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總聽別人的話,還想帶好自己的娃?

總聽別人的話,還想帶好自己的娃?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育兒觀,不能什麼都聽別人怎麼說你就怎麼做,因爲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父母要有一套自己的育兒觀。

決定自己做什麼,而不是孩子做什麼

朋友鈴鐺曾經跟我分享過她媽媽的故事。玲鐺小時候特別愛哭,每次哭起來,驚天地泣鬼神,時間還特別長。玲鐺的媽媽是個家庭婦女,丈夫在外打工掙錢,她一人帶大三兒一女。她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戲。一聽到村裏來了戲班子,她就開始梳洗打扮,準備前往。有一次,五歲的玲鐺一看媽媽要出門看戲,就開始哭鬧,不讓媽媽出門。

媽媽仍然果斷地將玲鐺託管給鄰居爺爺,自己去享受戲劇。玲鐺斷斷續續地哭,一直哭到媽媽看戲回來。媽媽沒有任何愧疚,對玲鐺也沒有任何的責怪,只是輕輕地抱起玲鐺回家了。

玲鐺現在也爲人母了,她從自己媽媽身上傳承了這份接納和坦然。她能接受孩子的哭聲,同樣坦然地尊重着自己的愛好。可見,身教勝於言傳,如果你內心很看重認真負責、好學上進、不屈不撓,自己做到就好了。你做到了,孩子自然就習得了。

我特別佩服玲鐺媽媽的是:她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決定孩子不要哭,不要鬧,不要纏媽媽,要乖,要聽話,要讓鄰居爺爺開心等。當我們對孩子設定一個規則:你不可以哭!你可以哭,但只可以哭三分鐘!你不許纏人!你要聽話!這都是在試圖決定孩子要做什麼,不做什麼。

這種時候,我們就把自己的情緒控制權交託給孩子了,孩子照做我們便開心一會兒,孩子不照做我們便逐漸失去耐心了。當我們作爲成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始挑剔、諷刺、大發雷霆的時候,則會在孩子心中築下他不夠好的“臺”。

總聽別人的話,還想帶好自己的娃?

決定自己做什麼,而不是其他養育人做什麼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成爲夫妻的人大多具備相似的價值觀。不過,相似中也有很多不同。比如:龍兒爸很在意堅持,我也很在意做事的持久性。但是我喜歡的是基於興趣自發的做事持久,而龍兒爸欣賞的是無論如何先堅持,慢慢就體會到其中的樂趣了。我們倆在育兒中自然會有衝突。在龍兒十二歲的時候,爸爸和他進行了一次談話,龍兒答應了跟隨爸爸每晚站樁半小時。

有一天,龍兒身體不太舒服,想歇一天。爸爸不同意,說練功貴在堅持,哪能隨便中斷呢。我聽到龍兒跑到衛生間乾噦去了。我心裏特別難受,便一閃身進了練功房,關上門對龍兒爸說:“你是要讓兒子恨上練功這件事嗎?我也希望他能堅持,可是如果興趣磨沒了,是很難堅持的。你是不是想讓他脫離你視線的時候,永遠不再練功?”

龍兒爸梗着脖子說:“你不要管!慈母敗兒!”還好,修過“劃界限”的我知道:爺倆之間的相處是他們之間的事,我可以有我的感受、我的想法,但是我不能越界去幹涉他們之間的相處。

這時候,我聽到兒子的腳步正在向練功房走來。我趕忙閉嘴,推門出去了。那天,兒子還是堅持了站樁半個小時。

第二天,我若無其事地碰了碰兒子的肩,說:“昨天我聽你都乾噦了,還堅持了站樁,真是不簡單!”看他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我又由衷地向他表達了敬佩:“快一年了,除了幾個特別的日子,你都堅持練功,媽媽真的很佩服你!”

兒子嘴角向上翹了翹,淡淡地說了句:“沒啥,堅持了就堅持了。”這個過程中,我應該決定我做什麼,而不是老公做什麼,儘管我表達了我的不認同,但並沒有干涉老公的養育行爲。

因爲一樣的道理,當我們試圖決定配偶要做什麼,不做什麼的時候,我們就把自己的情緒控制權交託給對方了,對方照做我們便開心,對方不照做我們便難過。好多先讀了育兒書籍聽了各種育兒講座的媽媽們,在家裏覺得越來越氣悶,就是因爲其他養育人的行爲和自己內心期待的不符。這樣下去,造成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更大。

在有些家庭中,養育孩子並不僅是爸爸媽媽的事,如果孩子沒有滿足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叔叔嬸嬸等的期待時,就會被批評:“這孩子怎麼這樣?”這背後暗含着對爸媽的指責——你們怎麼帶的孩子?這時候,爸媽更需要決定自己做什麼,而不是別人做什麼!

總聽別人的話,還想帶好自己的娃? 第2張

決定自己做什麼,不是老師要求什麼做什麼

在送孩子去幼兒園或者學校後,我們常常會得到老師對孩子表現的反饋,而且我們確實也需要老師的視角。只是別忘了,學校教育也是爲咱家孩子健康成長服務的,千萬不可本末倒置,對老師的所有要求唯命是從,忘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是根本。龍兒快上初二的時候,我參加了他們的家長會。班主任老師說,初二是個分水嶺,若不抓緊,初三就天上地下。

當時,每位家長都坐在自己孩子的課桌前,聆聽着各科老師佈置暑假作業,老師們都很負責。我記得數學老師甚至在給每個孩子的成績條上打印出來需要格外留意的項目,具體到幾何輔助線等。

說實在話,我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平時我從來不過問孩子的學習,什麼都是他自主完成,我也不覺得他的作業和我有什麼關係。我特別不理解老師給家長佈置暑假作業時的那種理所應當。似乎每位家長都在陪着孩子上初中,完全應該理解此情此景下老師的表達。

一散會,我立馬和兒子說:“老師說的我不懂,你的學習你做主。”兒子撲哧一笑說,“就知道你聽不懂。”假期裏,我忙着我的事,也大約知道兒子安排着他的事。我們互不相擾,只有他需要我聽他朗讀英語課文並簽字時纔有交集。

我想說的是,從孩子入園入校,父母就開始收到老師的各種反饋:你家孩子打人了,需要家長配合管教;你家孩子總被人欺負,家長需要提升孩子心理力量;你家孩子不合羣,需要家長引導社交;你家孩子成績好,但是偏科;你家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愛做小動作;你家孩子眼圈發黑成績下滑,是不是最近愛打遊戲機……除了這些個性化的反饋,還有普遍性的提示,比如: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好嚇人的話語,聽起來也頗有幾分道理。

總聽別人的話,還想帶好自己的娃? 第3張

如果父母們被這一個又一個恐嚇帶領着,不能自已地往前行走,孩子們哪裏還有自由生長的空間?爲人父母,需要有擔當,聽到這些信息和反饋,聽到就好了,收到老師的視角和提點,適當留意,然後做好父母該做的事。父母最應該做,任何別人也替代不了的事情是:蓄滿孩子的愛之杯。

小學的時候,老師反映龍兒愛做小動作,不專心聽講等。我覺得就是人生一個階段而已。反正我牢牢守着媽媽的本分,家是講愛的地方,孩子放學回來,我就是要讓他收到愛。

所以,每次龍兒一放學,我便問他:“什麼時候有時間和我玩呀?”龍兒看着我迫切的神情,總是回答:“一會兒,等我寫完作業找你玩。”每天晚上,我們都有愉快的親子時光。現在上初中了,有次我問起龍兒:“你覺得媽媽在你的成長中扮演了什麼角色?”龍兒想了想,說了三個字:“陪我玩!”

確實,陪兒子玩是我作爲媽媽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我不管學校要求什麼,我只牢記我心中的準繩,決定我該做什麼。我要我的孩子成熟、自由、綻放於愛與善良之中,我陪兒子玩的時候,很開心,很幸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