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會控制不住想打孩子?你也這樣嗎?

爲什麼會控制不住想打孩子?你也這樣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明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可爲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媽媽會打自己的孩子?這背後又隱藏着什麼祕密呢?

1、那一刻你究竟爲什麼生氣?

在心理學中,情緒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係的反應。在基本情緒上,人和動物共有的原始情緒包括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只要是人就會有這四種情緒存在。

中國的傳統教育告訴我們這一代人,只有快樂纔是最好的,憤怒的情緒是不應該出現的,所以一旦我們感覺到憤怒的時候,會主動選擇壓抑下去,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點,憤怒會代表我們是一個“不好”的人,因爲我們不願意做“不好”的人,只能以“笑臉”示人。

作爲一個心理工作者,不得不說我們真的被這個觀點害得好慘。

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有憤怒情緒的時候,如果選擇壓抑下去,就是所謂的“剋制”,憤怒並不會消失,而是積累在身體裏面,當這種情緒越積越多對時候,總有一天會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噴發出來的那一刻真的不知道自己會有什麼樣子的行爲。

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一個老好人在公司裏面被老闆罵了一頓,可能經常被罵,但是他不敢對老闆發火,只能壓抑自己的情緒,內心裏不斷的告訴自己,是自己做錯了老闆罵是應該的,還得對老闆表現出一副笑臉,同事都覺得他脾氣特好,但是這個人下班了就開始垂頭喪氣,走在路上被一隻突然草叢裏冒出來的貓下了一大跳,這個時候他的情緒就特別容易爆發,會瞬間想踢死那隻貓。

很多人不理解不就是被貓嚇一跳麼,有必要那麼殘忍麼?殊不知那一瞬間內心所有的憤怒和委屈集中爆發,而貓就成了他憤怒的背鍋俠。

現實中很多媽媽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雖然行爲不會那麼極端,但是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總會忍不住動手打孩子懲罰孩子,事後還會後悔覺得自己莫名其妙的就發火了。

因爲孩子出生後,需要付出最多的就是媽媽。先是辛苦的懷胎十月,出生那一刻媽媽需要忍受巨大的疼痛,然後犧牲自己的工作,時間和睡眠,有的爲了帶孩子身體都熬垮,這種犧牲難免會讓媽媽心理感覺到不平衡。

在這種長期的不平衡心理狀態下,在遇到家庭裏面稍微有些矛盾,比如有一個過分干預家庭的婆婆,或者老公工作忙不顧家,或者單位裏面不如自己的人都升職了,這樣媽媽就會更辛苦:一邊爲孩子無條件付出,表現出來自己是個好媽媽,一邊不斷的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而當孩子一旦出現錯誤行爲的時候,媽媽就很容易藉此爆發。

那一刻會覺得自己都那麼辛苦了,付出了那麼多,孩子竟然還不聽話,太悲催了!在這種無能爲力的環境下,就動手打了孩子。

這就是很多媽媽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爲什麼會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理由了,尤其是媽媽內心越多的不平衡,暴力行爲就會出現的越頻繁,如果內心的情緒累積到病態時,就會像上文中失手打死孩子的媽媽一樣了。

爲什麼會控制不住想打孩子?你也這樣嗎?

2、請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學會一致性表達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大腦給我們身體的一個信息,告訴我們現在發生什麼事情了,所以我們不需要壓抑和控制它。

很多人看到這句話,會以爲憤怒的時候可以大吼大叫,指着別人的鼻子罵。這就大錯特錯了,這是發泄行爲,不是正當表達。而且這樣的行爲真的是傷人傷己,因爲自己越罵越生氣。

所謂一致性表達,就是客觀的描述事實,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表達出自己的內心的期待和想法。

比如媽媽自己帶孩子很辛苦,結果孩子爸回到家看到家裏有點亂,抱怨媽媽做的不好,這個時候很多媽媽會生氣到一腳把孩子爸踹出家門,但是這樣真的沒啥用,指望踹一腳孩子爸就能變好了,那也太天真了。

其實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爸說:

老公,你這句話太傷我的心了,我今天照顧孩子,只睡了四個小時,一天就吃了這一頓飯(描述事實),本想着你下班回來可以幫幫我,我能鬆一口氣,能休息一分鐘(內心的期待),但是你這一句話,讓我太失望了,並且感覺到特別委屈,爲了孩子多辛苦都沒覺得累,但是你這樣的態度讓我真的很難過(當下的感受),老公,帶孩子我的確需要你的幫助,希望你能看到我帶孩子的努力(現在的想法)。

當媽媽這樣表達之後,我相信孩子爸即使不乖乖的去幹活,也得過來跟你說聲對不起了,問題也就沒那麼嚴重了,媽媽內心的不平衡和委屈也會疏散了。

如果沒有長期的負面情緒累積,面對孩子就沒那麼容易爆發了。

3、孩子做錯了,媽媽要學會情感剝離

看了前面可能很多媽媽可能會有個疑問,就是孩子做錯了,我們不應該生氣麼?生氣了怎麼辦?

當然可以生氣了。

記住一句話,所有的情緒都是可以發生的。

即便媽媽的心中沒有那麼多的委屈和抱怨,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也會出現很着急想發脾氣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媽媽要學會就事論事,幫助孩子剝離情感,不要讓孩子的內心留下陰影。

上週我也跟5歲的兒子生氣發脾氣了。 他發燒燒了好幾天,非要鬧着吃冰激凌,我自然不能同意的,兒子不聽任何解釋,就是哭鬧想吃。當我試圖想把他抱走離開冰激凌的櫃檯,沒想到小夥子更加憤怒了,掄起胳膊,啪,打在我的臉上。

那一瞬間,我都覺得我的火竄到頭上了,攥着他的手,很嚴厲的對他說:你很難過,我知道,你想吃冰激凌媽媽也知道,媽媽很愛你,但是要對你的身體負責任,所以不同意你的要求,即使你再生氣也不能打媽媽,你的行爲讓媽媽現在感覺到很難受,很生氣。

我的聲音很大,兒子似乎有點嚇到了,也不哭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明顯的有點不知所措,我問他現在願意不願意跟我解決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願意。

兒子很鄭重的向我道歉,我的氣也消了,抱着他說:媽媽愛你,無論怎樣都愛你,但是如果你有傷害別人的行爲,會讓別人很不舒服很生氣,現在你及時地意識到錯誤,並道歉了,還意識到如何改正行爲,你還是棒棒噠。彼此擁抱一下,親一口,抿恩仇。

我雖然對他發脾氣了,但是很明確地告訴他,是他的這個打人行爲讓我很不舒服,是打人的行爲讓我很生氣,並不是他整個人都不好了,這就是情感剝離。孩子也會認爲只要這個行爲改正了,一切又都是好的了,內心自然不會有什麼媽媽愛生氣的陰影了,我依然還是那個最愛他的媽媽,他依然是媽媽眼中最優秀的小孩。

所謂情感剝離,就是就事論事,媽媽生氣不是因爲孩子不夠好,而是現在的這個行爲讓我感覺不舒服。

現在知道孩子犯錯時,你應該怎樣做了吧。

寫在最後

我相信所有的媽媽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想把世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

但是媽媽們也要先看到自己,不能一味的委屈、壓抑和付出,只給孩子笑臉,也不能因爲個人的情緒,讓孩子背鍋,好好正視自己的人生,學會把自己的感受和期待真實地表達出來,讓孩子看到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媽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