時,媽媽從畫畫、圍棋、唱歌等興趣愛好中爲他選擇了鋼琴。從此,朗朗成爲奮鬥目標、36和52個黑白鍵是每日必經的“戰場”,而親愛的媽媽則每日一變,在那一刻化身爲魔鬼教練。

論起這5年的“學琴史”,不止圖圖覺得辛苦,媽媽也同樣辛苦。媽媽理解兒子年齡小,還不懂成功需要堅持與付出,所以,她用逼與陪來幫助兒子克服這不懂“堅持”的問題;媽媽珍惜兒子對鋼琴萌生的興趣,也看重圖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所以,她爲兒子尋找一切可施展鋼琴表演才能的機會,讓兒子參加鋼琴考級來獲取能力的肯定。這一路的陪伴與付出、投入與期待都化成了對兒子的高要求。圖圖媽媽和全國許多學琴兒童的家長一樣,抱着“玉不琢不成器”的態度,堅信音樂天賦可以刻苦出來,夢想着孩子將以“一曲名聞世界”的哪一天 !

中國家長:想讓孩子痛恨你,帶ta去學一門樂器,你怎麼看?
中國家長:想讓孩子痛恨你,帶ta去學一門樂器,你怎麼看? 第2張

人隨大流,看着國外家庭裏的孩子們幾乎人人能演奏一樣樂器,這股學琴好樂之風也是吹動了國內萬千父母的心。到今天,有着“學琴史”經歷的家庭已不在少數,而那些曾經的“學琴兒童”現如今也很多已經成人,只是以琴爲終身職業者寥寥、以一曲成名者罕見!

爲着孩子一藝有成,多少家長是像圖圖媽媽一樣在用逼迫緊趕的方法,又有多少家長是已經在後悔當初不應這樣逼着孩子學,或是選擇任孩子自願自由發展的呢? 爲此,“過來人”或是“經歷者”都有着各自的悔聲和堅持聲。在這些不同看法中,卻是讓人品出了家長們在孩子培養問題上存在的偏頗。

中國家長:想讓孩子痛恨你,帶ta去學一門樂器,你怎麼看? 第3張
中國家長:想讓孩子痛恨你,帶ta去學一門樂器,你怎麼看? 第4張

不少家長在堅持逼着孩子學習藝術方面的技能時,都會說:“自己發現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賦,不能讓孩子埋沒了!”可到底什麼纔算是“天賦”呢!?來看一下:

莫扎特三歲彈鋼琴,四歲創作協奏曲,五歲拉小提琴,七歲創作的兩首鋼琴奏鳴曲在薩爾茨堡出版。在莫扎特四歲時的某一天,他坐在地板上專心致志地用鵝毛筆在五線譜上塗寫,正趕上擔任薩爾茨堡宮廷副指揮兼作曲家的父親利奧波德進門,父親看見兒子就問:“孩子,你在幹什麼?

“爸爸,我在作曲!”

“好了嗎?”

“快好了。”

當利奧波德看到那份似乎胡亂塗鴉的五線譜時,神情從嚴肅變得越來越驚訝了。最後,他熱淚盈眶地自言自語:“天哪,這孩子不僅會作曲,而且寫得那麼難,那麼地道!”利奧波德知道,在偏僻閉塞的薩爾茨堡小城市裏,音樂是不可能搞出名堂的。爲此,爲了進一步發掘音樂天賦,在莫扎特五歲時,父親作出了重要決定:辭掉薩爾茨堡宮廷的一切音樂職務,帶着兒子莫扎特到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去深造。

有些人對這樣的天賦認定可能會感到不服氣,認爲莫扎特的是“天才的天賦”。其實,天賦就是具有這種純天然的非後天打造性,能讓人神奇驚歎!而且更重要的是天賦的表現是恆定的,不會今天喜歡畫畫,二個月後喜歡唱歌,半個月後愛上跳舞。

作爲家長在培養孩子時,要先會識別孩子的興趣與天賦,不要將兩者混爲一談。以興趣爲主的藝術愛好培養,重要的是爲了提高孩子的欣賞能力,教會子去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像圖圖媽媽那樣,爲了考級獲認可、要求出名和成功。

中國家長:想讓孩子痛恨你,帶ta去學一門樂器,你怎麼看? 第5張
中國家長:想讓孩子痛恨你,帶ta去學一門樂器,你怎麼看? 第6張

任何一樣技藝的學習,都是需要付出和努力,就算是天才也不例外。對於真正是發揮天賦的學習,整個過程是一種內部的動力機制,是樂在其中的。家長如果在培養過程中,錯誤性使用過多的外界物質或形式去幹預,只會將孩子的天賦扼殺。當發掘出孩子身上所具有的天賦後,既不是放任自由發展,也不是像圖圖媽媽這樣用各種比賽表演來訓練孩子。

有辛苦有眼淚,但也要懂得保護好孩子那份樂在其中的學習和嘗試勁,爲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讓他/她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創造的快樂,纔是培養孩子的正確方向。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