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6歲前孩子的心理成長,就這兩個核心詞

6歲前孩子的心理成長,就這兩個核心詞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理學研究的就是一個“我”字。孩子那個小小的“我”,從形成到發展,都需要父母的恰當應對。缺乏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或者對孩子的限制過多、過於嚴厲等。都可能打壓、抑制孩子自我的健康發展,進而影響孩子核心人格的建構。

說起來複雜,但其實,父母做好下面兩件事就足夠了。有大量父母,恰是搞砸了這兩件事,而親手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6歲前孩子的心理成長,就這兩個核心詞

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是孩子最需要的成長養分
▌第一個事,讓孩子覺得:我是可愛的(0-2歲)
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事是:我是被愛着的。
當孩子感受到這種愛並內化後,會產生一個信念,我是可愛的,值得愛的。這將是未來自尊、自信等其他品質的發展基礎。
對孩子最有摧毀性的信念則是:我不可愛,不值得愛。這將會導致孩子的自卑和不自信。有這些感受的孩子肯定不會是個快樂的孩子。
父母具體如何做呢?
那就是,陪伴在孩子身邊,在場,並且無條件接納孩子。
“無條件接納”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孩子所處的發展階段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但並不代表無原則縱容。
“無條件接納”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有情緒,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但並不代表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無條件接納”是“接納孩子有個體差異”,接納孩子獨特的個性特點,並不代表要不切實際地無原則誇獎。
這些你做到了嗎?
只要媽媽做到了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孩子,孩子就會在媽媽的眼睛裏看見自己(我是可愛的,值得愛的)。
推薦遊戲:撫觸和鏡子游戲
❶ 通過撫觸,對小寶寶的身體感知覺給予充分的刺激,可以促進他更加了解“我”的身體和周圍環境的不同,激發孩子更多的感知“我”的存在。
一旦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他們就會考慮自己是誰,這正是自我概念的基礎。
❷ 常帶孩子在鏡子前動一動或者做遊戲,會促進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和感受。一旦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他們就會考慮自己是誰,這正是自我概念的基礎。
6歲前孩子的心理成長,就這兩個核心詞 第2張

讓孩子去主宰他自己的小世界
▌第二個事:讓孩子體會到:我是有用的(2-6歲)
對這個階段孩子最重要的事是:我有力量,我有用,我可以,我能行,我很好。這些是孩子將來建立自我價值感的基礎。
此時,對孩子最有摧毀性的信念則是:我沒用,我不行。同樣,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可有可無的、沒有價值的。
父母具體如何做呢?
那就是,給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讓孩子獲得掌控感,讓孩子體會到小小的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力。
這種“影響”不一定要多大。不需要孩子成爲專家或者優等生,再或者去獲得某個標籤或名頭。相反,它是我們專心做某事,或者努力克服困難時候獲得的一種感覺
比如小孩子捏泥巴,在擠捏泥巴的動作過程當中,手指間產生了愉悅感,也看到了自己對泥巴的塑造帶來的變化,於是就產生了掌控感。
也就說,掌控感是創造、操縱過程的愉悅感。正是在這樣的愉悅中個,孩子產生了:我能行,我有用的感受和信念。
所以,平日裏,一方面父母需要適度放手,給孩子更多選擇、決定權。另一方面,不要泛泛誇:你真棒。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棒在哪裏。要誇過程。
誇孩子的行爲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孩子的力量塑造了什麼成果,等等。
6歲前孩子的心理成長,就這兩個核心詞 第3張

被尊重的孩子纔會好好地發展自我
▌特別提示:允許孩子自私、接納孩子的脾氣有助於孩子建立更完整的“我”
❶ 維護孩子的物權。
寶寶有了“我”這個概念後,就會發現再從他手裏拿走什麼東西的話,可不是那麼容易。這是孩子的需要,通過“佔有”探索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所以,父母需尊重孩子“獨佔”,由孩子決定要不要分享。回覆“自私”可以看到更詳細闡述。
❷ 呵護孩子說不的能力。
2~5歲階段的孩子經常會說不,這是他自我意識的萌芽。他相信自己什麼都能做,所以他什麼都想親自嘗試。當事實和自己的想法出現差距時,孩子的內心會出現矛盾。
父母要知道如何技巧的引導這些行爲,既不會破壞孩子自我的建立,又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比如,在接納孩子各種負面情緒的同時、共情他的感受,並溫和堅定的執行規則就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