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身爲父母,該怎麼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緒?!

身爲父母,該怎麼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緒?!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A:“我愛嘮叨,愛發脾氣,我怎麼變這樣了,十歲的女兒很黏我也煩我、愛頂嘴。我好想改呀,不想當個粗暴的老婆和媽媽,就是很難控制。”

B:“很多時候我也知道嘮叨、責罵孩子是不對的,可有時候火氣上來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C:“有時候我在外面有不開心的事,回到家裏和孩子呆一起時,常常忍不住就會對孩子兇,明明孩子沒有做錯什麼。時候回想起來,都很後悔。”

這些留言讓我們發現,很多家長都在爲無法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緒而苦惱着。今天,小淘就想和你們一起聊一聊,作爲父母,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能管理自己情緒的家長,有多可怕

千萬不要以爲家長無法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緒,頂多就是多責罵孩子幾句、對孩子發脾氣而已。父母的情緒管理沒做好,輕則對孩子責罵、發脾氣,重則打孩子、傷害孩子,因爲父母無法控制情緒而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案例並不少見:

身爲父母,該怎麼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樣的新聞,觸目驚心的同時,除了譴責這些父母,我們更應該意識到,管理好自己情緒的重要性。

父母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

長久以來,我們的家庭教育研究只從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等方面探討家庭教育的成效,很少關注父母的情緒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隨着家庭教育研究的深入,人們才逐步意識到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情緒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到親子關係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身爲父母,該怎麼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緒?! 第2張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去改變,卻很少從自身找問題。

小淘舉一個曾經看到的例子:

醫院眼科診室裏,一個7歲的男孩因爲用眼不衛生,眼睛近視得很厲害。去醫院檢查,兩隻眼睛視力都是0.3。男孩的媽媽當時就急了,扭頭對孩子氣狠狠地說:“誰讓你平時不愛護眼睛,你看你再不注意,眼睛就瞎了!”男孩被嚇哭了,他覺得事情太嚴重了,邊哭邊說:“我眼睛瞎了還不如死了。”原本就焦慮的媽媽,看到孩子哭了,更加生氣,對孩子說“還哭,還哭!再哭眼鏡就真的瞎了!”

這番話的後果,不用小淘說,想必你也猜到了——孩子哭得更厲害了。而這位媽媽,看到孩子越哭越厲害,也更加惱火了,覺得孩子真的太不乖了。

這個媽媽不愛孩子嗎?未必。她更有可能很愛她的孩子,所以一聽到孩子近視很嚴重,立刻就急了。可是因爲她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原本孩子內心產生恐懼,情緒受到影響。如果這個媽媽能耐心地對孩子說“以後注意用眼衛生,聽醫生的好好愛護眼鏡”,孩子可能就不會哭了。

身爲父母,該怎麼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緒?! 第3張

這個例子,說明了很多時候,孩子的不乖、發脾氣、哭等行爲,有可能是因爲父母的壞情緒導致的。每個人都有很多強烈的情緒,如生氣、憤怒、焦慮,而孩子很聰明很敏感,他會感覺出來。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嬰兒,他也很能夠感覺到家裏的氛圍。如果大人之間的關係是緊張的,孩子就會產生焦慮和不安全感。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裏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爲人苛刻。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6招讓你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沒有人生來就是一個優秀的父母,更多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在成長。與其懊悔自己的情緒給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作爲父母,更應該從此刻起,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小淘總結了有助於父母管理情緒的6招:

1.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適當放鬆、充電

小淘有個朋友,每週末給自己2-3小時放鬆的時間,去看一部電影,或者讀一本書,或者去咖啡館點上一杯咖啡發個呆。她說,每次這樣的放鬆之後,她都有一種被充了電後精神煥發的感覺,覺得又有足夠的精力可以對付下一週了。而且很奇怪,精神狀態好時,看兒子,怎麼看怎麼可愛,他的淘氣我好像也更能包容,心情好了,看什麼都更順眼了。

家庭生活和孩子無疑是我們最重要的事,但是如果時時刻刻都圍繞着家庭和孩子,沒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這並非好事,不僅會讓自己情緒低落,也會增加自己與孩子、家人的摩擦和矛盾。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該讓自己適當獨處,喘口氣、調整下情緒。

2.夫妻雙方互相體貼,減輕家務壓力

夫妻雙方需要互相溝通,瞭解自己及對方的壓力焦慮水平。多體貼對方,盡力幫助對方減輕壓力,和睦的家庭有益於改善每個家庭成員心情,由此減少發火的機率,從而走向良性循環。

同時,夫妻雙方要互相分擔家務的壓力,將大部分的家務壓在一方身上,對那一方的情緒顯然是有負面作用的。如果家庭的經濟實力和消費觀一致,不妨可以定期請阿姨幫忙打掃衛生,減輕夫妻雙方的家務壓力。

3.適當減少孩子的課外輔導,放慢生活節奏

曾有一個媽媽告訴小淘,平時她要上班,到了週末的兩天,又都幾乎花在送孩子去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的路上,累的心力交瘁,自己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發現自己爲一點小事就動不動發脾氣,發完又內疚,自己會躲在車裏哭。我建議她砍掉一、二個孩子的興趣班,她說:“那些興趣班都是對孩子有好處的,我想讓孩子能夠多些才藝,孩子自己也喜歡這些課”。

我告訴她,媽媽對一個家的氣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有快樂的孩子。一個情緒不好的孩子,一定會影響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健康發展。很多孩子的行動偏差,表面上是孩子表現不好,其實是孩子有情緒心結。權衡一下,砍掉一、二個興趣班的好處是否顯而易見呢?另外也應該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孩子在選擇報興趣班時也應該考慮爸爸媽媽的時間安排,全家不是都以孩子爲中心轉的。

4.用溝通代替發脾氣

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爲。孩子不應該成爲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不要一上來就火冒三丈,進而一頓訓斥。孩子會因此而好好寫作業嗎?當然不會,孩子會更牴觸寫作業。

如果你想要達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這樣說:你不按時完成作業,我真的很難過。如果你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媽媽會覺得很開心。

用溝通代替發脾氣,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讓感情自然順利的流動。這樣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引導。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發雷霆效果好的多。讓家中充滿感情和溝通,而不是充滿暴力和訓斥。

5.學會傾訴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及時疏導

有一位朋友,做了媽媽後很少發火。她說之所以不發火,實際上是因爲她會經常與家人表達情緒。不管在外遇到什麼事,被老闆罵也好、被朋友誤解也罷,她只要回家跟老公傾訴一番,心情就會恢復平靜,從不擔心會把負面情緒帶到孩子面前。

當一個人生氣、發怒時,只要給她一個有力的擁抱,並用心傾聽、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夠給對方帶去力量和安慰,對方的情緒一旦釋放出來,表達出來,也就自然會平靜和溫和了。

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後,不需要指責、埋怨和打罵,而是被理解、關愛和傾聽,當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後,才能真正裝得進你的良言和教誨。

6.用積極樂觀的態度解決問題

有一次,一大羣朋友拖家帶口一起出遊,其中一個朋友對着自己淘氣的孩子大吵大吼批評時,另一個朋友家6歲的孩子對她說:“你不應該那樣批評他,他會很難受的,你應該跟他一起想辦法呀。

這句話讓我們當時都很詫異,後來一瞭解才知道,這個小孩的父母很少對孩子發火,當小孩犯錯淘氣時,他的父母更多是和孩子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正因如此,孩子也學會了用同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遇到事情不是通過動怒、發脾氣來解決,而是擁有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想法。

除此之外,這個孩子的父母一直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影響孩子,每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他們不會去責怪孩子,而是會引導孩子去換個角度看待,漸漸地,孩子很少會消極,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也很樂觀積極。

身爲父母,該怎麼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緒?! 第4張

最後,小編想引用賓大教授Dr. Kenneth Ginsburg在PCE Club 2015年年會上告訴家長們的一段話:

你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照顧好自己。如果我們的全部生活都以孩子爲中心,我們就會使自己的生活黯然失色、缺少情趣和追求,孩子也因此不會對他們的未來滿懷憧憬和希望。而當你照顧好自己,你就是以身作則地示範一個有堅韌力的人、一個幸福、熱愛生活的人、一個充滿愛心的人、一個有生活意義的人的是怎樣生活的。

先照顧好自己,成爲一個更好的人,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