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這句話影響孩子一生!你是否總是說出口?!

這句話影響孩子一生!你是否總是說出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魚媽經常在後臺收到麻麻們的留言,說自己孩子上小學了,但是和別的小朋友比起來,感覺總慢半拍,很是苦惱。魚媽最近看了一篇文,裏面也分析了孩子做什麼事都做不好的原因,魚媽覺得很受用,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哦!

經常看見,因爲孩子還小的原因,父母長輩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做。

當孩子要自己穿衣服時,

當孩子想嘗試自己吃東西時,

當孩子嘗試給大人幫忙時

......

也許出於照顧,也許成年人知道孩子真的也還做不成什麼,我們常常會對孩子說:

“你還小,不會啦。”

久而久之,孩子便開始有了一種信念:

“我還小,不行的”。

這句話影響孩子一生!你是否總是說出口?!

有位幼兒心理的同行朋友和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

她們幼兒園接收了一位孩子。

相比起同齡段的孩子而言,這個孩子各方面發展都比較慢。

他有個口頭禪:“我還小,不行的”。

吃午餐的時候,老師會鼓勵每個孩子自己收拾好餐具,把餐具統一放到回收處。

其實很簡單,只是個餐盤勺子,孩子們都可以拿起來。

但這個孩子會對老師說,“我還小,不會收拾。”

於是,他就不收拾。

午休起牀後,學校會鼓勵孩子自己疊好被子,過程也不復雜,也並非要求孩子要疊得多好多整齊,不過是希望可以培養孩子自主自理的態度。

這個孩子依然會對老師說,“我還小,不行的。”

於是,他也不參與。

甚至,有些戶外活動和遊戲,他也會拒絕加入。

學校的老師有過一次和家長的會談,才瞭解到,孩子出生的時候黃疸腹瀉,一直以來免疫力都比較差,所以在家裏是手心裏的寶。

—— 捧在手裏怕飛了,含在嘴裏怕融了,什麼都不讓孩子做。

而他們最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還小。”

孩子慢慢的就認同了這句話。

心理學裏面有個常用的概念,叫投射。

這句話影響孩子一生!你是否總是說出口?! 第2張

它的意思是:你將你自己的情感想法,歸結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孩子接收到了父母投射的內容,並且認同了,就越來越不敢活出自己真實的樣子,而越發變成了父母想象中投射過來的樣子。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很多本該可以做的、懂得做的、會做的事情,孩子從被動的“不能參與”,變成主動的“不願參與”。

那麼,對於這個孩子,父母該如何做呢?

朋友又給我講了個故事。

很久以前,非洲某部落有個傳統 ——

青年人結婚前要先要學會捉牛。只有捉了足夠的牛,作爲聘禮給女方家庭,纔有結婚的可能。

這句話影響孩子一生!你是否總是說出口?! 第3張

部落的人會根據一個男子給女子的母牛的數量,來衡量着這個女子在家族中的分量。

最少是一頭牛,最高的是九頭牛。

有一天,一個青年對酋長說,願以九頭牛作爲聘禮迎娶酋長大女兒。

酋長有兩個女兒,聽了之後忙說:

“九頭牛的價值太高了,大女兒不值。不如改娶小女兒,小女兒值九頭牛。”

但青年說,他愛上的是大女兒。

他堅持要娶酋長的大女兒爲妻。

一年後的一天,酋長經過女婿的家裏,看見裏面正在舉行晚會,一大羣人圍成圓圈,正欣賞一位美麗的女郎載歌載舞。

酋長十分好奇,便去問那位女婿,這位美麗的女子是什麼人?怎麼在自己部落都不曾見過?

這句話影響孩子一生!你是否總是說出口?! 第4張

女婿說:“她就是你的大女兒啊!”

年輕人以“九頭牛”的價值來對待他迎娶回來的妻子,妻子也確信自己的價值的時候,便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朋友說,對於孩子,他們也會對孩子發出這樣的投射:你行的。

她們的幼兒園不大,班裏的孩子都是混齡的。她把每個孩子的年齡進行排序,然後在班裏和孩子玩年齡的遊戲。

這個遊戲的目的,是讓那個孩子知道 ——

他的確還不大,班裏有比他大的孩子。

但他也不是最小的,因爲班裏有比他更小的孩子。

當有了參照物之後,看到比自己還小的小朋友都可以做的事情,這個孩子的認知就開始改變了。

原來“我還小”的理由,似乎在這個遊戲中玩不下去了。

老師也在遊戲中不斷的鼓勵孩子,讓孩子慢慢找回自己的力量。

這句話影響孩子一生!你是否總是說出口?! 第5張

再看看我們平時和孩子的互動,是否也經常對孩子發出各種各樣的投射 ——

“你不行。”

“不可以”

“你還小,你不懂…”

“一看就知道你不行!”

“你怎麼這麼沒有用!”

“你怎麼那麼笨!”

“你怎麼就不如別人…。”

“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孩子!”

…...

有時候,最傷害孩子的,恰恰是這些來自父母的語言。

—— 因爲裏面飽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投射和暗示。

父母都會在意識層面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行。

可希望歸希望,行爲方面,我們卻常常在嫌孩子:這也不夠,那也不好。

戈培爾說:“謊言說過一千遍就成爲真理”。

當你一次又一次的和孩子重複:你不行,你不懂,不可以,你怎麼這麼笨…的時候。這就會變成了孩子的人生信條。

也許在年齡上,孩子已經長大了,甚至都成年了。但是在心理上,在他的靈魂深處,他還是那個一直被父母否定的、無力的小孩。

當幼小的生命,在這樣不被信任的環境下長大,他又能有多少力量去相信自己的人生呢?

《美國商業內幕》雜誌上有個關於“天才孩子”的研究報道。

美國有個教育部扶持的研究小組,從1971年開始,跟蹤了5000名天才孩子,跟蹤研究他們的成長軌跡,已經積累了四十五年。

這是史上最長的一次關於天才孩子的調查。

他們發現:一個孩子是否聰明,和先天遺傳關係很大,但他將來能否有所成就,很大程度上得靠後天培養。

即使是擁有最高IQ的天才孩子,也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幫助,才能發掘出最大潛能。

讓人惋惜的是,這5000位年幼時就智力超羣的孩子,並沒有都取得大成就,其中很多孩子到了青年、中年就漸漸泯然衆人。

其最大的原因就是 —— 這些孩子並沒有得到家長、老師們的關注和幫助。

還有另外一組這樣的實驗:

科學家前往一所小學,聲稱要對孩子們進行未來發展趨勢的測驗。

之後,科學實驗工作人員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

孩子們相信了這份名單,老師和家長也相信了。

其實,這是個“權威性謊言”

—— 名單上的學生完全是隨機挑選的。

然而,一年後對這些學生複試,奇蹟出現了:

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這個著名實驗所驗證的,即“人際期望效應”。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的全世界。當這個世界都在否定他的時候,他自然也就也學會一而再地否定自己。而當這個世界對他懷抱深深的信任時,孩子才能開啓自己更廣闊的天地。

孩子的成長,源於父母給他種下的根基。

你是否常常說否定孩子的話語?

你,想給孩子種下怎樣的人生信條?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