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這些暗示給孩子傳遞了負面的、消極的信息,你有嗎?

這些暗示給孩子傳遞了負面的、消極的信息,你有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的時候,家長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給了孩子負面情緒。這些暗示給孩子傳遞了負面的、消極的信息,你也有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公交車上,外面下着雨,人很多。

一個孩子拖着一個很重的拉桿書包上車了。他機靈的從前到後瞄了一眼,果斷地走到了最後一排坐位前。他看到靠窗邊的那個座位是空的。

他把書包從旁邊一個大爺的腳邊往裏面擠了兩次,沒有動得了半分。他用雙手提起書包準備舉起來,可是,車子在行進之前,他沒有手可以扶着隨時都可能失去重心,於是只能舉起來一點點又不得不放了下來,他無助地看着那個大爺,欲言又止。

旁邊的大爺只要稍微挪動哪怕一隻腳,或者扶一下孩子,他可能就能進去了。但是,大爺並沒有動半分。

我看着孩子着急的樣子,走過去幫他把書包提起來,讓孩子先進去坐着,然後把書包遞給了他。

看着這個孩子,我想起了自己的女兒每天揹着重重的書包去上學,沒有位置坐的時候,不由得感嘆:哎,現在的孩子也是可憐!

“那老人就不可憐了,還應該讓着小的!我最討厭裝善良的人!”大爺突然很生氣地瞪着我,說了這麼大一句話,弄得我莫名其妙。

但我還是習慣性地跟大爺說:“對不起啊,我沒有這個意思!您別誤會”,可事後我想,我爲啥要說對不起啊,我真的沒有說什麼呀。

這位大爺之所以這樣生氣,就是因爲他容易受心理暗示。

當我說孩子可憐時,大爺卻認爲我在暗示他沒有幫助孩子,或者說沒有哪怕挪動一下自己的腳,可以留一小小的距離,讓孩子可以進去坐。

他的內心與外在的行爲不統一時,把我的一句感嘆當作了對他的批判,產生了被暗示的認知和情緒。

一、什麼是心理暗示?

法國心理學家伯恩海姆認爲,“暗示就是受暗示者把別人暗示的觀念接受過來,並在動作中加以實現”;

日本心身醫學家池田茨朗認爲,愛暗示“就是一個人不加批判的接受他人語言和其他刺激而產生的特定的知覺、觀念、情感或行爲的現象”;

我國著名的催眠專家丁成標認爲,“所謂暗示,指個體無意識中接受了他人(包括自己),環境以及非自然的方式 向期發出的信息,做出相應反應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

二,父母是怎樣給孩子傳遞負面、消極暗示的?

孩子,因爲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且對大人的語言和行爲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學齡前的兒童也比較自我中心,他們不能聽懂或看明白大人們之間的“眉來眼去”,更不能瞭解大人們“好孩子是別人誇的,不是自己誇的”這樣的謙虛原則。

這些暗示給孩子傳遞了負面的、消極的信息,你有嗎?

但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他們非常在意自己在爸爸媽媽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他們希望自己是父母眼裏的“好孩子”

1、誇別的孩子,沒有誇自己孩子

常有媽媽們說:我家那孩子,我現在都不能誇別人呢,當我說誰誰的畫畫的很好看時,她就會很生氣,說媽媽就是覺得她的畫畫的不好看,有時還會爲此大哭一場。這時媽媽們都會溫柔地抱起寶貝說:“你在媽媽心裏當然是最好的啦!”孩子這才破涕爲笑。

雖然,我們無論是出於禮貌還是發自真的誇別人家的孩子,但是我們的孩子往往會受到暗示,認爲我們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自己家的孩子不好。

這還只是誇別人,並沒有不誇自己,孩子就這麼在意。

2、當着孩子的面,訴說孩子的種種“不好”

有時候,家裏來了客人,當客人說:“你家的孩子真不錯,學習又好,又聽話!”這時,媽媽們出於一種謙虛,可能會說:“哪有你說的那麼好,脾氣來了還不是很不聽話,成績也是時好時壞,”也有時是訴說加抱怨式的:“你都不知道,他從來不叫人,一點都不懂禮貌;他膽子很小,不愛吃飯”

大人的這種說話方式,會讓孩子愛到暗示,認爲自己就是那樣的人,甚至認爲你期望他成爲那種膽小的人。他會因此變得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這種你給予孩子的暗示,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也讓他爲自己的不夠勇敢和不想吃飯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同時,也可能讓孩子產生功能性失調,他怕自己的改變會失去了媽媽的關愛。

孩子會想:反正我就是膽小,我是不愛吃飯,不愛吃青菜的人。我就是這樣的,媽媽一直都是這樣說的。如果我突然愛吃飯了,媽媽就不會管我了吧,他再也不會給我餵飯了;我要是膽子很大,以後媽媽就不會這麼陪着我了。

3、威脅性的語言

當孩子調皮的時候,不聽招呼的時候,不要對孩子說以下這些話:再不聽,媽媽就不要你了;再不安靜下來,就叫警察來把你抓走;不好好穿衣服,醫生就來給你打針的等類似的語言.

語言的暗示,是心理暗示中最有力量的一種,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爸爸媽媽不要他。如果經常這樣說,孩子的內心會有極強烈的不安全感 、深深的恐懼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語言冷暴力,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的影響。孩子離開了家庭,是沒辦法獨自生存的,這種連生長的需求都要受到威脅和傷害,孩子如何能有安全的心理依賴,向着好的方向發展。

而那些“再哭,讓狼來把你叼走,再鬧,壞人來把你抓走......”這些話,真的不能說。經常這樣說,孩子就不敢出去,走到哪裏都不會自信、樂觀、落落大方。

古老的故事,留下的是警醒、反思!

以前,我的媽媽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家的孩子天天晚上哭,孩子父母被吵的實在受不了,就說:“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到外面讓狼來吃了你!”可孩子太小了,第二天晚上又那麼哭,孩子爸爸一生氣,打開門,把孩子扔在了門外,慢慢的他們沒有聽到孩子的哭聲了,以爲孩子睡着了,就打開門準備把孩子抱進來。可是,意外的事情發生了,他們打開門,外面並沒有孩子!

第二天,村子裏傳言,有人聽到山上有嬰兒的哭聲,有人說聽到狼叫聲,有人說看到了某處有很多的血跡,還有孩子的一隻腳,頭髮,各種傳言,讓人想想有點不寒而慄。

到底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還是大人們編來哄孩子的謊言,我們無須去計較和爭議 。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語言、用詞。不要在無意間,傳遞給孩子一些負面的、消極的暗示。

除了語言,還有表情、肢體等方面的暗示,對待孩子,我們要放低自己的目光、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表達我們的意思。

三、利用暗示的兩面性,給孩子積極的、正面的暗示

當我們知道,孩子比較容易受到心理暗示,那麼,我們也可以利用這種暗示,給孩子一種積極的、正面的暗示。

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膽子變大,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吃飯,也可以當着客人的面說:我們家寶貝最近越來越自信了,吃飯也比以前吃的快、吃的多了,看來他是真的又長大了!

當我們需要孩子安靜的時候,也可以說:“請你安靜下來好嗎,媽媽愛你!”

想一下我們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明知道自己哪裏做的不對,可領導卻在大會上總結髮言時說:某某這一次工作完成的還不錯,比以前更細心了!

那我們是不是在工作的時候,真的會更認真負責,更細心周到呢!因爲,我們都期待自己在他人心中有一個好的印象。我們知道,領導期待我們成爲怎樣的員工。

帶孩子,也是爲人處事的一部分。多一些對孩子的瞭解,結合我們自己的生活、工作,思想以及感受,也能夠察覺到自己的問題,用一種最好的方式去教育、引導孩子。

愛之深、責之切!情急下說出傷害孩子的話,我們是不是都有過。這真的是需要我們去改變的。

自己的孩子是要別人來誇的,哪有自己去誇的,這些觀念應該有改變了。尤其是當着孩子的面,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說話方式。孩子有時並不知道大人們的說話究竟有幾層意思,因爲小孩子是沒有這種邏輯抽象思維能力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