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打了一次孩子,我被叫去看心理醫生

打了一次孩子,我被叫去看心理醫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打孩子一次,我被叫去看心理醫生”

這一切只是暴力的原因,但不能成爲打人的理由。打了孩子,就得面對自己抗壓能力弱,情緒控制能力差的事實。

打併不是讓孩子變好的良藥,想讓孩子變好,首先得鄙棄“不打不成器”這一傳統觀念。

事情發生在挪威,朋友打了一次孩子,被叫去看心理醫生。

事情的起因是他陪孩子一起玩,小寶躺在地上,大寶圍着小寶跑。一個不留神,發現大寶拿了一隻筆,狠狠的扔在妹妹的臉上,差點砸到了妹妹的眼睛。

在他看來,大寶做出此行爲是相當危險的,想給大寶一個教訓,沒等大寶反應過來,就在大寶屁股上拍了好幾巴掌。

本以爲大寶就此可以糾正這一行爲。接下來的日子,他發現孩子根本就不記得被教訓之事,繼續着這樣的行爲。

事情的重點,發生在他身上。

一次在與家庭醫生的交談中,老婆說起大寶對待二寶的行爲,順口提到朋友有過暴力管教。

家庭醫生立即和他約定時間,說要面談。

一見面家庭醫生就告訴他:在挪威,成人不可以打小孩,絕對不可以,你如果打小孩,我有權力報警,社區有權告你。情節嚴重可以剝奪你的撫養權,甚至讓你進監獄。

面談結束,家庭醫生很和善地邀請他去見心理醫生,並幫他約好日期。

打了一次孩子,我被叫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和家庭醫生一樣,一見面就強調:在挪威,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虐待孩子,更不能打孩子,這是規定,更是法律。

心理醫生說:

“你生氣的時候打孩子,孩子從你身上學到了什麼?

他學會的是,在不高興或是生氣的時可以打別人。打孩子,並不能改變孩子的異常行爲。

並且你在生氣的時打孩子,其實是變相告訴孩子“爸爸生氣了,所以他打我。那麼我以後生氣了,也可以打別人。”

這不是好的管教,而是讓孩子去模仿。


很多國家把打孩子歸納爲“兒童虐待”。

可能有些父母會被虐待這個詞嚇到,覺得這是放大厥詞。

對於這種現象,蓮子媽完全可以理解,因爲我們出生的那個年代,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棍子下面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曾發佈過一篇文章,內容大意是:童年時期遭受的暴力對一個人的影響,會從青春期一直持續到中年。

父母不要急於去否認這一觀點,冥想一下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感高不高?夫妻溝通做得好不好?

孩子小時候遭受的任何一切痛苦,都可能在他長大後,把痛苦影射給他人。

小時候被人欺負了,長大了之後就會想着法的給別人使絆子;小時候被孤立了,長大了以後就不懂得怎麼給家帶去溫暖。

他的孩子,妻子/丈夫,都可能變成他暴力的對象。

不可否認,上一代,或是上上一代普遍存在着這樣的場景

孩子不聽話,父母照着孩子身上就是一巴掌,孩子還不能哭,過分一點的家庭,會用這種處罰方式逼着孩子認錯、磕頭、下跪。

打了一次孩子,我被叫去看心理醫生 第2張

到了我們這一代,育兒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父母打一巴掌,孩子可能會嚷着:“我要告你虐待兒童!”

父母頓時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數落孩子:“拍你兩下就虐待了?還敢告我了?”

或是解釋,“我也不想打你,但你做得太過分了!要是你不那麼做,我也不會打你。”

“當時只是情急之下,沒忍住,纔打了兩下。”

用朋友轉述心理醫生的話說:這一切只是暴力的原因,但不能成爲打人的理由。打了孩子,就得面對自己抗壓能力弱,情緒控制能力差的事實。

只有面對正視自己,才能改變自己,不再爲自己的暴力找理由。

有媽媽曾經指責我的育兒觀,說我教育孩子,完全是一派胡言,哪有孩子不打就能成器的。孩子打都不能打,父母的權威何在?

她還說舉例說明,孩子越打越成器。一時情緒上來,就把自己剛看完的孩子跳河自殺的新聞鏈接發給了她。

孩子跳河自殺,在QQ空間裏留下了數千字的“遺書”。

他在遺書中控訴了自己小時候經常遭到父親的無端打罵,因爲吃飯打嗝被打、因爲夾菜姿勢不對被打、因爲考試得98分被打。

父親的暴力教育,毀滅了他活下去的勇氣。

本想告訴她,你所謂的權威教育,毀掉的可能就是孩子的生命。

結果,她說是孩子本身命短。然後的然後,我把這位媽媽拉黑了。

打了一次孩子,我被叫去看心理醫生 第3張

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切暴力都可以不經鬥爭就使對方屈服,卻不能使對方順從。

很多選擇暴力教育的家庭,最終也倒在了暴力。

那些小時候被欺負過的孩子,他們會碰到比別人更多的心理困擾,他們更加容易患上抑鬱症,焦慮症,嚴重者可能自殺,甚至報復世界。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她說:在捱打以後,媽媽經常會對說:打在你身,痛在我心。但說心裏話,當時的情景,根本感覺不到母親內心是否痛過。只知道她面目猙獰,一點都沒有愛過我。

英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報告說:

綜合回顧了過去十多份相關研究的結果,分析了2萬多人的相關數據。

結果顯示,那些年幼時曾在精神或肉體等方面遭受虐待的人,以後出現抑鬱症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多。

他們的抑鬱症還更難以治療,研究人員估計相關療法對他們效果不佳的風險要比其他患者高出43%。

兒童受虐最直接的影響是: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焦慮、易怒、抑鬱、衝動、注意力難以集中、日常生活退縮等等。

打了一次孩子,我被叫去看心理醫生 第4張

針對不同的年齡層還會出現以下行爲異常:

學前兒童:害怕、做噩夢、退行(比如遺尿)、帶有性特徵的行爲以及攻擊行爲。

學齡兒童:除上述症狀之外,還有學校適應、同伴相處及學習困難。

青少年:會用外化的不良行爲來表達內心的痛苦,比如吸毒、違法,甚至自殘,進而出現抑鬱及反社會行爲。

打孩子並不是讓孩子變好的良藥,想讓孩子變好,首先做到不打孩子!這是教育的開始,也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