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早期教育,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早期教育,家長應該怎麼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一向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很上心,那麼你知道在寶寶的早期教育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嗎?家長平時應該怎麼做?

我還是準媽媽時,也曾盲目熱衷於瞭解幼兒識字法、背圓周率後一千位數等有關神童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後來隨着對各種不同體系教育理論的逐步瞭解,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實踐逐步展開後,才知道世上的神童不多見,常見的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

現在我只有一個目的:要培養一個人格健全、智商和情商全面發展的孩子。

把一個孩子培養成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信自在、善良勇敢、內心快樂,有愛心的人,打下這樣的人格基礎,進入小學、中學,對於學校裏的那些知識性的學習是完全沒問題的。

下面就我自己的體會,給大家分享一下現代父母早期教育問題。

1注意 3 歲前的敏感期,遵循孩子的天性

孩子在 0 - 6 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

所謂敏感期是指 0 - 6 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覆操作某一動作或反覆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後臺回覆「敏感期」,可以查看 31 個敏感期的不同表現)

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萬不要認爲不乾淨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乾淨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裏的東西。

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爲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着他即可。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

其他各個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現,比如五六歲時有一個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讓孩子順利自然地渡過,纔會保持健康的心態。

孩子早期教育,家長應該怎麼做?

2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

對於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爲我在瞎說,這個說法在我剛剛接觸之初也不理解,我經歷了整整兩年,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

舉個例子:

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迴應,成人通常出於禮貌和麪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麼不叫阿姨,怎麼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子就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

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

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迴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等等。這就是示範,而不是教。

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 18 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左右錯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

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隻鞋交換一下」。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才能辨別好。據我的經驗,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後,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三歲以前的孩子基本上還處於不能換位感覺階段,也就是說如果教左右,必須鏡面示範:認左邊時,成人站在對面,必須舉右手,認右手時,成人在對面須舉左手。辨別左右有時成了一個孩子某個時間段很難的事,其實是成人不知道孩子的鏡面認知方式造成的。

孩子早期教育,家長應該怎麼做? 第2張

3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於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於啼哭常常覺得很煩。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哭是他內心矛盾和衝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着他的後背。

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纔發生的什麼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第二句話一定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

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

最後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

幾個月的嬰兒一旦啼哭我們常常口中應叨着「來啦來啦」就十萬火急地衝過去,這樣不好,孩子會養成用控制大人的心理。應該用輕鬆而平緩的語調說:「餓了是嗎?媽媽來了」。一旦孩子掙扎哭鬧拒絕某件事就用妥協的聲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應該用平緩的口氣說:「好,現在不要,我們等會兒再……(做某件事)」。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用哭鬧控制大人,可以隨心所欲。

許多時候教育方法的實施要善於觀察總結,而不是一以概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