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和娃怎麼說都不聽可咋整?!不打不罵,這一招就夠了

和娃怎麼說都不聽可咋整?!不打不罵,這一招就夠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其實不是很愛帶小C出門。在家乖得和小貓一樣,但一到人多場合,就開始傲嬌,脾氣上來了,她說什麼就要什麼,又哭又鬧,真的看得我尷尬症都犯了。

每到這時候,C爸只會喊“快來管管你女兒”

“……”

怎麼管?罵一頓,還是暴揍一頓啊?

講真,我一直都儘量不當別人的面批評打罵孩子,孩子也有自尊的,無關是非和原則的,一般都順着她,做錯的一般也是私下說。當然了,如果影響別人了,那肯定是要當面教育的……小C估計也是吃準了我這一點,出門才各種作妖。

按你胃,孩子愛鬧脾氣,還是得想個辦法治一治。怎麼辦呢?

我試過在出門前就和她定規則,約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也試過在她鬧的時候威脅“再這樣,下次就不帶你出來玩”;

甚至在忍無可忍的時候,還打了她小手心;

不能說這些都沒效果,當下都說“好”,沒多久就又有小情緒了;

直到我試了一個被國外幼教領域推崇的辦法——“Time-out”(暫停冷靜法)。

不打不罵,就靠冷處理,能讓孩子變乖?有點不敢想……研究下來才發現,其實暫停冷靜法有很多實施的前提和原則,用得好,是教育寶寶的金鑰匙,用不好,反而會傷害親子關係,所以,我們在使用時,一定要掌握好規則。

“Time-out”是什麼?

當你的孩子大喊大叫,情緒失控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從當前失控的情境中帶出來,安置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慢慢平復下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思自己的行爲——這種處理辦法就被稱作是“time-out(暫停安靜法)”,是一種溫和的行爲矯正辦法,目的並不是爲了懲罰孩子,而是爲了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和自我調節。

《爸爸回來了》李小鵬面對女兒奧莉發脾氣用的就是這招,他把她帶到家裏某個固定角落,然後讓她背對着自己,等到奧莉完全安靜下來,再跟她講道理。

孩子多大可以進行呢?

建議是2-3歲後,這個時候孩子已經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了,他會告訴你“媽媽,你不能坐這裏,這是爸爸的位置”,對規則有一定的理解。

太小的孩子坐不住,你這邊剛把她放進去,扭頭她就跑了,抓回來,她也會再跑,多幾次,她還以爲你在和她玩遊戲呢,故意跑開了,笑嘻嘻地等你去追她。到最後,壓根就忘了你爲什麼把她放這裏來。

美國兒科學會(AAP)也說,太小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自制力和思維能力,達不到矯正行爲的效果。不過,可以把它看作是小齡寶寶的“安靜的時間”,讓孩子冷靜下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Time out具體怎麼做?

Time out並不是只是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就OK了,它操作起來有很多前提,如何操作太有講究,否則會傷害到孩子,所以爸媽一定要看下去:

1、時間絕不是越長越好,地點最好是敞開的環境

和娃怎麼說都不聽可咋整?!不打不罵,這一招就夠了

這是“Time-out”的第一步,也是特別關鍵的一步。

一個合適的區域,應當是既方便你時時監控,以確保孩子不會受到意外傷害;又能讓孩子同意留下來的,不會讓他覺得被遺棄(不要關小黑屋!);但同時又不能太有趣,遠離人羣、電視、玩具或等等人事物的干擾,還不能有危險品和易碎品。一般情況下,屋子角落放一把椅子就好,父母可以陪在身邊。

我直接把書房的榻榻米當作是“time-out”區。你還可以跟孩子給它取個名字,比如“想想椅”、“靜思椅”、“思維空間”等等。

選好了地點,就要考慮每次要讓孩子在這裏靜思多久。很多專家們建議按“1分鐘1歲”的標準來定,也就是說,2歲的孩子就是兩分鐘,4歲的孩子就是四分鐘,以此類推。

不過,蓋恩斯維爾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學教授Timothy Vollmer博士表示1-3分鐘的效果最好,至少對3-5歲的孩子是在這樣的,時間設太長了,孩子也坐不住,反而沒有效果。

如果在實際操作中,你發現孩子不配合,或者按自己原來定的時間,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比如三歲的孩子原來暫停時間是3分鐘,但他就是不願意去,那麼告訴他現在就是4分鐘了哦,如果他還是不願意去,就加到5分鐘……如果加到10分鐘他還拒絕,那麼就可以去單獨的房間進行暫停,但門是要開着的。如果孩子依舊抵抗,再把門關起來。

2、一定要在使用前和孩子解釋“Time-out”

和娃怎麼說都不聽可咋整?!不打不罵,這一招就夠了 第2張

不要突然對孩子要“你給'Time-out'去”。趁你們倆心情都不錯的時候,就提前帶他去看下Time-out的地點,告訴他:如果他不守哪些哪些規矩,比如如打人、咬人,大喊大叫,亂髮脾氣等等,你就會帶他來這個地方冷靜冷靜。並且,讓他知道他需要在這呆多長時間,直到計時器或鬧鐘響了,他纔可以離開。

真正實施的時候孩子也許還是會有大哭大鬧,但有了一定的鋪墊,他才能比較容易接受,並且找到讓自己情緒平靜的方法。實施過幾次以後,孩子會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

3:先給一個明確的警告,給孩子改正的機會

和娃怎麼說都不聽可咋整?!不打不罵,這一招就夠了 第3張

當孩子違規的時候,先提出警告,“小C,你如果再停不下來,我只能帶你去坐‘想想椅’咯”。事實證明,一個簡單明瞭的警告可以減少74%需要“Time-out”的次數。

如果警告發出的5秒後,如果孩子還不依不撓,就可以開始“Time-out”。

4:宣佈開始“Tme-out”,先別講道理

和娃怎麼說都不聽可咋整?!不打不罵,這一招就夠了 第4張

真正執行的時候,並不需要對孩子做過多的解釋,只要簡單地重申她做錯了什麼,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字數最好不要超過10個,“你還哭,媽媽先帶你去冷靜一下”。

像“我告訴你無數次了”、“你給我呆這裏,好好想想自己錯在哪兒了”,諸如此類的話,現在一句都別說,留到“time-out”之後再來。這個時候任何的關注,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在孩子看來,都是對他剛剛行爲的一次鼓勵。

還有,當孩子打破規則時,就立刻帶他去"Time-out",不要等碗洗完,等工作做完,孩子一犯規就帶去的效果最好,因爲我們的孩子只有短期記憶,所以沒有進行及時教育,過一會兒他就忘得一乾二淨,這時候再來懲罰,孩子就會覺得你莫名其妙。

那如果不在家怎麼辦?商場的育嬰室,公園的長凳,或者車站候車室的外邊都可以。換個地方,能讓孩子靜下來就好。

5:啓動計時器

和娃怎麼說都不聽可咋整?!不打不罵,這一招就夠了 第5張

記住哦,一旦開始,如果約定的時間未到,除非有特殊原因,不然都不要中途停止哦;時間一到,不管孩子情緒有沒有穩定下來,都要馬上停止哦。

“Time-out”是一個幫助孩子處理激烈情緒,學會管理情緒和自我調節的一個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冷靜,我們也要保證自己夠冷靜,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因爲孩子哭鬧、撒嬌就心軟,忍不住和孩子多說幾句或進行眼神交流。要不然,他就會敏銳的發現你只是在虛張聲勢,他賣個萌,哭一哭,鬧一鬧,你就會妥協。

6:過度使用會起反效果

有些父母發現這個方法太好用,屢試不爽,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覺得ta做什麼都不對,或者就是導致孩子對這個方法疲掉了,不就是冷靜幾分鐘嗎,沒什麼大不了的。

所以儘量在一段時間內只選擇一到兩個孩子最主要的問題來採用暫停法,比如說攻擊性行爲或者某些屢教不改的行爲。一些相對輕微的問題,如偶爾大喊大叫、耍賴、拖沓等,有很多其它有效的正面管教策略可以代替,就不必出動此招啦!

7:結束後記得關注正向行爲

和娃怎麼說都不聽可咋整?!不打不罵,這一招就夠了 第6張

在暫停結束後,要做點什麼或者說些什麼嗎?

先給你的孩子一個擁抱親親,表示他仍然值得你愛,雖然他的行爲是不可接受的。

然後,再說一遍最初的要求即可,比如“現在你去把ipad收起來吧!”而當孩子這麼做時,別忘了即時給予表揚。一定要記得,不管之前和孩子發生衝突時,你有多生氣,但在“Time-out”結束後不要還是板着臉,不搭理,這會讓孩子很受傷哦。

雖然說“time-out”,效果很棒,但它也不能萬能的,如果不管什麼問題,都用“time out”,不僅達不到預期的冷靜、反思效果,反而激化不好行爲,嚴重的甚至會讓小朋友對“獨處、靜思”產生陰影,失去了獨處的能力和智慧。那就得不償失了。

還有,用的時候也要理性判斷。有的時候,孩子看似搗蛋的行爲,其實是他在學習,在探尋因果關係,比如一遍遍地扔東西,很可能只是爲了確認定重力的存在;而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故意要大哭大鬧,他只是還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相比教育方法,我更看重的是因愛而來的那份無敵的耐心,因爲孩子在她最糟糕的時候,最需要你。,任何時候,只要你能夠靜下心,去考慮孩子的行爲動機,去了解他的內心世界,讓孩子知道你理解她的感受,可能你會發現,他真的是個超級可愛的小傢伙,哪怕是搗蛋都透着一股聰明勁呢,好想抱起來狠狠親一口哦。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