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爸媽分開,但給孩子的愛不分開(推薦單親家庭讀的繪本)

爸媽分開,但給孩子的愛不分開(推薦單親家庭讀的繪本)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不穩定。據悉,我國每天有上千對家庭正在破裂,每天有數以百計的孩子加入到單親家庭的行列。原本應該無憂無慮的他們,正默默承受着父母離異帶來的痛苦,甚至有些孩子在面對父母離婚時不堪一擊。

婚姻破裂不僅僅是夫妻兩人的事,也牽動着兩個家庭,尤其還涉及到無辜的孩子。父母有決定自己婚姻的權利,但更有保護孩子的義務。因此,我今天推薦的繪本,不只給孩子看的,也是給大人看的。

▌《小獾的兩個家》——分開不代表愛的消失

作者:(法)紀蒂?威爾等文,(法)安娜?威爾斯多夫等 圖,周國強 譯

爸媽分開,但給孩子的愛不分開(推薦單親家庭讀的繪本)

《小獾的兩個家》是《我愛閱讀叢書:藍色系列第一輯》中的一本,這套叢書是風靡歐洲的兒童分級閱讀故事讀本。該書圖大字少,篇幅雖短,但文字琅琅上口,3-6歲的孩子只借助形象的圖畫就可以獨立讀完該故事。整本書篇幅雖短,但含金量很高,是一本連大人都深受啓發的繪本。

這本書用孩子易懂的語言講述了爸爸媽媽不再相愛要分開的故事:小獾孤零零地坐在花園的角落裏,心裏很難過。爸爸和媽媽整天爭吵不休:爲一個脫線的鈕釦、一雙沒有洗的襪子、一支沒有擠乾淨的牙膏甚至是該關窗還是開窗而吵過不停……最後,他們不再吵架,卻整天都不講話。他們不再相愛了。不過,獾爸爸和獾媽媽向小獾解釋說:我們不願意住在一起了,我們總是吵架,你也不快樂,我們決定分開住,但是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爸爸媽媽最終還是分開住了,小獾一段時間在爸爸那住,一段時間在媽媽那住,爸爸不時地問小獾:你的獾媽媽過得怎麼樣?小獾終於相信,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爸爸媽媽永遠愛他。小獾從爸爸媽媽身上學到了:人生就是這樣的,只要盡力去追求快樂,這樣就能幸福。不過,小獾有一個願望:“等我長大了,我會有一羣小小獾,我會一直愛他們的獾媽媽,直到永遠。”

從小獾身上,我們能窺見很多婚姻不幸家庭孩子的心裏傷痛。孩子對感情其實是最敏感的。當婚姻無法維繫時,很多父母大都抱着這樣的想法:爲了孩子,湊合着過吧。弗洛姆這樣說:“對孩子來說,家庭中緊張和不愉快的氣氛,比公開的決裂更有害。因爲後者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夠靠勇敢的決斷,結束一種不可容忍的生活狀況。”

如果你的婚姻無法繼續下去了,不妨像獾爸爸和獾媽媽一樣,和藹、自然地告訴孩子父母離婚的事,這樣做不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傷害,當然,孩子難免會像小獾一樣產生缺失感,因爲每個孩子都希望擁有更多。與此同時,父母一定要向孩子保證:父母只是分開,不住在一起了,但對他/她的愛卻並不會因此而減少。

▌《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正視孩子內心的傷痛

作者:Jeanie Franz Ransom

爸媽分開,但給孩子的愛不分開(推薦單親家庭讀的繪本) 第2張

這是一本英文繪本,直譯爲“我不想談那個”,適合4-8歲的孩子閱讀。這本書講的是小女孩聽到父母要離婚的消息後,內心經歷了一場情緒風暴。作者以生動的動物形象將孩子的情感、反應直觀地表現了出來:像獅子一樣大喊大叫就不用聽這些讓人傷心的語言了,像魚兒一樣藏在深海里無聲哭泣,甚至是像刺蝟一樣豎起家尖尖的刺將自己保護起來……

面對傷害,人們會出現不同的應激行爲。小孩子也是一樣,很多小孩兒會過度憂慮,有的還會出現行爲退化(如尿牀、吃手、過度依賴),有的孩子會出現自傷或傷人行爲。父母離異、家庭破裂事件無異於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個巨大的創口,雖然看不見,但它卻真實存在。通過此書,父母可以更好地體會和正視孩子的心情,而孩子在對小女孩的情緒感同身受的同時,接受自己的情緒。

孩子還小,還不能很好地處理內心傷痛,更多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唯有正視孩子內心的傷痛,纔有可能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疏導。這是因爲,壓抑並不能讓負面情緒消失,它會不時通過各種渠道或方式(如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涌現出來,攪得人們不得安寧。而且,壓抑了自己不良情緒的人,也無法感受到快樂。

這並不只適用於孩子,對大人的情緒也是一樣。父母需要先修補好自己的內心創傷,平靜並理智地正視離異或失和現狀,才能更好地處理孩子的情緒。否則,將可能出現孩子的情緒與父母的情緒攪合在一起的情況,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爸爸的圍巾》——被愛着的孩子可以很堅強

作者:阿萬紀美子 文,麥克?格雷涅茨 圖,蒲蒲蘭 譯

爸媽分開,但給孩子的愛不分開(推薦單親家庭讀的繪本) 第3張

《爸爸的圍巾》講述的是爸爸去世後的故事。爸爸的圍巾是一條暖暖的綠色的圍巾,媽媽將它給了“我”,說這條圍巾很適合“我”。於是,“我”戴上了爸爸的綠圍巾。上學路上遇到了一條大黑狗,“我”緊握圍巾沒有被嚇哭;和同學們玩捉迷藏,“我”跑得比以往快了很多;“我”不怕同學的欺負,而且學會了照顧媽媽……可是,大風颳走了爸爸的綠圍巾。原來,爸爸的綠圍巾會魔法,變成了春天的綠樹綠草。“我”看着滿眼的春天綠色不再哭了。

所以,爸爸,你不要再擔心,就在天上看着我和媽媽吧。

這是一本充滿親情與勇氣的繪本。“我”雖然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但只要心中充滿愛,“我”一樣能做得很好。

有些家庭中,父母中的一方可能因故病逝,而孩子尚在襁褓。待孩子稍微大點,能走路、會說話了,家人會猶豫,該不該把真相告訴孩子,不知道孩子會不會受不了。跟孩子解釋親人的離世,這對大人或孩子都是很殘酷的事。但是,如果不由家人的嘴裏說出來,等孩子大點,尤其進入學齡期後,就很有可能由其他人通過嘲諷/另眼看待的方式說出來。孩子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反倒會更難接納真相。

所以,一般建議可以溝通的時候,就用講故事、做遊戲等隱喻的方式,或者就通過陪孩子閱讀這些繪本,告訴孩子真相。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父母早早離異的家庭。全程都要反覆告訴孩子:父母離婚,家庭遇到問題,都跟他/她無關。等孩子5歲以後,理解力慢慢提升了,可以跟孩子清楚地解釋:因爲……的客觀原因,我們的家庭和別人的有些不一樣,但是這不妨礙我們都愛你。

大人坦然的態度,也能化解家庭過往陰影帶給孩子的傷害。當然,如果可以,最好重新開始,再組建一個完整的家庭。

▌《成長中的私密問答: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了》——和孩子一起走過陰霾

[法]斯特凡?克萊爾熱 貝爾納黛特?柯斯達-普拉德著; [法]雅克?阿臧繪;曹楊譯

爸媽分開,但給孩子的愛不分開(推薦單親家庭讀的繪本) 第4張

《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了》,這並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繪本,適合6歲以上或識字的孩子閱讀。但卻有必要推薦給各位家長和孩子。與其說它是一本離異家庭孩子的生存指南書,不如說是單親家庭父母的教子指南。孩子可從中瞭解父母的想法和心聲,並學會實用的應對技巧;父母可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們在面對未知的新生活時內心的忐忑與不安:如,爸爸媽媽爲何分手?爸爸離開家是我的錯嗎?我不想去上學?我好想爸爸媽媽復婚,怎麼辦?爸爸/媽媽要開始新生活了,我又該怎麼辦?……

只有瞭解了孩子的恐懼,纔可能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引導孩子學着適應離異家庭的生活。可以說,這是一本父母和孩子互相瞭解的書,也是一本成長書。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樣和學習的對象,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將決定孩子成年後對生活的態度。離異之後,父母最好能儘量做到保證孩子的生活作息、習慣等不變,讓孩子不致因生活方式改變而更加不安。

尤其記得,不能因婚姻破裂而隔斷孩子與對方的聯繫,更不能當着孩子的面批評、指責對方。孩子的成長需要正面的、良好的父親(或母親)形象。不能讓孩子覺得父親或母親是被趕出去的,否則會在孩子心中埋下怨恨母親(或父親)的種子。更不要將孩子捲入到離婚爭執、甚至戰爭中來,如,拿孩子做傷害對方的武器等,這樣做,只會在孩子內心留下永久的傷痛,甚至無法再信任親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