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批評”孩子的三種語言策略,家長必看!

“批評”孩子的三種語言策略,家長必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幼小的孩子,身爲家長的我們總有些時候需要指出他的錯誤,告訴孩子不能那樣做,這是教育者的責任。

可是,很多時候這種批評教育並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結果令父母煩惱,孩子無措。

說話的內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內容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來,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成年人也會有這種感覺,更何況年幼的孩子?

父母如果對孩子的語言方式做些講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批評”孩子的三種語言策略,家長必看!

下面,魚媽就結合一些粑粑麻麻的常見誤區,說說“批評”孩子的三種語言策略。

1 準確表達

準確表達,確保有效溝通。

魚媽曾聽說這樣的事例,爸爸和兒子一起走,兒子不想自己走了,張着兩隻手說:“爸爸抱抱,爸爸抱抱!”

爸爸說:“你的腿呢?”

兒子低下頭,看看自己的腿,然後又擡頭張着兩隻手說:“爸爸抱抱,爸爸抱抱!”爸爸帶着不滿重複:“你的腿呢?”

兒子又困惑地低頭看看自己的腿,然後張着手,帶着哭腔說:“爸爸抱抱,爸爸抱抱!”...

很顯然,爸爸的意思是:你自己長了腿,就要自己走路。

可是,幼小的孩子根本沒有這樣的理解力領悟力,他真的沒有聽懂。他以爲爸爸就只是問他的腿,他看看自己的腿就在哪裏,他真的不明白,他要爸爸抱,和他的腿之間有什麼關係。

“批評”孩子的三種語言策略,家長必看! 第2張

成年人之間說話,有時候講究聽話聽音。很多約定俗成或特定情景下的表達,成年人和大孩子理解起來都沒有問題。

因此,父母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

儘量把話說得明白準確,少繞彎子。

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親子溝通的有效性,確保孩子聽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培養。

2 告知後果,勝於判斷對錯。

很多媽媽在制止孩子的時候,都是直接說“不許xxx”,或者“你這樣xxx是錯的!

曾經碰到一位媽媽,說她2歲多的兒子出去玩時總想摘花,她就告訴孩子“摘花不對”。

然而,當孩子在家看繪本講故事的時候,小兔子給小熊送的生日禮物是它自己摘的花,但孩子看到卻跟媽媽說“媽媽,你不是說摘花不對嗎?”

媽媽聽孩子這樣說,覺得很無奈,不知怎麼解釋~

實際上,魚媽對孩子一般不會直接判斷是非,而是注重告訴孩子行爲的後果。

如果,我們的小孩子看見花十分喜愛,想用手去探索瞭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無可厚非。

這時,應該根據環境來區別對待。

如果是草地裏自己生長的野花,就不用去管孩子。當然,城市孩子如今能夠隨便摘花的機會比較少。

如果是公園裏、花壇邊、人工種植的花,我就會告訴孩子:“這裏的花不能摘,這是叔叔種的花,摘了叔叔來罰錢呢。”閨女就能夠很好的理解和接受。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都無法簡單地評定對錯,對錯判斷常常會因外界環境的不同而變化。

“批評”孩子的三種語言策略,家長必看! 第3張

父母籠統地定義一件事的對錯,難免會面臨孩子在生活中發現反例的尷尬。

再者,是非觀念的形成,要依靠孩子自己的判斷力。

只有給孩子自己判斷的機會,孩子才能在生活的經驗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斷力。今後面臨各種未曾經歷的生活場景,也能夠做出恰當的判斷。

如果父母從小就不停地給孩子定義對錯,要麼孩子完全屈服於父母的權威,不會自己思考判斷,凡事要聽從於別人的意見;要麼孩子大些後質疑反抗父母的權威,父母的話再也聽不進去。

對於幼小的孩子,父母並不需要給以權威的對錯判斷,而是告訴孩子這個後果,讓孩子自己判斷行爲的好壞,通過後果提示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3 保持良好的語境

幼小的孩子,雖然語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對於情緒卻十分敏感的哦。

與孩子說話,父母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

孩子無法瞭解,爸爸生氣是因爲單位裏的不公待遇,媽媽發火是因爲她太過勞累疲憊。

“批評”孩子的三種語言策略,家長必看! 第4張

孩子只是聽見父母對自己的批評,要麼是心裏不服激起強烈反抗,爆發親子矛盾;要麼是照單全收無限懊惱,減低對自己的評價。

當父母陷於不良情緒中的時候,是無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

這時候的“教育”,往往是父母發泄了情緒,卻給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而且焦慮的情緒會傳染。

焦慮會增加孩子的情緒波動,更難以專注於自己的發展。

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做到“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渺視敵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