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如果你也給孩子看巧虎,一定要注意這些!

如果你也給孩子看巧虎,一定要注意這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需要接納自己,纔會走上成長之路

心心一直是“巧虎”的忠實小粉絲,巧虎的碟片、玩具、書,總是反覆地玩看。巧虎的玩具具有創造性,視頻的內容也豐富多彩,教會了心心很多,甚至在一些養成好習慣,比如刷牙,自己入睡等的關鍵節點,巧虎都能恰到好處地助我一臂之力。

但漸漸地,我覺察到一點不太對勁。

看了《生病了,勇敢看醫生》那期後,心心對“打針吃藥”產生了無限的嚮往。因爲很久沒打疫苗也沒吃過藥,她早已忘記之前的感受。每每經過社區接種點,心心都會跟我說:“媽媽,這是打針的地方,我也想打針!”,看見家裏的藥箱放在高高的櫃子上,心心也會覬覦:“媽媽,我想吃藥!”

真是讓我哭笑不得。這孩子是被巧虎“洗腦”了嗎?

回家後,我又仔細看了一下巧虎,這段關於“打針吃藥”的對話是這樣的:

護士阿姨:“巧虎這次生病需要打針。”

爸爸說:“巧虎要勇敢呵!”

巧虎說:“我會勇敢,不怕不怕。”

“巧虎很勇敢,打針都沒有哭,我們去領藥吧!”爸爸說。

回到家,“巧虎,吃藥嘍!”

“好,我會勇敢吃藥,打敗病菌!”巧虎說。

“巧虎真棒!”爸爸說。

的確,讀下來並沒有絲毫痛苦的感覺,巧虎總是順從地按照大人的意思來,並一遍遍地強調“勇敢”。我又翻看了很多期巧虎,發現了同樣的問題。

如果你也給孩子看巧虎,一定要注意這些!

不小心用玩具碰到小朋友的頭的時候,巧虎能主動道歉;剝開橘子,巧虎會大方分享;巧虎還會乖乖配合刷牙,自己穿衣服睡覺。總之,巧虎就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存在,我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不是很好嗎?孩子需要榜樣啊!有什麼問題呢?

榜樣的力量固然重要,只是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如巧虎一般乖巧,禮貌,聽話。甚至孩子做不到的時候,還會搬出巧虎:“你看巧虎是怎麼做的?巧虎是怎麼告訴你的?”,希望以此來規範孩子,或者說得更深點,是控制住孩子。

我們以爲不告訴孩子現實可能會存在的些許痛苦,可能會遇到的一些不如意,孩子就感受不到。我們以爲只灌輸給孩子那唯一一種關於做事情的“正確”方法,孩子便不會另闢新徑。

可孩子是有自己的思想、情緒及判斷力的。當他發現自己不能與巧虎一致,很多事情也不像巧虎形容的那麼簡單,他就會錯亂、沮喪、懷疑自己。這就好比,我們看多了“毒雞湯”,不再雞血沸騰,最終憤怒棄之,接納自己。

是的,孩子也需要接納自己,纔會走上成長之路。

如何接納?那就需要肯定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不配合”,聽見自己內心的想法。當然,這些僅靠孩子是難以完成的,更需要我們家長拋棄“快餐式育兒”的僥倖心理,更耐心地陪伴孩子。

還是以打針爲例吧。爲了實現心心迫切的“小心願”,我回家翻了翻疫苗本,果然,近期有疫苗需要打。抱着心心去社區接種點的路上,我一遍遍地“提前告知”:“打針是會有些疼的,就像你摔了一跤一樣,但可以接受的是不是?”心心只是聽着,像在思考一般,並不吭聲。

接種疫苗時,由於“雞湯”還發揮着餘熱,她極其淡定。直到打完針管抽出時,她才發現並不像書中所說那麼輕鬆,她愣愣地看着我,彷彿想求證什麼,幾秒之後,“哇——”地哭出來。

我抱着她,一邊用酒精棉球按壓住她的針眼,一邊理解道:“心心,打針有些疼對不對?媽媽知道,過一會兒就會好了哦。”

充分釋放之後,她感覺好多了,主動轉移了注意力,和我玩起來。

是的,我沒有在她哭的時候,生硬地搬出巧虎:“你看,巧虎都沒哭,你爲什麼沒有他那麼勇敢”,因爲我知道“理解”與“接納”是對孩子不良情緒最好的治癒。

除了在生活中如此踐行,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繪本幫助孩子“向內看”,接納自己。

市面上有很多的情緒繪本,我家就有一本《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生氣》。我常與心心共讀,上面講的是一個叫菲菲的女孩,在約定的時間到了之後,本應把玩具讓給姐姐玩,但是她並不願意。於是,姐姐過來搶走玩具,爭搶的過程中,她還跌倒在了卡車上,這下她氣急了。她感覺自己就像一座就要噴發的火山,她踢打尖叫,想把所有的東西都砸掉,最終她跑出家門,走進森林,爬上大樹,看到遼闊的大海。她漸漸不再哭泣,而是被這個廣闊的世界所安慰。最後她自己回到家,又和家人其樂融融地在一起。

繪本中不僅沒有去評判菲菲不願意按約定讓給姐姐玩具的行爲,還詳細地描述了菲菲情緒爆發及自我治癒的過程。

這纔是真實的孩子啊。他們豐富立體,他們不完美但卻一直在成長。

我想這也是近些年,我們越來越拋棄那些說教嚴重的故事,而爲孩子選擇更加真實的繪本的原因。因爲我們更加接納人性,更加重視孩子的創造力與自主意識,更加意識到單一的大衆的講究服從價值觀對孩子的壓抑。

當然,孩子的成長需要“巧虎”這樣的榜樣,幫助孩子培養規則意識,建立好習慣,但同時孩子那“不符合期待的行爲”也需要得到理解。當我們把這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孩子才能吸收到最多的養分,培養出高情商,成長得有主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