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批評不管用?可能忽略了:孩子雖小,“面子”可不小!

批評不管用?可能忽略了:孩子雖小,“面子”可不小!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誰還不犯幾個錯啊?這是“教育無大事”系列的第二個故事,一個關於“面子”的故事……孩子有沒有面子?有。孩子有多在乎“面子”?應該沒有大人那麼在乎吧。小孩嘛,忘性大,嘻嘻哈哈一天就過去了,昨兒丟的面子,第二天也許就不記得了。

可最近發生的一件小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批評不管用?可能忽略了:孩子雖小,“面子”可不小!

女兒上幼兒園之後,就不用尿不溼了,但偶爾還會尿褲子,“控尿”意識沒有完全建立,有時玩得太專注,就會忘記上廁所。

這不,晚上,她在幼兒園的小夥伴毛毛到我們家做客。她們兩個坐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忽然,毛毛大叫起來:“怎麼回事?怎麼溼乎乎的!”

我聞聲趕來,原來是女兒又尿褲子了,一定是看動畫片太入神忘記了。毛毛看着自己裙子被打溼,哇哇哭了起來。

我有點生氣,因爲看電視之前,我還專門提醒過她不要因爲太入神忘了上廁所,便忍不住跟她算賬:“媽媽剛纔是不是有提醒過你?你爲什麼老是記不住呢?要是在幼兒園裏尿褲子,小朋友看見該羞羞了。”

說完我也隱隱有點擔心,當着同學面斥責她,會不會傷了她的面子?但慣常的思維又告訴我,孩子哪有這麼敏感,即使傷了面子,要不了多久也就忘了。

女兒噘着嘴,委屈又倔強地看着我。我要她給毛毛道歉,她根本不搭理。我真氣極了,只好威脅說:“你要是不道歉,毛毛說不定不跟你玩了。”“不玩就不玩,我纔不道歉!”女兒轉身就跑進了自己房間,還用力甩上門。

批評不管用?可能忽略了:孩子雖小,“面子”可不小! 第2張

一直到毛毛走,女兒都還在房間裏嚎啕大哭,這哭聲真是稱得上撕心裂肺啊,樓下恐怕都能聽到。我心裏挺不解的,難道不是她犯錯麼,犯了錯不願意道歉就算了,自己還好像受了莫大委屈,這怎麼想的呢。

她看見我進來,也絲毫沒有停止哭泣的意思,直到我幫她擦洗了屁股,換好褲子,她忽然怔怔地說了一句:“媽媽,我覺得好丟人!”

這話讓我措手不及。

我設想了她會說她沒錯,或者乾脆不理我,又或者爲自己尿褲子隨便找個理由,但我沒想到她冒出來的第一句話會是這個。原來,讓她撕心裂肺哭那麼久的天大委屈,是丟了面子。

第二天,我以爲這委屈已經翻篇了。沒想到,睡前不知怎麼提到這事,女兒又憤憤地說:

“你當着這麼多人的面罵我,我覺得太沒面子。而且毛毛是我幼兒園同學,她要是跟老師說了,多丟人啊!”

批評不管用?可能忽略了:孩子雖小,“面子”可不小! 第3張

我有些驚訝,一個三歲多的孩子在“面子”這個問題上已經想這麼多,想這麼遠了。原來她什麼都明白,她明白要在同學、老師心中樹立一個好的形象;明白自己雖然做錯事情不對,可大人也不能因爲“不對”讓我難堪……甚至爲了自己的“形象”與我對抗。

看來孩子對“面子”的在乎程度遠超過我們想象啊。

我在想,如果我面對的是一個成年人,可能會在語言措辭上小心很多,生怕傷了對方面子,畢竟,成年人傷自尊,感覺是件蠻嚴重的事。

面對孩子,卻很容易冒出“人大面大,人小面小”的念頭。

事後回想,覺得我當時沒給孩子面子,除了不重視的原因外,其實還受到了潛意識裏一個想法的影響。

這個想法是:有外人在,尤其是孩子的同學在,才正是教育的好時機,她一定會因爲在同學面前出糗,對這件事記憶深刻,長了記性,下次再想尿尿時,就會記得提前告知了吧!

事實證明,我想錯了。

孩子丟了面子,的確對這件事記憶深刻,但她記得深刻的並不是“我做錯了,我玩得太忘乎所以,又忘記了上廁所”,而是“媽媽太討厭了,讓我沒面子”。

於是,結果非但沒達到我期許的效果,反而引發了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心態。

面對我的當衆指責,孩子的真實心聲是:你在這麼多人面前批評我,我感到很沒面子,這個時候我不但不會聽你的,反而還會和你作對。反正我已經沒面子可言,乾脆跟你對抗到底,讓你最後也下不了臺。”

對抗關係一旦形成,會特別糟糕。孩子不但不會改邪歸正,還可能將錯誤行爲變本加厲的繼續下去。

最後,我發現,希望她能在深刻教訓中總結經驗、痛改前非,不過是我的一廂情願。

我反省自己,爲什麼會不惜傷害孩子的面子,給她所謂的深刻教訓?

覺得是自己太急了,急着解決眼前孩子犯的錯,急着糾正他的錯誤,擔心他的一次錯誤變成一個壞習慣。所以忘記了,對孩子尤其是低齡孩子來說,“保全面子”比“深刻教訓”更重要,沒有“保全面子”在先,“深刻教訓”根本無法成立。

利用傷面子給孩子深刻教訓,是急着糾錯。之前說到“人小面子小”的念頭,其實也源自急着糾錯的心理,改錯還來不及呢,哪有閒工夫照顧你的面子?最後再找個理由安慰自己,孩子嘛,不會那麼在乎面子的。

我當時就是急着想把女兒尿褲子這個錯誤糾正過來,擔心這次如果不糾正,下次她還得尿褲子,這樣下去“控尿”意識就一直沒法建立,“控尿”意識不建立,她在幼兒園裏的日常生活又會不會受到影響呢?……越想越遠,越遠越焦慮,一焦慮,就更急了。

可冷靜下來想想,其實小孩子在專心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出現尿褲子的情況也很正常。這算什麼錯呢?不過是孩子一個發育階段,只不過每個孩子特性不一,有些孩子“控尿”能力強一些,而我的女兒屬於這個能力發展比較緩慢的一類而已。

即便不是孩子的發育特徵,而是他真的有意犯錯,又怎樣呢?孩子本來就是一個發展體,發展的個體就必然需要在不斷試錯中成長。

說到這兒,忽然想到以前曾工作過的一家外企,我很敬佩的一位老美老闆很喜歡引用積極心理學領域的專家斯蒂芬·克勞茲博士的一句話:用一個好習慣代替一個壞習慣。

意思是,讓人完全消除一個壞習慣要比用一個更有益的好習慣代替它困難得多。與其把時間浪費在死盯一個錯誤行爲上,還不如去創建更多好的行爲。

一個爸爸告訴我,他第一次發現兒子說髒話時,特別害怕孩子會把這個壞習慣帶下去,當場就斥責了他,後面每次兒子說髒話,都會不留情面地批評他,卻沒什麼用。

後來,爸爸想了一個辦法,讓兒子學習一種替換遊戲,用更適當的用語取代他平時常說的髒話,比如用“一邊去!”代替“滾蛋!”。爸爸發現,兒子學習這些新詞容易多了,正向的詞彙又給他帶來很多鼓勵,讓他更願意堅持下去,慢慢地,孩子自然地用適當詞彙代替了髒話,錯誤行爲自己就消失了。

批評不管用?可能忽略了:孩子雖小,“面子”可不小! 第4張

看來,與其和孩子的“錯誤行爲”卯上勁,不留情面的斥責,還不如用一個好的行爲來取代那個原來的錯誤行爲。這比僅僅要求孩子糾正錯誤更奏效,就像一句話說的:“新事開啓易,舊事停止難”。

如果我當時,不是急着糾正女兒尿褲子的行爲,而是和孩子制定一份作息計劃表,設置可愛的鬧鈴聲在固定時間提醒她上洗手間,用好的習慣去替代不好的行爲,效果就會好很多。

事實證明,急着糾錯,還不如先給足孩子“面子”!

不急着糾錯,也是種教養智慧。

還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挺打動人的故事:

一天下午,一個孩子放學後獨自到一片樹林裏玩耍。天黑了,膽小的孩子還沒有走出樹林,他怕遭到野獸襲擊,就爬到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父親見孩子很晚都還沒回家,就沿孩子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在一片樹林裏,藉着天空中微弱的星光,父親隱約看見兒子正躲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但父親沒有馬上喊兒子下來,而是假裝沒有看見,吹着口哨在離兒子藏身的大樹不遠處溜達。兒子聽到父親的口哨聲,好像遇到了救星,馬上從大樹上溜下來,吃驚地問:“爸爸,你怎麼知道我在這片樹林裏呢?”爸爸回答:“我在獨自散步,沒想到正碰上你在樹上玩耍。”

故事裏的父親沒有急着糾錯,而是選擇了“不揭穿”,小心保全了孩子的“面子”。我覺得,這背後,是一份對孩子的寬和,也是我們理應給孩子的一份寬和。

誰還不犯幾個錯?智慧的父母不急着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