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騎鯨之旅》:共讀魔法(三)

《騎鯨之旅》:共讀魔法(三)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子共讀有什麼魔法呢?孩子通常不勇於嘗試讀新的書,那麼媽媽們應該怎麼辦呢?以下,就讓作者來教一下他的方法吧!

《騎鯨之旅》:共讀魔法(三)

  除了魔法,還有命運

很多媽媽都糾結於如何選擇繪本,我也是其中一個。建立寶寶的繪本庫確實花費不菲。最重要的是,你遠不能保證彈無虛發,本本都是寶寶的愛。

鬆居直等先賢教給我們的保障性做法是:首選獲得國際大獎的繪本。

接着,因爲網絡發達,我們還可以參照許多繪本達人、親子閱讀推廣人的推薦,像楊政老師、王人平老師、“深圳小刀”老師……

可是,還有個陰森森的理論像幽魂一樣徘徊和顯現:所有的推薦僅僅是推薦。沒有人比你更瞭解你的孩子——這沒錯啦,但是,有時候在挑選繪本時,你會像有選擇恐懼症似的徹底失措,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該把什麼繪本擺在孩子的面前。

從我個人經驗來說,我覺得以上說法都適用於現實。而對主婦而言,最重要的是:算好你的預算,接着——讓自己忘記花了多少錢,放輕鬆。

我在心裏把米尼的兩百多本繪本默默劃分爲:生活常識類(最多的是他那些和汽車有關的書),幽默逗趣類(如“洞洞書”系列、大衛·香農系列圖書、《有個老婆婆吞了只蒼蠅》等),說情話系列(如《我媽媽》《我爸爸》《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愛你》等),端正世界觀系列(如《鴨子騎車記》等)。但各類別都會有交集,一本繪本對寶寶的指向作用,遠比我們想象的寬廣得多。

所以,只要不買太過超齡的書,不對自己荷包形成壓力,別糾結“我必須買哪本繪本”這個問題。孩子會長大,會遇到無窮無盡、無法詳述的人和事,繪本是他與世界的第一次邂逅。總有些巧遇在你的計劃之外,接受和相信命運。

關於這點,我還有另一個個人感受要說。有段時間,我狂熱地收集我喜歡的畫家的繪本,尤其熱衷於像大衛·香農、昆廷·布萊克這樣元氣充沛,每根線條都帶着哈哈大笑氣質的畫家。可後來鬆居直的一句話打動了我。在他看來,孩子擁有的繪本就是他最初的美術館,是浸入他骨髓的美學構成因素。爲了對嬰幼兒包容萬象的美術館負責,我還是收下自己不喜歡的佩特和伯寧罕。(後來《和甘伯伯去遊河》成了米尼摯愛,好吧,我至今不喜歡那本書。)所以,萬一你收了你大不以爲然的繪本,不妨也捂緊喋喋咒罵的嘴,掐住錢袋,看看凝視着畫面的孩子,對自己催眠說:“看呀,他們能看到美!”

  放下繪本,閉上眼睛

我是一個害羞的媽媽。平時很饒舌,但有時候不知道怎麼跟一個週歲上下的孩子對話。繪本是一個讓人感覺“我們好像在做一件需要雙方共同完成的事”的東西,打開繪本,像打開共同親密感的介質。(當然,“親子互毆時間”和“每天大海時間”裏我們也很親密的。)但是,就像之前說的,共讀繪本的目的絕對不是繪本本身,而是和世界達成默契。所以,當你感到你們對某一繪本足夠熟悉時,放下它,閉上眼睛,用想象力填充它。因爲這個世界最終的支撐物,不是繪畫,不是文字,不是所有的詞彙,而是想象力和彼此之間愛的記憶。

共讀繪本這個行爲本身,是爲了放下繪本面對世界。只有這樣,這珍貴的騎鯨之旅纔是毫無束縛的、全然自由的。

在《騎鯨之旅1》中,我儘量避免談到米尼的繪本閱讀情況,希望在更寬泛的所有人的親子共讀語境中去談論繪本閱讀的種種魔法。但在《騎鯨之旅2》中,因爲牽涉到更多更細微的閱讀細節,我經驗又淺,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做例子,爲此我深深汗顏。

我不喜歡那些“我的孩子很出色,所以你們要依循我的做法”的權威育兒書,也時常反省,告誡自己萬萬不能做這樣的母親。我們的親子共讀之旅遭受了許多失敗,至今還有很多不足和缺陷。所以,如果在讀這篇小文時讓您有這樣的感受,請千萬包涵。

親子共讀的很多體驗,是很私人的。正因爲如此,它也夾雜着不可言說的甜蜜。之所以把這些魔法寫出來,因爲我正懷抱一顆喜悅而盼望呼應的心。每個夜晚,我都獨守一隅,和自己的小鯨魚泅渡大海。“喂——喂——聽到了嗎?我在這裏。我很開心。你們呢?”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