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其實你可以不要那麼懂事!

孩子,其實你可以不要那麼懂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常常能聽到大人稱讚孩子“真乖,真懂事”,甚至以孩子的懂事引以爲傲,然而,很多時候,我卻是滿滿的心疼。

前不久外出有事,因爲堵車我改乘地鐵,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大概七八歲左右的小男孩,先是主動給帶寶寶的阿姨讓座,之後一旁的媽媽說好睏,他便用手爲媽媽墊着頭休息,因爲媽媽睡着了,他就一動不動的保持一個姿勢。直到我下地鐵,小男孩仍然保持着不動。

小男孩這一系列的行爲,我看在眼裏,心裏感動之餘,不知爲啥更多的卻是心疼。只是比暖暖大一兩歲的樣子,卻儼然像個大人的樣子,爲了滿足和照顧別人,自己寧願辛苦些。

其實,在暖暖的成長過程中,因爲她的“懂事”,我有過很多次的心疼。我曾在《女兒,我希望你以後不要那麼乖》中就提到,我很少對暖暖說兩個詞,“聽話、乖”。事實上,我從心底裏,也並不想要暖暖太過懂事。

就像我在那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樣,因爲我的懂事,從不亂要東西,表弟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甜甜的糖葫蘆,而我卻只得到了父母的一句“你看你姐姐多乖!”和內心根深蒂固的匱乏感。

我深刻的體會到,孩子的懂事,很多時候是孩子的沉默、隱忍、恐懼、討好所換來的。

孩子,其實你可以不要那麼懂事!

之前看《我的前半生》時,因爲父母的離異,很多人都很心疼平兒。但我當時卻是更心疼隨着媽媽來到陌生家庭的佳清,陳家冰冷而怪異的氣氛,爺爺奶奶格外客氣的隔閡,被媽媽一再要求的懂事。

這一切都讓佳清如履薄冰,不敢撒嬌,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小心翼翼的討好着所有人······而這對於還是孩子的佳清來說,心靈該是多沉重。

而平兒呢,雖然父母離異後,看似是缺失父親的陪伴,但回到陳家時,仍能享受到爺爺奶奶早早就準備了半屋子的零食、玩具,有說有笑,滿滿的寵愛之情。可謂是,一言不合就能任性的撒潑打滾。 每每看到這時,一旁的佳清懂事得遠遠看着的樣子,我就心疼不已。

孩子,其實你可以不要那麼懂事! 第2張

懂事的孩子並不是什麼都不想要,而是不敢說。其實他內心很想要的,只是從前被拒絕太多次了,開始學會了去接受。他不敢提自己的要求,是因爲怕多說一句別人就不高興,所以只能謹言慎行、小心翼翼的懂事着。

在大衆的觀念裏,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但事實上,太多孩子的懂事,不過是壓抑自己,隱藏着自己的真實需求,去迎合着父母和別人。

換一句話說,選擇“懂事”,是孩子的生物本能。當做自己的後果有“危險”的時候,孩子就會本能的選擇壓抑自己的方式去求生存。

然而,一個孩子如果太過懂事,以他人的喜好爲標準,爲了別人的高興而刻意隱忍自己的情緒,投其所好地表達感受,完全壓抑自己,這會讓單純與天真過早消失,失去成長的快樂。

懂事的孩子到底快樂嗎?知乎上有將近4000個答案,點贊最多的前10個答案都是“不快樂”。

很多時候,越是乖的孩子,長大後越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習慣於滿足他人的意願,習慣於在獲得他人首肯後纔會行爲,卻唯獨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

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它可能會束縛住孩子的手腳,讓孩子負重前行。

孩子,其實你可以不要那麼懂事! 第3張

看《爸爸去哪兒5》第一期節目中,村長要收走玩具時,當其他小朋友都乖乖聽話交出了玩具、零食時,唯有嗯哼抱着他的小汽車玩具不撒手,大哭大鬧,拒絕交出。不止在玩具事件上,後面嗯哼不願參加遊戲時,杜江也給了他很大的選擇空間。

這些在很多人看來“不懂事”的行爲,杜江卻是欣然接受,他在接受採訪時坦言:“有些‘太懂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看大人的臉色,失去了應有的放肆和任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是這樣。”

我特別被他的這句話打動,孩子從小就成熟懂事,或多或少都帶着疤痕。成熟懂事固然討人歡喜,但是懂事和成熟的後背是 “委屈”和“不快樂”。

所以,我寧願要一個有些任性,愛撒潑,適當的自我中心,敢於說不的“熊孩子”,而不是太過懂事的孩子,因爲我想她可以安心的做她自己。

我教她規矩,但也要努力保留她的童真;

我教她原則,但也允許她有小小的任性;

我教她樂善好施,但也支持她適當的自私。

我願意接納這樣看似“不太懂事”但卻真實的她,我允許她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在她生氣的時候,傷心的時候,沮喪的時候,我寧願讓她隨意哭鬧,也不願意讓她壓抑自己的情緒,變得“乖巧懂事”。

因爲我深深的知道,從小被迫“懂事”“聽話”的孩子,長大後不會表達自己的慾望,也很難表達自己的不快樂情緒,不會對別人說“不”,不會據理力爭。而只是把委屈和難過埋藏起來,默默無語的憋屈着,甚至是內化成“是我不夠好”的絕望心理。

孩子,其實你可以不要那麼懂事! 第4張


我的一個女友曾跟我講,從小就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懂事,不嬌氣。在校是學霸,老師喜歡。畢業後順其自然的找到了在國企的工作,因爲她的努力和聽話,領導也很喜歡她。婚後,她也力爭做公公婆婆眼裏的好媳婦。

直到她生孩子,在她最虛弱無助的時候,公公婆婆眼裏只有他們的孫子,他們只會要求她多吃,這樣孩子纔會有奶吃,總之是一切以孫子爲準,彷彿她只是生孩子的一個機器。

甚至是纔出月子時,婆婆就說,“你要當個好媽媽,兩年後再生二胎。”那一刻,她徹底崩潰了,第一次沒有微笑的從婆婆手中抱走孩子,走進房間就委屈的哭了。爲了得到身邊人的肯定和更多的愛,她努力表現的懂事聽話,但她卻越來越不開心,越來越累,越來越失望乃至是絕望。

她說現在想想,那個時候之所以表現得懂事,是因爲內在感到不安全,害怕遭受到的批評和指責。

然而,當現在已經30歲+的她開始活出自我,變得任性和不那麼懂事的時候,反倒活出了更放鬆愉悅的自我。

女友的故事令我唏噓不已,慶幸的是她在人到30歲+的年齡,終於走出了“懂事”的漩渦,勇敢的活着了真實的自己。

“懂事”這個中國式詞彙,成了大人對孩子的最高讚譽,但又有多少懂事的人,終身壓抑着自己,隱藏着自己的真實需求,迎合着所有人,內心卻是消極和封閉的,甚至是絕望的。

所以,我不想讓孩子太懂事,這不是標榜,更不是吹噓,而是我作爲媽媽心底裏最柔軟的期待,這期待是,只要她能安心做自己,不那麼懂事,這很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